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英 劉曉燕 閆娟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超聲檢查應用于肺結核致胸腔積液診斷中的診斷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4月至2018年11月接受超聲檢查的52例肺結核致胸腔積液患者的臨床資料,以52例患者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分析超聲檢查準確率。結果:經超聲檢查,52例患者均為肺結核致胸腔積液,診斷準確率達100%。其中確診為單純胸腔積液的有29例、確診為包裹性積液的有8例、確診為胸膜粘連的6例、確診為液氣胸的有4例、確診為病灶靠近胸壁的有3例、確診為胸腔積濃的有2例。結論:超聲檢查應用于肺結核致胸腔積液患者的診斷中,可清晰顯示病變部位和不同類型的病變,可對病變性質進行定性診斷,為后續治療提供準確依據,且超聲檢查安全簡便無創、經濟實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超聲檢查;肺結核;胸腔積液;診斷準確性
肺結核是因為患者感染了結核桿菌所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由于炎癥具有變性、增生、滲出的特點,肺結核組織代謝物滲出到肺間隙,形成胸腔積液。肺結核是引起胸腔積液最常見的原因,而結核性胸膜炎引起的胸腔積液量較大,且極易形成分房包裹,不易于穿刺抽吸干凈,如得不到及時治療,可造成胸膜增厚嚴重、限制肺膨脹,影響肺功能等不良情況。超聲檢查可清晰顯示胸腔積液與胸膜增厚等特征,準確診斷各種類型的胸腔積液,具有安全簡便、無痛苦無創傷、經濟親民等優勢,是臨床上廣泛使用的胸腔積液檢查手段之一。本文選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8年11月接受超聲檢查的52例肺結核致胸腔積液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分析超聲檢查應用于肺結核致胸腔積液診斷中的準確性,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8年11月接受超聲檢查的52例肺結核致胸腔積液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52例患者均經過病史采集、抗結核治療、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一系列檢查,全部確診為肺結核致胸腔積液。52例患者中男30例、女22例,年齡跨度25至70歲,均齡(48±5.7)歲,本次研究的開展和資料的使用已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同意,對于本次研究無異議,全部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采用GE VIVID5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查,患者取坐位,雙手抱于胸前,背對檢查者,探頭頻率為3.5-5.0MHz,探頭沿患者肩胛線、胸腔積液側肋間隙從上往上縱向或斜向掃描,探頭聲束與患者皮膚保持垂直狀態,確保垂直進入其皮膚中,同時仔細觀察其胸腔內有無胸水、是否存在壓縮肺不張、胸水分布范圍和透聲情況,再以高頻探頭檢查患者胸膜有無粘連與增厚,胸壁有無包塊,靠近胸壁有無肺部病灶等情況。
2 結果
給超聲檢查,52例患者均確診為肺結核致胸腔積液,診斷準確率高達 100%。其中確診為單純胸腔積液的有29例,確診為包裹性積液的有8例、確診為胸膜粘連的6例、確診為液氣胸的有4例、確診為病灶靠近胸壁的有3例、確診為胸腔積濃的有2例。
2.1 單純胸腔積液
29例單純胸腔積液患者中有13例患者屬胸腔內少量積液,僅在胸腔肺底部、肋膈角部位存在積液;另有16例患者胸腔內存在大量胸水,胸腔內有大片無回聲區,伴有點狀回聲及肺膨脹。
2.2 包裹性積液
8例包裹性積液患者其胸腔內存在片狀陰暗區,且陰暗區內可見光點回聲及纖維分隔光帶,胸膜增厚達0.3至0.7cm,積液通常局限于肺底部、肺葉間、胸壁,8例患者中有3例病變部位位于肺底部、1例位于肺葉間、2例位于胸壁、2例位于縱膈內。
2.3 胸膜粘連
6例胸膜粘連患者中患者病史越長的粘連程度越嚴重,3例粘連較輕,3例超聲顯示胸膜增厚明顯,膈面與胸膜粘連較多,可見多個強回聲帶,基底寬,肺活量低,呼吸時不會發生明顯移動[1]。
2.4 液氣胸
4例液氣胸患者胸腔內液體與空氣共存,其中空氣在上部、積液位于下部,與肌膈相鄰靠近的積液區無回聲,與頭側相鄰的積液區顯示氣體回場。
2.5 病灶靠近胸壁
3例病灶靠近胸壁的患者2例為原發性病灶,1例為距胸膜近的病灶,可觀察到片狀可團狀的低回聲區,內部存在不規則強光斑回聲。
2.6 胸腔積濃
2例胸腔積濃患者胸腔上部存在微弱而稀疏的回聲區,在積液平面下分布有不均勻低回聲區。當患者身體偏移一側時,其胸腔內則存在片狀陰暗區,分布有絮狀增強回聲和網狀纖維分隔光帶回聲,陰暗區有光點回聲漂浮[2]。
3 討論
我國結核病患者的人數位居世界前列,而肺結核合并胸腔積液的治療與診斷有著密切關系。當前一些先進的診斷技術各有其優缺點。對于肺結核引致的胸腔積液臨床診斷可采用X線、B超、CT等檢查方式,需要結合檢查目的來選擇檢查方式。如若檢查目的是探查胸腔積液可首選B超,這是因為超聲檢測的方式在探測胸腔積液時具有靈敏度高、定位準確的優勢,還可測量胸腔積液量與積液深度。胸腔積液量的多少也是選擇X線或B超的考慮因素之一,對于250毫升以上的胸腔積液X線可檢出,當積液達至300毫升時則X線表現為肋膈角邊鈍。而當胸腔積液導致胸膜臟、壁層分開時,超聲檢查可發現兩層間無回聲區,通過超聲探測肋膈角內發現液性暗區即可明確診斷[3]。并能對積液透聲情況、分隔包裹情況進行探測,同時探查周邊臟器有無病變、病變的情況,從而準確判斷胸腔積液類型和致病原因。CT檢查對肺部及胸腔積液的診斷優勢更加明顯,但與超聲檢查相比,CT檢查費用相對較高,超聲檢查更經濟適用。本次研究中,52例肺結核致胸腔積液患者接受超聲檢查,檢查準確率高達100%,各種類型的胸腔積液其超聲圖像具有不同的特異性,對診斷的定性、定位及后期治療均有明顯作用。
綜上,超聲檢查應用于肺結核致胸腔積液患者的診斷中,可清晰顯示病變部位病變類型, 臨床定性診斷準確率高,是一種安全簡便無創、經濟實惠的檢查方式。
參考文獻
龍鳳琳,龍婷.超聲檢查在肺結核致胸腔積液診斷中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11):153-154.
王振山.肺結核致胸腔積液診斷中超聲檢查的應用價值報道[J].2016, 26(7):297.
舒霽欣,王茵.超聲新技術在肺結核診斷中的應用進展[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9,39(10):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