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香
摘要: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應用題一直是當下素質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數學應用題的教學在于讓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的情況下,合理運用數學知識,把實際中生活的問題以及難題轉化成數學上的問題,這種題型的教學是為了學生養成數學的意識,學會從數學角度去思考問題,讓學生通過數學邏輯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而推動社會文明的發展和進步。但實際上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老師們把數學應用題的教學過于模式化,在教學中強調套用數學知識和公式,沒有讓學生進一步地去了解問題的來歷和發展,限制了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進而導致學生成為了只會做題,卻不會從數學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工具,影響了當下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和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這也成為了當下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頭疼的問題,不符合當下新課標教學中全面發展和培養學生數學綜合能力以及文化素養的基本要求。因此,筆者就結合自身多年數學教學的經驗,深入分析低年級數學應用題的特點,對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希望為小學生數學學習的進步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應用題;方法
分類號:G633.6
導言:筆者在查閱了相關資料,深入分析小學數學的應用問題后,把數學應用進行分類總結。總的來說,低年級的小學數學應用題主要是有六種,第一是分數、百分數的數學應用題,第二是帶分數的比例應用題,第三是數形結合的數學應用題,第四是工程問題,第五是行程問題,第六是涉及時間的問題。這些數學涉及到實際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從側面說明了數學知識的覆蓋范圍非常大,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有數學知識的存在。
1.當下小學低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現狀
在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實際上老師們的教學過于片面,比如說像行程和工程應用題,它們都涉及時間,但卻在本質存在嚴重的區別,而老師在教學中沒有讓學生去發現和尋找這些區別,只是單方面地強調學習這類應用題的方法,這就直接限制了學生數學思維以及綜合文化素養的培養,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并且不僅如此,本來在數學的學習中,應該講究靈活多變,多去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去嘗試,但老師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課堂中標準化,讓學生按照老師教學的方法來做,強調數學方式的統一,沒有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反思和總結,這就嚴重影響了數學學習的創新和發展,不利于新課標數學教學的改革,最終影響了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能力的培養。
2.有效進行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方法
2.1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讓興趣去推動學生數學學習,往往比用嚴格和強制性手段的效果更好。因此,老師應該在數學教學課堂中從應用題出發,以學生為主,把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好奇心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應用題中去思考數學問題,進而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筆者在此就簡單舉個例子,像常見的出租車里程問題,老師就可以深入挖掘這類題目,弄清楚出租車里程計費的標準和計費的方法,然后讓學生用數學知識和思維去思考這個里程問題,從側面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和意識,讓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學會生活,進而達到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最終目的。
2.2老師應該綜合分析數學應用題,多進行歸納總結
據筆者調查研究所知,所有的數學知識除了基本的知識和理論不同之外,在一些綜合的運用和實際解決的過程中都存在很多共通點,就是數學知識都是有規律和聯系的。因此,老師應該在教學中深入挖掘數學應用題的聯系和規律,把這些規律和聯系總結出來,并針對于此改進當下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方式,一步一步地去引導學生去尋找和發現這些規律和聯系,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思考去了解這些知識,搭建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框架,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更好地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進步。例如像行程和圖形的應用題,從表面來看,是沒有多大的聯系,但如果從數學角度去思考行程問題,就可以把行程問題抽象成圖形問題,讓學生通過畫圖來分析數學問題,把復雜的行程簡單化,在提高學生實際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數學思維。
2.3把數學應用題的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數學知識的學習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為了解決人們在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的,通過數學數據和數學思維,讓學生在復雜的社會情況下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數學的教學中把實際生活與數學知識相結合,能把空洞的數學理論知識豐富化,讓數學知識更加生活化,更加的形象,有利于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學習。例如像買票的問題,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如何用最少的錢去買票,自己有幾個方案可以選擇?怎么才能做到最簡單最有效?以此來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3.結語
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就應該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出發,分析數學應用題的特點,結合實際生活,改進當下低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方式,讓一切的教學都是為了學生,進而達到數學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周利利;;如何提高小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8年26期
[2]周艷梅;;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A];新教育時代(2015年10月 總第3輯)[C];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