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偉琦
摘? 要: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不斷滿足老年人持續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一些新型養老模式應運而生?;ブB老、異地養老、以房養老、候鳥式養老這四種新興的養老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部分老年人的養老需要。無論老人采用哪種養老模式,都需要得到家人、朋友、社區、社會持續的關心和支持。
關鍵詞:互助養老;異地養老;以房養老;候鳥式養老
目前,我國的養老模式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托、以機構養老為補充。然而,我國人口老齡化超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養老照顧要承受巨大的財政負擔和人力資源需求的雙重壓力。因此,必須不斷創新養老服務照顧模式,走多元化養老照護之路,不斷完善以“養老+”為產業融合發展的養老服務體系。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不斷滿足老年人持續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一些新型養老模式開始悄然出現。
一、互助養老模式
互助養老是以同學、同事、鄰居、親朋好友為基礎,親情、友情為紐帶,可以互相扶持、照顧的養老模式。此種模式是有組織的自我管理,也可以參與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的監管工作,使老人住在集中的院舍中也能有尊嚴地活著?;ブB老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全新的養老模式,作為社區養老的補充,互助養老更強調普通居民間互相的幫扶與慰藉。
老年人可以商議將自己的住房出售,將錢財合并一起,對養老問題做個特殊組合,在較好的地段合資購買面積較大、功能較好的住宅,大家居住在一起,合作購房,共同分擔居住開銷,結成一個養老的“生活共同體”,搭伴養老。養老成本因此大幅度降低,又消除了寂寞空虛感,所以也稱為“合居養老”或“集中養老”。
在我國,由政府推展的“互助養老”則是利用農村現有大量的閑置空房租住、集中生活,是社會資源消耗量最少的一種養老方式。近年來,許多省份以鄉鎮為單位舉辦養老機構,將村莊的“三無”老人適度集中,一起居住養老,由政府買單。此舉解決了部分農村老人的問題,其成效如何仍有待觀察。
二、異地養老模式
異地養老是鑒于不同地域的房價、生活成本和生活環境的巨大差異,從那些生活成本高而居住環境惡劣的大城市移出,遷移到生態環境優越、生活成本較低的城鎮養老居住。
跨國發展養老產業在歐洲漸成潮流。挪威的卑爾根、奧斯陸等市已經先后在西班牙南部開設了大型養老公寓,那里低廉的地產價格、充足的陽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老年人。北歐其他國家的老人到西班牙養老,看中的不僅是那里的自然環境,還有功能齊全的養老設施、良好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保險服務等。異地養老是一項互利雙贏的事情,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企業和老年人所認可。
三、以房養老模式
美國是“以房養老”模式的鼻祖。許多美國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為了自己養老而購買了房子,然后把富余的部分出租給年輕人使用,利用年輕人支付的房租來維持自己的退休后生活。由于美國的房屋出租也比較發達,美國人支出的房租大約占個人支出的1/4強,因而房屋出租的收益較為可觀。
在我國則出現“租房入院養老”的模式,即老年人將具有完全產權的住房先行出租,再入住養老公寓、養老院,以此種方式達到以房養老的目標。這樣既保障晚年期照常有房可居,并獲取持續穩定的租金收入用于養老生活,又能保證在自己身故后原有住房仍能照常遺留給子女,符合國人養兒防老、遺產繼承的傳統習俗。
另外還有三種以房養老類型:一是“售房入院養老”,是指老年人將自己的住房對外出售,用這筆錢財居住到較好的養老機構養老;二是“售后回租”,老年人將已具有完全產權的住房先行出售,再通過“售后回租”的方法達到以房養老的目標;三是“大房換小房”,老人退休后,賣出原居住的大屋,再買進適合居住的小屋,用售房購房的差價款作股市或債券投資,可為養老提供更有實力的保障。
四、候鳥式養老模式
候鳥式養老是一種特殊的養老生活,是像鳥兒一樣隨著氣候變換選擇不同的地域環境養老,是一種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的養老模式。候鳥式養老,就是隨著季節變化,選擇不同的地方旅游養老,這種養老衣食住行都在異地的養老院、老年公寓等機構,集健康服務、旅游休閑、文化娛樂為一體,是在游玩中健康快樂的享受生活,頤養天年。
“候鳥式”養老模式頗受老年人歡迎。如今我國也出現了一些候鳥式的老人,分別在青島、哈爾濱、杭州、???、昆明等名勝景點購買住宅,一年四季作觀光游覽式的養老。候鳥式養老適合退休后身體狀況頗佳、經濟條件非常好、樂意于趁著腿腳靈便時好好游覽祖國大好河山的老人。但是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適合候鳥式養老。有學者認為,從醫學角度分析,長期生活在北方的老年人,身體生長已經適應四季分明的氣候環境,如果避開北方嚴寒冬季跨入海南炎熱的夏季氣候,會改變人體長期適應的生物鐘的運行,會對老年人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尤其對于身患多病、體質較弱、脾胃功能虛弱的老年女性更為不利。因此,老年人應先確定自身條件足以適應氣候變化的情況下,審慎選擇候鳥式養老。
養老模式的選擇受制于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傳統,同時也取決于個人的實際情況,如經濟條件、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老年人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既需要經濟上的支持,也需要生活上的照顧和精神上的慰藉。無論老人采用哪種養老模式,都需要得到家人、朋友、社區、社會持續的關心和支持。另外,呼吁各種社會力量不斷參與到養老服務行業的投資建設中,為養老事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王芳.老年護理學基礎[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
[2] 李璐.養老模式的變遷[J].健康之友,2020(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