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倫管
摘?要:數學作為小學的一門基礎學科,德育的滲透是必要的,當前由于小學數學的教育過于局限于數字問題,導致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不高,在數學的學習中存在一定的壓力,且數學的文化素質不強。通過德育的滲透,不僅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的知識,將數學元素遷移到生活中去展開實用思考,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從數學思維轉換為品行思維,具備一定以數學眼光看世界的能力,教師應潛移默化地在數學課堂上滲透德育,從而起到素質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德育滲透
引言: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或者課后滲透德育,有很多種形式,教師不應拘泥于一種模式,應在德育的滲透過程中,構建輕松的環境,帶給學生新鮮體驗。數學與德育的整合,可達到提高學生數學成績、強化學生德行意識的雙重效果。教師應自然地滲透德育,而不是過于牽強地概述德育,通過數學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自由地感受德行問題,進而在化解數學問題的同時獲得德行思考。
一、通過計算滲透德育
數學探究的過程少不了計算和思考,計算本身是一個可深可淺的過程,計算已經成為學生日常學習的重要部分,每天學生們幾乎都要在數學的互動中進行計算,既如此,可在計算的過程中自然地穿插德育知識,讓學生既能夠在計算中走進情境,感受到計算的趣味,又能夠通過計算的情境分析,而獲得啟示。教師不妨通過動畫模式,構建故事情境。如學生們喜歡西游記的角色,教師可以對學生們說:“唐僧讓八戒去化緣,結果八戒路過西瓜地去偷西瓜,一共拿回來三個大西瓜,給孫悟空一個,沙悟凈一個,唐僧一個,還說自己都沒給自己留,顯得八戒很大方,結果西瓜地的主人順著八戒吃的西瓜籽一路追了過來,還對唐僧說八戒吃了它十個大西瓜,要賠償,請問八戒到底吃了多少西瓜?”在這一故事的計算中,學生們就能夠認識到誠實的重要性,意識到人不能偷盜,通過討論,學生們不僅完成計算,還懂得了很多的道理1。
二、通過常識滲透德育
小學數學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元素,為了實現數學教學與德育教育的相互滲透與融合,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刻認識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功能,積極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把握時機展開德育教育,提高小學生的思想意識水平和道德素養。例如,在講授圓周率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數學史內容滲透其中,向學生介紹南北朝時期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的事跡,告訴學生祖沖之是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六位的第一人,從而引導小學生感受祖先的智慧,強化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具備勵精圖治、銳意進取、刻苦鉆研的思想品質。而在“認識人民幣”一課中,教師在教會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同時,可以滲透人民幣是國家尊嚴的象征,也可以滲透金錢觀相關的內容,告訴學生要愛護人民幣、節約每一分錢。通過此種滲透方式,可不斷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同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體系,提高小學生的道德品質2。
三、通過生活滲透德育
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教師應當落實生活化的教育思想,通過生活化教學內容、教學案例以及教學思想的融入,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的能力。筆者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在落實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同時,有目的地滲透了德育教育思想,將數學課堂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德育知識等有機整合起來,實現了很好的德育效果。例如,在教學中“交通與數學”一課中,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筆者首先讓學生自主計算從家到學校之間的路線,計算距離、使用不同交通工具耗費的時間、需要經過哪些危險的路口等等,在此過程中滲透交通安全法,培養學生科學的交通習慣,提升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同時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出行習慣,等等,實現了很好的德育效果3。
四、通過技巧滲透德育
在小學數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使德育教育內容更加系統、具體。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比較強,與生活聯系非常密切,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使德育實踐更加科學規范。為了進一步促進數學教學與德育的整合,教師可以有效利用以下兩種方法:第一,轉換法。所謂轉換法,簡單來講就是指通過一定的轉化途徑將那些沒有解決或者有待解決的問題轉換為已經解決或者容易解決的問題。從數學教學的本質來看,要通過教學活動將數學知識轉化為可以供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與原理,進而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從這一點上看我們需要通過適當的轉化引導學生形成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例如,在立體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拆分正方體、長方體,之后研究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組成,知道它們都有6個面、12條棱長、8個頂點,正方體每個面都是正方形且形狀完全相同,棱長都相等;長方體每組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四條棱長度相等,從而探究出如何計算正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刻領悟“實踐出真知”的道理,進而也就實現了數學教學與德育教育的整合。第二,聯系法。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挖掘其他學科中的可利用資源,實現數學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滲透。例如,在學習統計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綜合實踐課程中“白色污染”的內容聯系在一起,從而引導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實現數學教育、環境教育、德育教育三者的整合。而在學習“比例尺”這一知識點的時候,我們可以為學生展示中國地圖和省市地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比例尺的意義和兩種表現形式,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情感,同時幫助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總而言之,教師要緊緊把握數學教學內容,聯系實際,轉換思路,促進數學教學與德育教學的整合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教師應當通過德育的滲透,讓學生學會“做人”,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數學課堂中滲透德育,教師應當深入挖掘德育因素,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進行滲透,促使良好德育效果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羅加新.小學數學德育的滲透思考[J].考試周刊,2019(14):82.
[2]郝現亮.新形勢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考試周刊,2019(13):86.
[3]吳寧寧.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初探[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1):62.
[4]況守國.小學數學德育教育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1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