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清
【摘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的“教師作為知識的傳遞者”的教學模式,而是使學生先了解知識、形成問題,教師作為“問題的解答者”來進行課堂教學。通過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產生的問題,進而完成教學,這樣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教學時間,也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實踐和探索。本文通過圍繞翻轉課堂的概念及特點,構建出該模式的教學模型,并重點對各個構成要素進行深入分析,指出該模式在實踐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案例分析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我國也掀起翻轉課堂理論研究和試驗的熱潮。翻轉課堂是在保留傳統課堂優勢的基礎上,結合先進網絡技術創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蘊含著先進的教學理念,順應了我國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新方向。
一、翻轉課堂的概念及特點
(一)翻轉課堂的概念
翻轉課堂也叫作“顛倒課堂”“反轉課堂”等。英特爾全球教育總監Brian Gonzalez認為,翻轉課堂是指教育者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識傳遞的過程放在教室外,讓大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識;而把知識內化的過程放在教室內,以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有更多的溝通和交流。即翻轉課堂是指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實現以學生為中心,借助網絡技術和信息資源,通過教師提前錄制教學視頻供學生課前學習,以及教師創設個性化和合作式的課堂環境供學生交流和探究,“課堂傳授知識”“課下內化知識”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當翻轉課堂成為一種教學模式時,其教學流程就被固定下來了。也就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提供教學視頻、教學課件等學習資源,學生課前下載老師提供的學習資源并進行觀看和學習,在課堂上師生共同完成問題答疑、合作探究和交流反饋等教學活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運作特點如下:
1.教學環節的顛覆。先知識傳授、后知識內化是傳統教學過程的兩個重要環節,知識傳授環節是在課堂中依靠教師傳授知識來完成,知識內化環節是在課堂外依靠學生通過作業、操作或者實踐來完成。而翻轉課堂完全顛覆了這兩個環節:知識傳授環節在課堂外完成,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課程內容的自主學習;而知識內化環節是在課堂內進行學生的作業答疑、小組的協作探究以及師生之間的深入交流,由老師的指導與學生協同完成。
2.教學角色的顛覆。在傳統課堂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翻轉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教學角色也發生顛覆,教師從講臺上的“演員”轉變為教學活動中的“導演”,學生則由原來講臺下的“觀眾”轉變為教學活動中的“演員”。教師在安排好教學整體進度的情況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課程進度。翻轉課堂可以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化、個性化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多的自由。
3.教學資源的顛覆。教學資源需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翻轉課堂的教學資源主要是簡短的教學視頻——“微課”。教學視頻通常是為特定的知識點制作,長度為10分鐘左右。通過媒體播放器播放、暫停、回放教學視頻,方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記錄學習筆記和提出問題。在課堂外觀看教學視頻不僅使學生學習變得輕松,還便于一段時間后的復習和鞏固,遇到問題時,學生可以使用互聯網向教師或同學尋求幫助。
4.教學環境的顛覆。教學環境從課堂內走向了課堂外,將課堂內與課堂外通過網絡空間整合成了功能齊全的教學環境——學習管理系統(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學習管理系統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有效地組織和介紹教學資源,動態地記錄學生學習進程,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現狀,還可以引導教師做出更多有針對性的教學資源,將課堂互動轉移到網絡空間中,有助于建立學習社區,協作完成學習任務。
(三)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的比較
傳統課堂教學通常由兩個階段構成:第一階段是“知識傳授”階段,主要通過課堂上教師對知識的講解,以及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來完成;第二階段是“知識內化”階段,主要由學生在課后通過作業、練習或復習來完成。
翻轉課堂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最根本的區別就是顛倒了這兩個階段,強調在課前學生通過教學視頻自學教學內容,而在課堂上通過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吸收。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學生可利用課外時間完成“知識傳授”階段。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國際商務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一)教學模型構建
在課前,老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針對本班學生的特點(學習成績、學習風格、學習階段等)確定教學目標。按照教學內容制作相應的教學視頻,在制作視頻的過程中,可以參照網上比較優質、成熟的資源,有針對性的視頻有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接受知識。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地點、時間進行學習。學生通過自主觀看視頻、在線完成作業來檢測自己的學習效果,利用交流平臺與老師進行溝通并反饋自己的學習情況。老師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結合所學的內容制定課堂的教學設計。
在課堂上,老師首先提出問題,由學生以小組協作的形式討論學習。老師結合PPT、視頻等對學生進行引導,然后進行成果的交流,完成知識的內化。
在課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課后鞏固,拓展練習。老師會提供相應的教學資源以及幫助,力求讓所有的學生加深知識內化。
(二)教學設計原則
1.系統性原則。教學設計由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估幾部分組成的系統。這幾個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約,都是以教學效果的最優化為中心。但是在整個系統中各個部分的功能并不等價。教學設計應立足于整體,做到整體與部分的辯證統一,最終達到教學系統的整體優化。
2.程序性原則。教學設計中各部分是有序地呈等級結構排列,只有經過學情分析、教材分析確定了教學重難點之后才更加科學。根據這一特點,設計中應體現程序性,確保教學設計的科學性。
3.反饋性原則。教學設計必須注重反饋信息的獲取,根據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來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學設計。
4.可行性原則。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已有的知識儲備等主觀條件,還必須考慮教學設備、地區差異等客觀因素。
(三)教學設計方案
1.課前內容分析。《國際商務英語》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核心專業課程之一。商務英語是一門交叉學科,包含英語語言知識和商務知識,是一門涉及商務活動的語言類應用知識的課程。經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在今后的外貿活動中具備良好的英文溝通能力。
2.教學資源分析。教學資源包含兩部分:一是為教師實施翻轉課堂提供資源,二是為學生課下自主學習提供學習資源。教學資源通常來自于教師通過手機、相機拍攝錄制的視頻,網絡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等,選擇的教學資源要符合《國際商務英語》教學目標與要求,內容簡單易懂,不超過15分鐘的視頻演示。為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還應在視頻或PPT中加入學生喜歡的圖片或音頻。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存在的問題
一是由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課堂教學大相徑庭,一些教師、學生不能很好地接受這種教學方式,導致教學效果不佳。二是有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弱,不會提出問題或不能準確提出問題。三是網絡設備(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的缺乏導致該模式不能正常運行。
(二)對策
一是在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前,應對教師進行短期培訓,向學生介紹該模式,并在課堂上逐步滲透這種教學模式。二是教師應有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能夠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啟發學生從眾多問題中精簡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對于設備問題,學校可以向學生和教師在課余時間免費開放,或者為每人提供一個學習設備,以便學生學習、教師教學。
四、結語
在當前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國家、高校及各種教學團體一直在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希望能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其創新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在網絡技術的推動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逐漸成為熱點,其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并且實際教學效果非常好,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去學習和借鑒。
參考文獻:
[1]錢國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考試周刊,2013(81):176-177.
[2]茍勝難.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中的運用研究——以樂山師范學院為例[J].時代教育,2014(03):129-130+1-2.
[3]張云峰,胡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J].時代教育,2014(05):105-106+1-2.
[4]潘炳超.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高校教學的實驗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5(03):83-88.
[5]劉海舟,李濤安.基于慕課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考試周刊,2014(69):93-94.
[6]梅海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建構與策略優化研究[J].中小學電教,2014(10):21.
[7]于天貞,田愛麗.“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追求及實踐路徑——華師慕課在大數據時代下的探索[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11):10-13.
[8]李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5(06):89-90.
【本文系2019年校級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探究——以《國際商務英語》課程為例”(jg192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