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朗讀訓練開展不足,學生自主朗讀缺失等因素,直接影響了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提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開展朗讀訓練,指導朗讀的方法和技巧,構建長效的朗讀訓練機制,促使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朗讀能力;培養對策
近年來,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育模式,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方向標。如新課程改革明確了“知識與技能”的教育目標,而核心素養,則將學生適應于未來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作為教學的基本方向。基于現代教育改革的思想,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也應當構建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語文教育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傳統應試化的語文教育模式相比,強化對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文本內涵理解和領悟能力,進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目的。文章中,筆者立足初中語文教學,探索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有效性對策。
一、 影響初中學生朗讀能力提升的因素
(一)教師的朗讀訓練開展不足
朗讀能力是學生語文學習的一項重要能力。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就是教師持之以恒的朗讀訓練。唯有通過長期的“練”,學生的朗讀能力方能得到有效的提升。然而,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由于課時緊張、教師應試化教育思想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不足。很多時候,語文的朗讀,僅僅是學生齊讀一遍課文,或者是教師簡單地示范性朗讀,學生跟讀。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朗讀指導不足,如教師很少指導學生朗讀的方法、技巧,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唱讀、喊讀等,教師也很少給予及時的糾正,這種朗讀訓練缺失的語文教學模式,是影響其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主要因素。
(二)學生自主朗讀意識缺失
初中學生朗讀的途徑,主要體現在課堂朗讀和課外朗讀兩個層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僅僅依靠課堂上的時間是難以實現理想的目標的。而將課內朗讀與課外朗讀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外朗讀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自主閱讀,對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就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而言,筆者發現:很多學生缺乏自主朗讀的意識,課外朗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導致學生的課外朗讀缺失。這種課堂朗讀不足、課外朗讀缺失的現狀,是導致學生朗讀能力低下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 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必要性
針對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朗讀現狀,筆者認為: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強化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具有必要性:一方面,強化對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核心素養視角下,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教學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朗讀能力作為學生語文學習中的一項重要能力,初中語文教師強化對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對提高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語文思維能力、審美和鑒賞能力等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強化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是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另一方面,強化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有利于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改革。針對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內朗讀不足,課外朗讀缺失的現狀,教師積極主動開展朗讀訓練,將課內外朗讀有機整合起來,有利于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三、 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有效性對策
(一)指導朗讀的技巧和方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指導學生朗讀的方法和技巧至關重要。
首先,指導發音方法,提高音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朗讀做出了明確的要求:“用普通話,流利、準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作為一種將無聲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方式,音準成了學生朗讀能力、朗讀質量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如果學生的音準較差,又如何實現流利、準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標呢?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指導學生正確的發音方法,提高學生的音準。尤其是兒化音、邊鼻音、疊詞等的發音方式。其實,糾正學生的發音并不難,教師只需將其融入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師生交流活動中,針對學生不正確的發音進行及時的糾正,培養學生的發音意識,久而久之,學生的音準一定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其次,指導讀的方法和技巧。很多初中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常有喊讀、唱讀的現象,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沒有充分把握朗讀的方法和技巧。為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初中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學會斷句。其實,斷句也就是學生把握朗讀節奏、停頓的一種方式。懂得了斷句,學生便能夠讀出抑揚頓挫之感,促使其朗讀能力的提升。
最后,融入情感。情感是語文朗讀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元素。如果朗讀缺乏情感,便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在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結合文本的內涵、文章的創作背景等進行朗讀,促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融入情感元素,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二)構建長效的朗讀訓練計劃
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構建長效的朗讀訓練計劃,通過持之以恒的朗讀訓練,促使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
首先,將朗讀能力培養融入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會獨立于語文教學而存在。初中語文教師在日常的語文閱讀活動中,應當積極開展朗讀訓練,借助讀,促使學生理解文本內涵,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的語文教學模式,促使學生語文朗讀能力提升。
其次,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朗讀習慣。良好的習慣可以讓人受益終身,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尤其是自主朗讀習慣,對促使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朗讀,在課后復習的過程中朗讀。教師還可以通過朗讀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為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鄭梅.初中語文課堂朗讀指導及評價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
周芝宏,貴州省銅仁市,貴州省德江縣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