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花
摘?要:新課標背景下踐行生物教學模式改革,教師應認真研讀新課標的改革方向,成為新課標的踐行者與推動者,結合生物教學的具體內容與根本要求,重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創新有效教學方式,突出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發揮主觀能動性,體驗生物學科的趣味性和實用性,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創新實踐,促進全面發展。本文基于新課改的客觀要求,探討中學生物教學模式改革的現實意義與發展方向,為學科教育全面落實新課改目標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課改;中學生物;教學改革
中學階段是生物教學的啟蒙時期,通過基礎性教育引導學生走進生物世界,培養興趣、增長見識、開啟思維,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充分認識學科教育的積極意義,把握新課改的發展契機,立足教育改革的目標方向,端正教學態度,創新教學方法,從過去填鴨教育轉為啟發教育,強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他們在深入的思考、探究與實踐中有所收獲,提高生物教學有效性,落實生物新課改的目標要求。
一、新課改下中學生物教學模式的改革意義
(一)教學改革有利于激活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新課標改革方案明確提出,當下學科教育要回歸學生本體,關注生活案例、生活常識與生活經驗,以此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動力。因此生物教學模式改革自然要立足生活化教育為切入點,將生物課堂教學密切關聯中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興趣喜好。通過多樣化的生活教學方案,打造和諧、愉悅的生活課堂情境。讓學生切身體驗生物學科的魅力與樂趣,積極參與、自覺學習、積極思考,由此開啟生物課堂的新格局[1]。
(二)教學改革有利于回歸學科本質
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為薄弱,還處于不斷完善與發展的重要階段。課堂上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地灌輸理論知識,顯然無法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也很難對生物知識產生深刻的認知與理解。面對以往低效率的生物教學模式,亟需踐行新課標改革方案,創新課堂教學理念與教學形式,回歸生物學科的教育本質,引入更多生活中常見的生物現象或者生物規律,啟發學生經歷生活探究的過程,從感性認知升華到理性認知,探究生物學科本質,調動自主學習興趣。
(三)教學改革有利于培育探究能力
生物是一門講究實踐運用的自然學科,豐富的學科知識來自于生物學家的觀察、實驗與探索。因此生物教學改革自然不能忽略實驗創新環節,要改進傳統被動式的演示實驗,增加有趣的探究實驗、創新實驗,帶領學生一起設計實驗、操作實驗。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樣形式驗證生物觀點,理解生物知識,為夯實學科核心素養打好基礎。
二、新課改下中學生物教學模式的改革方向
(一)認真備課,明確教改方向
認真備課是踐行教改目標、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首先,教師要立足教材的知識點,深入研讀和學習新課標的要求、教學大綱的內容,找到有趣的教學切入點。既要凸顯教材的理論知識,也要延展趣味的實踐活動,重塑生物課堂情境,吸引學生融入其中,挖掘理論、探究實踐。當前生物教育選用的教材經過諸多專家、學者的研究與論證,其內容符合中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學習能力,有利于推動中學生的創新實踐與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學會挖掘教材、發現教材、創新教材,有效銜接知識內容,強化生物教育的實用性與連貫性[2]。其次,基于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為根基,一切圍繞學生學習能力與成長需要為核心,精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形式,激活中學生的探究欲望,將課堂教學活動落到實處,實現教改目標,提升教學有效性。
(二)改進實驗,強化自主創新
開展課堂實踐活動,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實情與創新能力,尊重個體差異,設計個性化的學習方案。通過創新多樣教學形式,讓生物課堂充滿新鮮感和生命力。學生樂于參與其中,主動思考問題與探究問題,活躍思維。如情境教學、案例教學、實驗探究,這些都是深受學生歡迎且有效率的教學模式。尤其新課改側重于實驗教育改革與創新,一改過去以教師為主、以灌輸為主的實驗模式,而是激勵學生從設計實驗、操作實驗到總結探究全程參與,思考實驗問題,把握實驗原理,探究實驗創新。例如在“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實驗活動中,有學生創新性地提出改進實驗材料,他們帶來了漂亮的銀邊天竺葵,想要在實驗過程中大展身手。經過動手操作,發現將葉子進行暗處理之后再放到陽光下直射,天竺葵葉子邊緣的白色和中間的綠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實驗效果出乎意料,大家完美地完成了一次趣味實驗,體現了創新精神,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
(三)學練結合,促進知識內化
生物教學中落實學練結合模式,既能讓學生溫故知新,深化知識理解,也能實踐運用,促進知識內化。首先,學練結合要新穎、有趣,不能局限于教材的課后習題,而是多上網收集有趣的拓展題型,激活學生的發散思維與創新思維,讓他們在主動練習中收獲知識;其次,學練結合要回歸生活實踐,體現生物學科的實用性特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拓展視野,強化積累。例如,學完“生物系統的穩定”相關知識后,結合當下人類關注的焦點話題,如酸雨、溫室效應等展開調查研究。大家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地調查,也可以自己上網查詢資料,了解實際案例,收集更多生動的圖片和資料,直觀、更系統地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不僅消化了學科知識,也體驗了學習生物的現實意義。
綜上所述,新課標教學背景下,我們應理性思考如何奠定學生主體地位,如何落實課改教育目標,如何提升生物教學有效性。而教學改革推進過程中,我們要立足教情與學情,將課堂教學方案緊密結合新課改的目標方向,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與生動性的實踐活動,全面提升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丁天佑.基于新課標的初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2020,(19):200.
[2]姜秀萍.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學周刊,2020,14(14):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