鄭紅梅
摘?要:隨著我國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人們對地域文化和精神的潛在需求越來越濃。近年來,在省,市部門領導的支持下,擁有了一定量的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人才。以文化館為核心,積極順應時代群眾文化需求,持續發展勢態的效果良好。本文探討了加強基層群眾文化的作用和途徑,供參考。
關鍵詞:文化館?群眾文化?途徑探討
中圖分類號:G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1
隨著人民生活文化層面的需求日益提高,文化館將始終圍繞基層群眾人文文化服務體系執行輔導工作,協助組織指導文藝作品學習,開展多形式的地方人民現代文化系列活動,滿足人民精神現代文化的潛在需求。通過文化館核心骨干隊伍進行系統培訓和一對一指導,提高群眾生活文化活動的質量。在新時期,除了黨和地方政府的明確要求外,許多群體的工作還不能從根本上適應新形勢下地方群眾文化建設的需要,必須加大工作力度,適應全面發展的需要。
一、文化館對群眾文化的作用
1.示范、導向作用
群眾的地域文化歷來被視為當地人民生活的特定歷史條件和文化中心,應該高度重視大眾文化的發展需求,舉辦一系列高水平、高質量的藝術活動,如地方劇目的藝術展示等,起到明顯的示范、導向作用。針對我國城鄉民族、集體、個體區域文化的新形勢,文化館應組織當地學校師生、企事業單位、家庭等共同開展文化活動,將群眾文化多元的特點呈現出來。在指導基層群眾人文文化工作中,文化館要根據其特點,不僅要繼續堅持全面發展高尚文明的民族區域文化,還要把豐富多彩的生活文化納入基層群眾文化的主導地位。要正確把握積極主動的人文文化導向,把區域文化娛樂消遣、生活文化消費需求與政治方向媒體宣傳結合起來。
2.服務群眾的作用
在歷史根源的影響下,我國基層群眾的文化素質水平參差不齊,文化館基層群眾文化應有針對性地輔導優雅和流行的、不同現代文化的需求。因此,輔導工作要建立在引入多樣地方特色文化、系列區域文化活動等,涉及不同層次、不同群體、不同需求的內容。轉變工作方式和工作范圍,積極鼓勵員工深入基層生活,咨詢需求、落實工作。要為群眾反映的問題和意見、群眾的區域文化宣傳、建設工作等,做好充分地準備。跳入小文化領域,幫助群眾開展群眾的區域文化活動,使城鄉基層人民群眾受益,促進基層群眾文化的健康持續發展。
3.監督作用
做好文化站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離不開文化館的監督作用,也是獲得人民群眾口碑的基本途徑。首先,文化館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監督工作公開欄或公示區,通過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參與,使文化館的監督工作在更加公平、公正、公開的前提下進行。在帶動基層群眾文化發展的過程中,輔導群眾文化活動有序、有品、有格的開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斷提升和發展。其次,應建立多種線上、線下的反監督渠道,歡迎廣大民眾來監督文化館的監督作用落實情況。同時,文化館的監督作用還需要與有關職能部門加強合作,以支持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合理規劃和進一步建設,更有效地及時處理輔導工作中的棘手問題和不良干擾,使文化館的監督作用發揮出最大效能。
二、加強文化館基層群眾輔導工作的策略
1.文化館應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
近年來,在黨和地方政府加大對文教事業投入力度的背景下,從中央到地方,文化建設中各項設施建設的規劃和建設也加大了投資。如:信息內容優質資源共享項目;城鄉公共空間區域文化建設;專業服務網絡構建;廣播電視相關塔臺及軟硬件升級等。現階段,文化館可以提供更多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定向服務。以建立基層群眾文化氛圍為己任,持續探索其管轄范圍內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規律性。不僅為基層群眾定期進行常規課程的培訓和組織輔導工作,而且通過多種方式和借助節慶日來促進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發展,使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更“接地氣”。
2.正確引導文化廣場的建設
文化館一直非常重視現代文化中心廣場的規劃和建設。首先,中心廣場的地域文化可以幫助許多人減輕日常勞動和身體疲勞的巨大壓力,并享有幸福的生活理念;其次,注重對中心廣場現代文化的精神鼓勵和引導,也是推進改革,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文明建設,調整社會主義文明的時代基調,人民群眾熱愛生活、“年輕態”的抗衰老思想和精神事物;再次,文化廣場的人文環境最具志愿性、普遍性和公益性。文化館要正確引導文化廣場的建設,就要考慮絕大多數人的精神取向和心理需求。最后,文化館要對文化廣場的規劃建設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清晰的引導方向,緊跟新時代基層群眾文化的總體發展趨勢。
3.組建專業的高級人才隊伍
文化館是群眾文化的家園。它是連接國畫書法、詩詞歌賦、古今音樂、多種藝術、歌劇唱腔等眾多文化愛好者的紐帶橋梁。因此,文化館要為基層群眾輔導工作的管理模式提供有效服務流程,應不斷努力創造良好的輔導環境,這也要求文化館高度重視輔導工作中的高級人才專業水平的實質性提高。在文化館的不斷發展中,組建專業的高級人才隊伍,培養高端人才,仍然是需要加強的重要策略。首先,通過多種方式組織系統的培訓或全面輪崗培訓,設置短、中、長期的培養計劃和目標。文化館注入高級人才隊伍或培養高端人才,有助于攝影作品、民族舞蹈、文化表演和非物質文化等群眾文化的迅速發展;其次,可以通過舉辦區域文化日常管理研究會議和長期基礎培訓的形式,進行交流學習;最后,需要重視群眾現代文化活動的時程。在此過程中,以大眾化的方式進行藝術創作、參與表演、接受咨詢、接受藝術創作采訪等,充分享受基層群眾文化藝術和無限樂趣,并無形中提高其整體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文要充分發揮對基層群眾文化的指導作用,就必須有做好榜樣,顯現和加強提供群眾服務的功能和主觀能動意識,在新時代文化館的核心地位中發揮出力量,在基層人民群眾生活和文化工作中處于領先地位。注重文化館工作者的培訓課程,這樣才能確保基層人民群眾的生活和精神文明向著持續穩定、健康活力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韋江濱.文化館應怎樣加強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J].中國新通信,2018,20(14):242.
[2]余波.文化館應怎樣加強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J].中國民族博覽,2017,(01):58-59.
[3]雷兆文.淺議文化館應怎樣加強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J].群文天地,201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