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青
【摘 要】:目的:剖析歸納護理干涉對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的護理作用。方法:將70例采納手術醫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依照不同護理計劃分為對照組(35例)和調查組(35例)。對照組患者采納慣例護理,調查組患者采納歸納護理干涉。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及護理前后日子質量和自理能力評分狀況。結果:調查組護理滿意度位94.2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29%,差異有統計學含義(P<0.05);護理后調查組日子質量和自理能力各項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含義(P<0.05)。定論:采納歸納護理干涉能有用提高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日子質量和自理能力,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歸納護理干涉;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護理作用
1 材料及方法
1.1 一般材料
將2017年1月-2018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神經外科收診的70例采納手術醫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納入此次研討,一切患者經CT、MRI檢查均符合高血壓腦出血臨床診斷規范,掃除認識不清、腦梗死、腦疝、免疫系統疾病及嚴重臟器疾病者。本研討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族自愿同意參加。依照不同護理計劃將其分為對照組(35例)和調查組(35例)。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紀37~84歲,均勻(60.5±9.7)歲;出血量32~85ml,均勻(58.5±10.3)ml;出血部位:15例為基底節區出血,14例為腦內出血,4例小腦出血,2例腦干出血。調查組男18例,女17例;年紀35~84歲,均勻(61.1±9.8)歲;出血量35~86ml,均勻(60.5±9.8)ml;出血部位:15例為基底節區出血,13例為腦內出血,4例為小腦出血,3例腦干出血。兩組患者性別、年紀、出血量、出血部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含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常規健康教育、心理護理、藥物指導和出院指導。觀察組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入院調查基本情況。病人入院后,護理人員應調查病人的病情、生活背景、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并根據病人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2)認知干預。醫院可定期舉辦相關疾病知識講座,或通過視頻、宣傳冊、面對面問答等方式開展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更多的疾病知識,了解治療、護理過程和技巧,了解正確用藥的重要性,提高治療與護理的協調性。(3)心理干預。定期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心理情緒的變化,結合患者的生活背景和個性特點,開展個性化心理護理,引導患者不良情緒,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4)行為干預。根據病人的情況,制定護理方案,鍛煉病人的吞咽功能、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鍛煉時注意病人的承受能力,并作適當調整。每次鍛煉應循序漸進,鍛煉時間不超過60分鐘,每天1-3次。(5)姿勢干預。護理人員配合家屬幫助患者換位,教患者家屬正確擺位,定期翻身、拍背、按摩,防止壓瘡、靜脈血栓形成和關節畸形。
1.3 觀察指標
護理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無效、好轉、顯效、痊愈四個等級)以及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數據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數據用[n(%)]表示,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4.2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和自理能力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和自理能力各項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和生活自理能力各項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是高血壓常見并發癥,屬于腦血管微循環障礙性疾病。好發于50~70歲中老年群體,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春冬季節是該疾病高發期,該病發病急、病情發展快、并發癥多,且致死、致殘率極高。患者發病后,神經功能受到損傷,患者后期生活質量也受到嚴重影響,給家庭帶來巨大經濟壓力,患者自身也會因病情對家人產生愧疚感,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隨著現代醫學技術不斷提高,通過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死亡率已大大減少,但患者后期致殘率和復發率仍舊難以控制,因此,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后期康復護理尤為重要。目前,許多醫院已對該問題引起高度重視,并結合國外先進護理理念,不斷提升自身護理技術,綜合護理應運而生。
綜合護理從實際問題出發,結合“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并通過護士長實施全程監督,在常規護理技術上,更加重視患者個性化、系統化護理,護理過程中通過對患者評估,有針對性地制定護理計劃,并將其落實到臨床護理中,再通過實施效果不斷優化、改進,避免了傳統護理中所出現的盲目護理。本研究中實施綜合護理前,由護理人員先對患者進行入院調查,為后期護理提供可靠的參考資料,再通過認知干預、行為干預、心理干預、體位干預等多方面進行護理,這種護理模式更貼合實際,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一對一指導,讓患者了解到更多的疾病知識、治療手段、用藥必要性,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得到提高,其自我保護意識也會隨之增強,治療、護理配合度也相應提升。就心理方面而言,護理人員通過和患者溝通、交流、能隨時掌握患者情緒變化,并及時對其不良情緒進行疏導,患者治療信心增強后,再配合循序漸進的康復運動手段,患者神經功能也能得到重組和恢復。本次研究結果發現,實施綜合護理后的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4.2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和自理能力各項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對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醫院可將綜合護理作為首選護理方案,以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自理能力,促進患者盡快康復。
參考文獻
常巖巖,宋艷紅,陳美云,等.綜合護理干預對微創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影響探討[J/OL].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3):117-117,120.
王亞麗.綜合護理干預在微創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中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14):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