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路
【摘 要】目的:本文將主要針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應用不同的手術治療方式的臨床療效進行探究。方法:選取2018年5月-2020年2月我院接收的38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患者及家屬意愿,分為常規組與觀察組。給予常規組傳統手術治療,給予觀察組微創手術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傳統手術下的患者血腫體積、出血量、神經功能改善、疼痛改善及生活質量各項指標均差于微創手術下的患者指標,臨床療效差異顯著(P<0.05);常規組患者治療滿意度94.73%,觀察組患者治療滿意度57.89,兩組滿意度形成較大差異(P<0.05)。結論:臨床在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應用微創手術治療,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安全性較高,術后并發癥少,臨床可積極推廣。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微創手術;開顱手術
高血壓腦出血為臨床治療常見的一種神經外科疾病,通常發病于中老年群體。該疾病具有發病迅速、發展快、危害大等特點。患者發病必須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否則有死亡風險。針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臨床主要采用手術治療方式,以往傳統手術治療對患者造成創傷較大,預后較差,不利于患者恢復。微創治療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中,對患者產生創傷小,出血量少等,對臨床治療療效具有重要意義【1】。因此,下文將進一步對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方式進行探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20年2月我院接收的38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患者及家屬意愿,分為常規組與觀察組,各組19人。患者男22人,女16人。年齡58-82歲,平均年齡(71.61±2.38)歲。排出標準: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惡性腫瘤、精神障礙患者。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實驗目的,自愿加入各組。另外,患者一般資料無較大差異(P>0.05),各數據可比較。
1.2 方法
觀察組:對患者開展傳統開顱血腫清除手術,選擇頭部切口,去骨瓣進行開顱,將硬腦膜剪開,然后置皮層造瘺于血腫腔內,利用顯微鏡觀察血腫位置進行清除,完全止血后,置入引流管及顱內壓檢測探頭,根據患者塌陷程度決定回置骨瓣與否。
常規組:對患者開展微創手術治療,手術切口通過頭顱CT進行定位,切4cm縱向切口,使用乳突撐開器將露出顱骨撐開,然后利用電鉆鉆孔,銑取2cm直徑的小骨瓣,將硬膜切開。然后根據定位圖像,確定腦針穿刺方向,電灼腦皮層約0.5cm范圍,然后創建微創通道。通過內鏡觀察,利用吸引器將血腫由深部吸出,如果血腫形成血塊,便使用取瘤鉗或是沖水方式清除。清除結束后,取出套管,放置止血紗在微創通道上,完全止血后,置入引流管及顱內壓檢測探頭,術后還原并固定患者骨瓣【2】。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種手術方式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情況。
比較兩組手術方式患者治療滿意度情況。
1.4 效果判定
判定治療效果主要包括血腫體積、出血量、神經功能改善、疼痛改善及生活質量。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對治療滿意度進行評分,非常滿意:≥80分;滿意≥60<80分;不滿意<60分。滿意程度=(非常滿意+滿意)/總數×100%【3】。
1.5 統計學原理
通過SPSS21.0軟件包對臨床治療效果使用T值計算,治療滿意度使用x2計算,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種手術方式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情況
傳統手術下的患者血腫體積、出血量、神經功能改善、疼痛改善及生活質量各項指標均差于微創手術下的患者指標,臨床療效差異顯著(P<0.05),具體數據見表1.
2.2 兩組手術方式患者治療滿意度情況
常規組患者治療滿意度94.73%,觀察組患者治療滿意度57.89,兩組滿意度形成較大差異(P<0.05)。
3 討論
此次實驗研究中,根據上述結果可知,傳統手術下的患者血腫體積、出血量、神經功能改善、疼痛改善及生活質量各項指標均差于微創手術下的患者指標,臨床療效差異顯著(P<0.05);常規組患者治療滿意度94.73%,觀察組患者治療滿意度57.89,兩組滿意度形成較大差異(P<0.05)。因此,臨床開展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應積極采用微創手術治療。
綜上所述,臨床在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應用微創手術治療,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安全性較高,術后并發癥少,臨床可積極推廣。
參考文獻
張永光.高血壓腦出血采用不同外科手術方式治療的療效對比[J].數理醫藥學雜志,2020,33(03):384-385.
程武,林鴻,林燕波,許曼丹.微創與開顱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比較[J].臨床醫學,2020,40(01):27-29.
胡黎,吳崇光,王雷平,姚軍,李道偉.內鏡微創與傳統高血壓腦出血清除療效比較[J].浙江創傷外科,2019,24(06):122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