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莉
關鍵詞:引育并舉;立德樹人;思政教育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努力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創造、見賢思齊的良好氛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高等教育以提升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基礎。立德樹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每一位高校教師或管理者的神圣使命與職責擔當。堅持黨管人才,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堅持引育并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多維度挖掘、吸納和引進發展所需高層次人才。高校學院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發揮校級如“高端人才論壇”“雙百人才支持計劃”等各類聚才引才平臺,深入分析自身人才隊伍結構與效能及未來師資隊伍培育方向,充分做好人才引進頂層設計,著重做好高層次人才“按需設崗、精準引進”工作,特別要在提升優秀人才核心競爭力方面著力。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是學院發展建設長遠規劃重要部分,應該調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共同為人才建設工作獻計出力。一方面,可以充分聽取現有教師推薦意見和建議,將發現優秀人才的眼界放寬;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利用學術會議、講座、論壇或訪問交流等契機,有意識地發現潛在人才資源,主動出擊,搶占先機。
合理人才梯隊建設也是搭建高水平師資隊伍的重要保證,應形成“高端人才 中流骨干力量 蓬勃后備軍”三層師資金字塔結構。在做好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的同時,持續補充調入優秀中青年人才也是重要關注領域,一方面在做好年度招聘工作的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友資源,做好優秀校友人才回流吸收。如每年學院都會有一些學術水平較好的碩士畢業生,他們會進入知名高等學府繼續深造攻讀博士,這些人都可以是潛在的人才資源,學院應安排導師或是負責人事工作的人員與這些畢業生保持聯系,待博士畢業后,如果符合用人需求,學院應及時與校友進行溝通,不錯失機會。平心而論,相對于校外求職人員,這些校友普遍與學院感情深厚,向心力強。
多措并舉,傾力培育適宜人才成長發展的沃土。學院為每一位教師建立個人業績檔案,做到“一人一策”,檔案實行動態管理,詳細記錄人才基本資料、學習經歷、工作履歷、業績成果、考核聘任等情況,定期進行分析研判,做到對整體師資隊伍建設走向和預期目標擁有清晰合理的判斷,適時做好人才培養政策調整,將關乎人才成長發展重要方面如考核聘任、職稱評定、進修訪學、科研項目申報等置于學院整體發展規劃中去考量,學院在保證教師在學術研究上擁有足夠自主性的基礎上,尤其要將人才工作與學院中心工作密切結合,人才出成果推動學院發展,學院發展為人才成長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兩者相輔相成,良性互動、做到步步有規劃,適時有引導,關鍵時刻有決斷。
要特別關注青年教師成長,充分利用好學校如“新師培育計劃”,“青年教師成長訓練營”等平臺,此外,學院需要制定具有學院特色的適合青年教師成長的制度,用制度提升人才質量,注重“傳幫帶” 作用的發揮,對于問題不足要及時找原因,出對策,對于優勢特點要及時給予肯定鼓勵,以更快更好地幫助青年教師進入角色,找準定位。要創造機會,鼓勵退休老教師在促進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一些退休教師往往都是教學經驗豐富,學術成就很高的專家學者,他們從事教育事業多年的體會和經驗都非常寶貴,對于在職教師都是重要的啟示和指引。人才資源就是一個寶藏,傳承與凝聚一代又一代人的信仰和智慧,歷久彌珍。學院也要做好引進人才后續服務工作,安排專人幫助人才溝通和協調解決問題,穩定人心,溫暖人心。
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重點在于抓落實,見成效。牢牢把握立德樹人工作總基調,立足實際,提高政治站位,在推進教育體制改革中勤于思考,勇于擔當實踐,使學生管理體系、教學科研體系、學科建設體系、專業建設體系、行政管理體系要努力圍繞這個中心來設計,轉變教育事業發展思維模式,建立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克服“五唯”,在教育評價體系中體現立德樹人工作導向,將立德樹人成果指標具體化和量化,提升成果指標的可評估性,將學院每一項工作都與此中心目標緊密結合,都能在立德樹人體系中找到落腳點。
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需要每一位教師身體力行去實踐,去落實。要通過多種方式最大程度調動全體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將立德樹人內化為每一位教師自覺行動,出臺一系列招法措施,鼓勵教師創新教學科研思路,精心設計,深入挖掘切入點,將學術知識的傳授與思政教育充分融合,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和代入感。提升完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通過加強教師思想教育體系建設,強化教師家國情懷、責任擔當和日常師德養成。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強化師德考核結果的運用。在提升教師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的同時,特別在關乎教師業績評估或職稱職務評聘環節中也要充分體現立德樹人評價導向,使教育評價導向更加科學化,真正將立德樹人作為學院一切工作檢驗標準。要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以支部為抓手,發揮教師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點帶面,率先垂范,大膽嘗試,積極探索立德樹人先進經驗,先進做法,真正細化落實到教學科研管理各個環節。定期召開校內外立德樹人專題研討交流會,選樹典型,也總結教訓,及時形成經驗性成果宣傳推廣,建章立制,完善立德樹人指標評價體系。
潛移默化抓好源頭,做好在校生立德樹人職責使命教育。貫徹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營造尊師重教氛圍,厚植校園師道文化,做好教師榮休工作,禮敬退休教師,弘揚尊師風尚,這不僅是師德師風建設需要,也是潛移默化教育感染著學生。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的實踐者是廣大教師,高校畢業生,尤其是碩士,博士畢業生,他們中有相當比例畢業生會進入高校或中學任職或任教,他們是未來高校教師和高校管理者的后備軍,所以高校在校生就要做好立德樹人職責使命教育,從后備軍抓起,從源頭抓好,夯實根基,讓學生們在一種人人思考立德樹人,人人實踐立德樹人,人人以立德樹人為榮的氛圍中學習成長,當這些畢業生自己走向講臺,走向高校管理崗位,就會自覺以身作則,真正去思考,去積極踐行立德樹人工作要求,立德樹人才能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王樹萌.理清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德”的含義[N].光明日報.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