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凌娟 沈衛英 房占娟
【摘 要】目的:分析穴位按摩結合艾灸治療產后乳汁淤積及促進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80例乳汁淤積產婦,將其隨機均分為2組。觀察組穴位按摩結合艾灸治療;對照組常規產后干預,對比其結果。結果:觀察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穴位按摩結合艾灸治療可有效疏通乳腺,促進乳汁分泌。
【關鍵詞】:產后乳汁淤積;穴位按摩;艾灸治療
產婦在生產之后常常被乳汁淤積的問題所困擾,甚至放棄母乳喂養,這對于新生兒的營養健康是不利的[1]。所謂乳汁淤積就是指乳汁正常排出受阻,乳汁滯留于乳腺管內的一類疾病,常表現為乳房脹痛等癥狀,造成嬰兒吮吸困難,甚至拒乳,嚴重時,可能還會導致乳腺炎。因此,對于產婦乳汁淤積的治療是十分重要的,而鑒于母乳喂養的特殊性,中醫外治就顯示出了其優越性。本文為此選取80例乳汁淤積產婦進行對比研究,現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發生產后乳汁淤積的80例產婦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40例,平均年齡為(27.34±2.15)歲;對照組40例,平均年齡(26.98±2.37)歲。兩組產婦發病均為產后2~15天,臨床表現為乳腺紅、腫、熱、痛、乳汁排出不暢,乳汁淤積程度為1~3度的產婦。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觀察組:采用艾條溫和灸乳房乳汁淤積部位30分鐘,直至艾灸部位皮膚發紅。進行穴位按摩、手法通乳,每日進行2~3次,每次20~30分鐘。通乳后,蘆薈外敷:取新鮮肉厚葉大蘆薈適量洗凈,切去毛刺、尖端,搗碎成糊狀葉肉汁后均勻敷于乳汁淤積部位上,厚約0.2~0.4cm。紗布平鋪在蘆薈上,再用干毛巾蓋上,在哺乳、通乳后或在兩次哺乳之間外敷15~30分鐘,每天4~5次。
1.2.2 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應用傳統的擠奶手法(一壓一放)按摩。
1.3 療效觀察
療效標準:治愈:乳房脹痛及硬結消失,乳汁排出暢,恢復正常哺乳。有效:乳房脹痛減輕,硬結明顯變小或者變軟,用吸奶器能吸出乳汁,尚可哺乳。無效:乳房脹痛及乳腺結節無變化或加重,無乳汁分泌,不能哺乳或發展為急性乳腺炎。
1.4 統計學方法
將本組數據代入SPSS21.0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見表1
3 討論
造成產婦乳汁淤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對母乳喂養缺乏了解、產后焦慮以及初乳雜質較多不易吮吸等[2],此外,還包括一些社會因素,比如由于觀念或者家庭原因影響母乳喂養的實施等,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乳汁淤積,進而一起乳房脹痛等癥狀,使得產婦停止母乳,進一步造成乳汁滯留在乳腺管內,而乳汁淤積的分解產物是很好的細菌培養基,又因初乳的乳汁中含有較多的脫落上皮組織細胞碎屑,更易引起乳腺管的阻塞,使乳房組織活力降低,有利于細菌的生長和繁殖,乳汁的淤積和細菌的入侵是引起急性乳腺炎的兩個主要因素[3],若不進行及時治療,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對產婦和新生兒的健康均不利。另外,產婦在接受治療的同時,也要注意個人的衛生習慣,保持乳房的清潔是十分有必要的,否則也會引起細菌滋生和繁殖,引發乳房脹痛和急性乳腺炎。
中醫認為,乳汁淤積是由肝氣郁結、微熱雍滯、乳汁凝滯不通等造成的,那么治療主要以清熱解毒、行氣活血、消腫散結作為關鍵,并且提倡“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強調同為用的原理。按摩穴位可疏通經絡、調節氣血、行氣活血,促進化乳通乳,增加產婦的泌乳量,有效減輕產婦產后乳房脹痛,提高母乳喂養率。按摩操作主要取乳根、中府、少則、合谷和膻中5個穴位。氣郁滯、火毒內侵所致“治療宜疏肝理氣、通乳散腫,按摩手法多種多樣,不僅有摩法、滾法、點按法等常見的手法,還有抓抖法、拍打法等創新手法。現代研究顯示,按摩乳頭、乳暈可刺激催乳素和催產素分泌,刺激泌乳反射,且產后三天內是最佳的按摩時期,此時按按摩可以減輕乳房腫脹、提前泌乳時間、避免不良反應。
艾灸早在遠古時期就被我們掌握和應用,逐漸演變為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一般是用艾葉制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因此,被用作治療乳汁淤積也是有章可循的,并且配合穴位按摩,還能加快治愈過程,在臨床治療上,成本也較低,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此外,還有一些通過拔罐按摩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的相關研究,也都在臨床上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治療過程中產婦既不會產生疼痛感,還可以促進早期的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養率。
綜上所述,乳汁淤積為臨床常見疾病,而穴位按摩和艾灸治療不僅可以在短時間內減輕產婦的疼痛,也有利于乳汁的分泌,同時能夠降低乳房疾病的發生,臨床操作也比較簡單,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有效治療手段。
參考文獻
蔡永雪.穴位按摩聯合拔罐療法治療剖宮產產后乳汁淤積的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護理,2018,10(1):18-20.
張仙紅,袁玉環.中藥敷劑治療產后乳房脹痛的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8,33(14):2001-2002.
徐偉群.中醫外治法治療產后乳汁淤積40例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7,52(6):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