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充分剖析教材,深挖教材內容,切合學生生活實際,用簡單、貼切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認識和了解我國生物學科涉及的相關法律知識,建立起引導學生學法、守法、懂法、宣傳法的良好模式,讓學生認識到法律的強制性和約束性,從而起到減少青少年學生的違法犯罪的作用,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長。
關鍵詞:初中生物;學生;法制教育
一、 引言
根據國家制定的《中小學法制指導綱要》“將法制教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滲透到相關學科教學中”的精神,對學生進行法律素質的教育,讓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長。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引發一系列環境和生態問題,如環境污染、資源的不合理的開發、野生動物數量驟減等都與生物學科內容有著緊密聯系,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相關的法制教育,讓學生懂法、守法,對學生的法制觀念加強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也豐富了生物課堂。
二、 初中生物課堂開展法制教育的原則
(一)有機滲透,自然貼切
在生物課堂中開展法制教育時,法制教育的知識應該是與該節生物課程所學知識相關聯的,在講述生物知識的同時,自然地融入法制教育,以起到輔助生物教學的積極作用。如在講授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科學知識時,學生知道了綠色植物能夠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讓空氣變得更加的清鮮,自然而然的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增強學生保護植被,保護環境的觀念。
(二)挖掘教材,高效滲入
教師要加強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多儲備與生物學科相關法律素材,再在教師熟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精心將有關生態、健康等生物知識與相應的法制知識高效結合。如在學生學習合理膳食與食品安全的知識時,可以問學生買到過期食品怎么辦?切實學生的利益,在學生感興趣的課題中讓學生討論,并在討論的時候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知識,讓學生學法懂法,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學生也是一個宣傳主體,可以把在生物課堂上學習到的相關法律知識對身邊的親人進行宣傳,讓更多的家長及其他人群了解和掌握有關法律知識,減少不必要的“無知”違法犯罪行為,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另外,教師還可以把初中生物知識中可滲透法制教育的知識點進行整理,建立一個系統參考體系,更便捷于將法制教育滲透到生物學科中。
三、 初中生物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一)圖片滲透法
于現在的教學條件而言,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普及應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教學“助力器”的作用,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常用的是圖片滲透方法,圖片展示內容直觀,用時少,直接通過現有現象給學生視覺沖擊力,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如利用湖泊中大量魚類死亡、森林被亂砍濫伐等現象,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問題的教育,用圖片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相應條款,并展示對破壞者的進行處罰的圖片,讓學生知道法律的紅線是不能觸碰的,凡事有據可循,有法可依,幫助和引導學生養成自覺維護和遵守法律法規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視頻滲透法
在結合教材內容和時間的分布上,為更加深動和直觀地展示教學內容,可適當地播放一些教學輔助視頻,滲透法制教育,豐富教學方法,也更加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會更好。如在學習我國的動物資源及其保護的時候,播放不法分子為個人利益無情的殺害野生動物,如捕殺藏羚羊、大象、犀牛等視頻,讓學生唾棄這些人的行徑,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國自然保護綱要》等法律文件中部分內容向學生展示,警示學生要守法,并且做一個敢于揭發違法犯罪行為的人。如發現某些人有傷害國家保護動物等行為可向有關部門反映,讓有關部門及時制止違法者的違法行為或對違法者進行懲處。播放這樣的視頻,同時也是對保護野生動物進行宣傳,培養學生愛護動物和保護動物的意識。
(三)日期宣傳法
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除了在教學內容涉及相關法律的課堂外,在一年中有很多日期都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可以在當天的生物課對學生進行宣傳。生物學科相關的節日有每年3月12日的“植樹節”、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12月29日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等,利用這些特殊的節日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及其相關法律的知識宣傳,可提高學生知曉率,同時也提倡利用某些節日當天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刻牢記這個節日的深刻含義,就像普及植樹節的效果一樣。
四、 初中生物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意義
古人云:“無規矩不成方圓”,小的范圍來說可能是對道德行為規范的概述,更廣的來說,亦是對法律法規的闡明,沒有嚴明的法律法規,社會的和諧穩定便無從談起。初中學生正處于知識學習與儲備的關鍵時期,對各種新奇食物充滿好奇,如果沒有學習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識,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或是無關緊要的事情,但那卻很可能是法律所不允許的,很可能會走上歧途。通過初中生物課堂滲透法制教育,教師利用一系列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接收法制教育傳遞的法律知識,讓學生知道哪些行為是堅決不能有的,哪些事情是堅決不能做的,從小就培養學生學法、守法的良好習慣,會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的權益,促進學生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做一個為國家和社會的穩定及發展有用的人。
五、 結束語
初中生物課堂看起來與法律好像沒有太大的關聯,但實際上生物老師就是一個法制教育的傳播者,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和方法,在生物課堂有效的開展法制滲透,讓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接受相關法制教育。教師應積極投身盡學科之長,為法制教育、為學生的長遠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文明國家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恩山.生物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45.
[2]王秀芹.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法制教育滲透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7(7):5-6.
作者簡介:
陳明,貴州省銅仁市,銅仁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