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赟
【摘要】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由上至下都非常重視美麗鄉村的打造。村莊規劃需要對村莊特點、個性進行充分挖掘和提煉,避免出現同質化、千村一面問題。本文以南京市劉李村村莊規劃為例,深入研究了“一村一品”理論下的村莊特色產業塑造的方式和方法。
【關鍵詞】鄉村;一村一品;劉李村;產業規劃
1、引言
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南京市美麗鄉村建設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村莊規劃應該遵循因地制宜、務求實效、合理利用村莊特色資源的原則,做好“美麗鄉村+”文章,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實現“一村一品”、多元發展,從而推動鄉村全面發展。
2、“一村一品”理論
“一村一品”是由日本大分縣原知事平松守彥先生于1979年倡導發起的,加速了日本實現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隨著“一村一品”運動的不斷發展和延伸,其內涵已不再是傳統的“一個地方只發展一個產業”的概念,當前更多的強調的是如何盤活鄉村本土資源,形成獨具地方特色的產業,最終實現鄉村產業轉型。
近年來,農業部大力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為抓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煥發出巨大活力,各地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引領,立足優勢和特色,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實現“一村一品”;基于產業鏈延伸和產業范圍拓展,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產業價值的提升。
3、“一村一品”與鄉村建設的關系
3.1產業富民:發展特色產業為差異化主導產業
村莊發展需要產業支撐,發展特色產業為差異化主導產業可以加快實現產業富民的進程,從而實現鄉村振興。通過明確社區發展的主導產業,確定生產配套設施用地的規模、范圍和布局,發展高效益的特色產業,促進有條件的村莊發展特色旅游,提升村莊及村民收益。依靠特色產業,帶動農民致富,運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方式,將產業同景觀資源、農產資源、文化資源相結合。
3.2宜居宜游:生產空間促進美麗鄉村經濟
隨著產業新模式的發展,在“一村一品”理念指引下,村莊產業的布局應能引導村莊的整體布局。將農業景觀的價值與生產、生態相結合,打造田園經濟;優化村莊內部用地布局,設置旅游設施、休閑設施等游覽路徑;強化村莊特色,通過產業優勢打響農村產業品牌,帶動村莊經濟發展。只有產業發展與村莊建設兩者相互協同發展,才能真正打造出高品質的美麗鄉村。
4、實踐探索:南京市劉李村村莊規劃
4.1村莊發展前景分析
4.1.1都市近郊鄉村,外部交通條件好
劉李村隸屬于南京市六合區程橋街道,位于六合城區西北側、程橋鎮區南側。距離雄州城區約4公里,距離馬鞍機場僅2公里。寧連高速、六合西部干線縱向穿越村莊,交通條件優越。
4.1.2滁河最美段落,水韻原鄉景致
劉李村位于滁河圩區,具有良好的水鄉自然本底,是以河圩濕地為特色的風貌片區。村莊內“滁河—濕地—水田”特色顯著;布局因地制宜,村村相接,水水相連;四周田野環繞,阡陌縱橫。
4.1.3農業有基礎,但缺少拳頭產品
村莊第一產業以水稻、小麥種植為主,特色農業為水生蔬菜種植和水產養殖;第二產業以永樂酒廠為代表,已注冊金陵緣、徐家糟坊等白酒品牌,銷往蘇北、山東及東北等地區;三產服務業主要沿程新線兩側布局。
4.2確定發展目標,明確村莊特色
4.2.1以特色塑造為目標,明確“一村一品”
規劃立足自身發展需求,從“水、田、酒”三大鄉村核心資源入手,提出“鄉愁記憶重現、地方文化傳承、鄉村田園營造、產村聯動發展”的設計策略,明確村莊特色。
通過“理水、活田、品酒”的村莊發展思路,打造集“濕地觀光、文化體驗、田園休閑”于一體的特色生態水鄉示范村,實現“水韻人家、醉香劉李”的美好愿景。
4.2.2三大主題匯主線,酒巷尋香促發展
將“水韻、人家、醉香”主題引入規劃主線之中,打造“漁家品漁,酒巷尋香”的特色體驗路徑。依托滁河濕地等景觀資源,開發水生農產品采摘體驗園,突出生態濕地主題特色,打造水生態觀光教育基地;以“酒文化”為主題,打造集“萬畝釀酒糧食種植、傳統作坊釀酒、鄉村旅游休閑”于一體的特色體驗;以農業園為載體,再現農耕文明,拓展文化旅游服務、手工體驗、科普教育等經營項目。
4.3村莊產業發展策略
4.3.1通過農業提升鄉村景觀,打造美麗鄉村田園經濟
延續村莊肌理特征,梳理村莊生態、生產和生活空間,規劃引導村莊土地充分利用,利用泄洪渠道兩側和滁河沿線大量閑置地引導種植水稻、小麥、蔬菜等農作物,同時打造四季花海經濟田園景觀;結合水資源優勢種植蓮藕、茨菇等水生作物,營造“田連阡陌,花木成畦,接天蓮葉”的田園生活意境。
4.3.2將酒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強抓手”,形成“1+2+3”產業縱向延伸
通過產業融合,形成“1+2+3”產業縱向延伸效應。形成以水生種植和水產養殖為主導,酒產業振興為特色,休閑農旅體驗為拓展的六次產業體系,實現產業振興。
立足優勢和特色,壯大鄉村品牌,實現“一村一品”。采用體驗工坊的形式,傳揚釀酒傳統工藝、用好酒廠的老手藝人,實現二三產互動。就地取材,對水稻、小麥、水生蔬菜進行初、深加工,生產附加值更高的產品,擴大酒品牌影響力。
4.3.3傳承“酒+水”文化,實現文產共融
規劃結合劉李酒坊,以傳承“種酒糧、醅酒窖、事酒藝、興酒禮”的酒文化為主題,結合村莊自然的水系景觀優勢,打造“酒+水”的文產共融策略。在劉李酒坊設置釀酒作坊、產品展銷、劉李飯莊等空間區域,作為文化旅游的重要吸引點,為村莊注入新的功能、新的活力。
4.3.4形成濕地、文化、農莊三大主題活動,打造全時空旅游路線
通過旅游+文化策略,形成以“水鄉田園、酒文化體驗和鄉村休閑”為主題的全時段旅游線路,串聯主要的旅游節點及重要空間景觀節點,形成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目的地。
結語:
“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較優勢的主導產品和主導產業,是促進鄉村經濟向區域化圈層擴散式發展路徑的關鍵。本次規劃實踐通過對區域資源條件進行分析,研究基地在區位、交通、生態資源以及產業方面的特點,明確村莊產業發展重點,樹立“一村一品”。這是順應當地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規律共同作用的結果。
參考文獻:
[1]秦富,張敏.《我國"一村一品"發展理論與實踐》[D].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2]姜長云.日本的“六次產業化”與我國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5.
[3]張玉鈞,李露.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關系[J].旅游研究,2015.
[4]蒲繼濤.基于產業適宜性評價的鄉村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優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