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晗


[提要] 在國家積極倡導生態文明建設歷史背景下,綠色經濟發展的比重就反映出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本文從綠色經濟發展概念出發,對河南省2012~2018年綠色經濟發展狀況進行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持續發展建議。
關鍵詞:河南;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為中國經濟發展找到了方向。其中,綠色發展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綠色發展就是不僅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注重于經濟發展的體量上的增長,更加要重視到經濟發展質量的高低。以更加清潔的低污染低能耗的產業去逐漸替代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從而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化”的發展理念的提出和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遙相呼應,綠色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應有之意。綠色化的發展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由之路,生態文明建設就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統籌好人與自然的關系,進一步遏制惡性的掠奪式的向大自然索取來換來的經濟社會的發展,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的同時實現經濟社會的高質量快速發展。河南省經濟體量一直以來都是達到全國前五名,對于中國經濟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的。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河南省走綠色發展道路是實現國家三大戰略,實現中原崛起的根本道路。河南省經過多年的綠色化發展,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發展成果,因此對于河南省近幾年綠色化發展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國內外很多學者對于綠色化的經濟發展評測都開展了各種各樣的研究,提出了評測綠色化經濟發展的指標以及對于影響綠色化發展的因素、內在的驅動因素還有發展效率的評測等。孫才志等對中國各個省域的綠色化經濟發展現狀進行了對比,并且采用信息熵的方法對于不同省域的綠色化發展水平集中分類。王婉晶等提出了一系列評價城市綠色化發展的指標。徐大豐等對于中國經濟發展的各種產業比例以及經濟的綠色化發展水平進行了評測分析,根據投入產出表的結果表明:不同的技術水平以及產業比例是決定碳排放量大小的決定性因素。宋剛認為綠色發展的核心不只是在于發展本身,還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意建設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社會。田麗在對河南省2001~2012年的工業綠色化發展效率的研究結果中表明:在此期間河南省的工業綠色化發展效率在逐步穩定上升,而阻礙綠色發展效率上升的因素為工業結構和環境制度兩個方面的綜合因素。本文是在河南省經濟步入新常態以及穩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進程當中,對河南省綠色經濟發展的現狀進行研究,對河南省綠色經濟發展的基礎以及優勢進行數據的整理測算,在此基礎上找到現階段發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據此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對河南省的綠色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二、河南省綠色經濟發展現狀
(一)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綠色經濟發展后力充足。從圖1的統計數據中能夠看出,河南省在2012~2018年的七年時間里經濟總量一直在穩步增長。經濟的總體走向較好,在這7年的時間里經濟總量由2012年的29,599.3億元增長到了2018年的48,055.9億元,國民生產總值的凈增長率達到了62.35%。2018年的國民生產總值也是突破了4.5萬億元。經濟總量的穩定增長為河南省綠色經濟的發展以及河南省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開展提供了堅實的后盾。(圖1)
隨著河南省經濟總量的穩定增長,三次產業的結構也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如圖2所示,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占GDP總量的比重在緩慢下降,第三產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其中,第一產業所占全年GDP總量由2012年的12.1%逐漸下降到2018年的8.9%,河南省作為農業生產大省,在第一產業生產總值的總量穩步上升的同時,所占GDP的比重卻在穩步下降。在此期間,第二產業所占比重也由2012年的54.1%緩慢下降到2018年的45.9%,第三產業的變化尤其明顯,變化速度最快,由2012年的33.8%增長到了2018年的45.2%。由此可見,第三產業增加的比重均來自于一二產業的減少,而且第三產業所占比重的增加也是和河南省持續推進綠色經濟發展以及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的。在此過程中,逐漸將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轉變為以服務業為核心的第三產業。從以服務業為主要核心的第三產業內部來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以及交通運輸物流行業以及金融業的飛速發展為河南省經濟總量的穩步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鄭州作為新一線城市,貫穿全國東西南北的交通樞紐城市,在交通運輸物流行業的發展上具有天然的優勢,帶動了大批的投資者前來發展,近年來在娛樂行業、傳媒行業以及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上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極大地保障了河南省經濟的飛躍以及未來的發展。(圖2)
(二)生態文明建設初見成效,環境質量不斷提升。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大會議上首次提出了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全面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發展理念統籌在一起,將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融入到各個環節,也就是堅持綠色經濟發展將綠色環保的理念融入到經濟發展的進程當中,改善生態環境狀況。《河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是2012年河南省政府對于河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的建設性要求,在文件中也明確了建設目標:在2030年將河南省建設成為生態強省。河南省地處中原地帶,平原地帶適宜農耕,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農業大省,一直以來河南省的三次產業之間的結構問題突出,高污染和高能耗的第二產業比重過大,第三產業占比較小。由于水、土地等資源容量的限制,以及更加嚴苛的環境條件限制導致難以繼續以往高能耗高污染為代價的粗放式的發展方式。能源、資源和環境是河南省在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必須直接面對的三大難題。因此,加快產業結構的轉型和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地做好綠色經濟發展成為了河南省在黨的十八大之后面對的問題。
河南省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包括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轉型、生態文明建設項目不斷推進以及各種制度條例逐漸完善,為綠色生態經濟建設保駕護航。首先,在牢固樹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的同時,通過一系列手段措施將產業升級轉型逐步推進下去。將一些高成長性的企業作為經濟持續增長的中堅力量,大力發展電子信息、互聯網以及交通物流和制造業來提升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優勢。與此同時,在保持現有強勢產業的基礎之上,不斷加強高新技術研發逐步取代落后的生產方式,在保持產量不變的同時,將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能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量都控制在極低水平。在這樣一個產業結構升級改造的過程中,既實現了綠色清潔的生產方式提高了資源環境的利用效率,又將河南省的經濟發展水平提升到一個較高水平,從而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和諧發展。其次,生態文明建設項目成果頗豐。自從2014年開始,積極開展污水以及日常生活垃圾處理等環境友好型建設項目,并且在重點行業的重點領域不斷推進節能減排的綠色化行動,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塑造林業生態省。在此措施下,河南省的每日污水處理量突破了260萬噸,垃圾的日處理量也達到了3,100噸以上,已經成功種植的林業面積也達到660萬畝以上。此外,還有大批利國利民關乎國計民生的生態項目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例如丹江口庫區項目以及南水北調沿線的生態建設。最后,河南省在生態環境保護體制上改革,成立了河南省環境保護委員會,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條例,其中在發布的《美麗河南建設的意見》中明確要求對于政府公職人員的政績考核中要將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納入其中,展現出來了河南省政府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視對于環境保護條例也是做出了重大改變。
三、河南省綠色經濟發展的不足
(一)資源環境質量逐漸好轉,但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依然存在。從資源獲取的角度來看:河南省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人口大省,人口密集,但是河南省的土地占有量卻不高,這就導致了人均的可取資源量有限,給河南省的生態承載力制造了很大的壓力;并且,河南省地處中原是中國幾個重大的糧食主要產區之一,農耕占地面積的比例處于一個較高水平,因此,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可以利用的土地面積極其有限,這就造成了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土地供給缺口的問題,甚至于對某些地區沒有建設用地可用,土地問題對于河南省綠色經濟發展而言矛盾突出。另外,人口基數較大使得人均資源可使用量處于較低水平,在資源開發過程中就使得過度開發的現象比比皆是,特別是能源方面的問題最為嚴重,水資源連年匱乏而且資源分布不均勻。能源結構矛盾突出,在工業發展過程中長期依靠煤炭資源,煤炭資源在消耗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污染物和廢棄物,而且對于空氣環境的治理是百害而無一利,但是短時間內在能源結構上的調整是很難改善的,因此需要做好長期規劃,推動產業升級,降低對于煤炭資源的依存程度。綜上所述,河南省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土地供給缺口以及資源匱乏且不均勻的問題正在嚴重制約著經濟發展的空間。
從環境質量角度來看:自從河南省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以來,環境質量的總體水平在不斷提升,特別是空氣質量的明顯改善,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大量好評,但是在環境質量方面依舊存在著諸多問題,環境質量可提升的空間依然很大。與此同時,河南省工業污染物排放量的問題依舊是居高不下,工業三廢的污染物排放還需進一步加大整治,2017年的工業廢水的排污量在中部六省里面排到了第一,工業廢水的年度總排放量已經超過了40億噸的水平,工業廢氣中的總氮氧化物排放量也是超過了65萬噸,因此河南省對于工業污染物排放量整治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改善環境質量。
(二)綠色產業單一,缺乏技術創新動力。綠色產業的發展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產業結構較為單一,不能有效地組織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條,構建綠色產業體系,讓綠色經濟產生規模效應。主要是傳統產業升級轉型過程較為復雜,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空間較大。服務業占比相對于其他發達省份的占比明顯較低。2018年河南省的第三產業占比為45.2%。全國的第三產業的國民生產總值的占比達到了52.2%,河南省的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因此要繼續重視發展第三產業,加強綠色產業體系的構建。此外,綠色技術的創新開發也是推動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綠色清潔的生產方式能夠在保證生產規模處于以往水平的同時,降低能源消耗量以及污染物排放量。河南省的污染物排放量一直處于一個較高水平居高不下,綠色清潔的生產技術、循環再利用技術等綠色技術都能夠有效地緩解環境矛盾。要將綠色生產的思想融入到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之中,實現生產、管理、運輸全過程的綠色化。綠色產業技術的革新需要政府和企業雙重作用,一方面政府要從規章條例上嚴格要求企業的污染物排放水平,給予企業更新產業技術的動力;另一方面需要企業認識到綠色化生產為產品帶來的邊際效益,提高產品競爭力,保障足夠的綠色化技術創新的科研投入,不斷追求綠色環保的生產方式。
四、河南省綠色經濟發展建議
(一)政府、企業、社會三方共建。從整體來看,河南省的綠色環境發展基礎薄弱,與打造生態強省的奮斗目標之間還有較大的差距,各級黨政領導應該充分重視綠色發展的問題,做到習近平所說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在政策頂層設計方面充分考慮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發展的同時,要將綠色發展的思想充分融入到各個環節。同時,政府要主導一些綠色產業的發展,積極扶持綠色產業的發展,并且要做好綠色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打造出人民宜居的生態環境,同時注意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推進,例如黃河流域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推進。綠色經濟發展的思想要深入人心,加強對于企業和社會的宣傳工作。政府在主導綠色經濟發展的同時,需要企業和社會同時參與進來,三方協同工作共同推進建設過程。企業要做好生產過程的綠色化,在保證企業生產盈利的同時將污染和能耗方面降到最低水平。在社會生活中也要積極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包括生活垃圾的處理、綠色出行、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