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婷婷
【摘要】對于學生來講,小學階段是其成長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形成了我們一生中很多的重要行為習慣和思維習慣。正確引導和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對其一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主題閱讀;良好品德;有效性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各行各業都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新的形勢下,教育也展現了新的面貌和發展方向。小學階段是每個人成長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我們會養成很多人生中的重要行為習慣和思維習慣。正確引導和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對其一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摩索姆達說過:“美好的思想,沒有美好的品德來陪伴,它不過是泡影。”
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品德呢?哪些具體的方法能更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呢?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一直在探索和實踐。主題閱讀是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用來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增加閱讀的積累,拓寬視野,加深對于單元主題的理解。那么,能不能將這種方法進行深入挖掘、細致劃分,切實落實下去,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呢?經過實踐,我們有以下發現
一、主題閱讀的方式有助于學生對品德的內涵理解得更為深刻
隨著教學工作的深入和學生的成長,我們關注到了主題閱讀。那么,什么是主題閱讀呢?簡而言之,主題閱讀就是以一個關鍵詞為中心,去閱讀和這個關鍵詞相關的文學作品的活動。我們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每個單元也都有一個主題作為單元目標。所以對于主題閱讀的方式,學生十分熟悉。不僅如此,語文教學并不局限在課文中,并還包括了課外的一些教學,如,教師會想方設法鼓勵學生去擴大閱讀范圍,涉獵與主題相關的文章進行學習。學生對此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知道該如何進行主題閱讀。
中年段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和理解的能力。基于基本的學習要求,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語文老師也特別重視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以“頌揚美好品德”這一單元主題為例,在教育的過程中,學生從學校、社會、家庭當中,都能接收到關于良好品德的教育和各類信息。但是對于他們來說,品德的教育可能只是一個詞匯、一個概念,比如,愛國、誠實、勇敢,所以說良好品德所蘊含的內容、外在:表現的形式,以及具備良好品德的能力要求,都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相對于此,主題閱讀可以擴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看到一種美好品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且在不同時間、空間都能得以呈現。同一主題,在不同文本、不同形式的展現之下,強化了學生對這一良好品德的認知,也加深了學生對千這一良好品德的理解。
二、主題閱讀衍生的活動提供實踐機會,幫助學生將學到的品德轉化為外在的行動
推動主題閱讀活動,絕不只是讓學生死讀書、讀死書,我們的目的是讓學生對每一個主題加深理解,將表面的文字內化為行為的指引,從而指導和約束自己的外在行為。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我們需要一些活動去輔助實現這樣的目標。比如,左推進“愛國”這.主題活動時,除了閱讀與主題相關文本,我們還開展了“愛國故事”分享閱讀互動環節,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從書中走進課堂;一個個精彩情節,在學生的演繹中變得更有說服力。主題閱讀不僅僅是文本的閱讀,還有影視的欣賞。我們組織學生觀看《閃閃的紅星》,讓他們在生動的畫面中走人到當時的晴景,體會愛國精神,明白愛國不僅僅是大人的事,少年兒童也能盡自己的努力為祖國做出貢獻。還有愛國影片《戰狼》《厲害了我的國》,讓學生在影片中體會愛國不僅僅是革命時期的拋頭顱灑熱血,在和平年代,我們依然可以用自己的方示心蘭上又拼巨國的禮贊。在情感的渲染之下,我們進行了愛國詩文的朗誦比賽。有了情感的鋪墊,學生在:朗誦時,激情飽滿,斗志昂揚,表現出了新時代少年兒童的精神風貌。
在各種活動的配合下,學生對于“熱愛祖國”這一重要精神品質,有了深刻的理解,在樹立學習目標和奮斗目標時,這一品質都會對他們有指導作用。在成長過程之中,有了良好品德的鋪墊,學生的眼界會更高遠,行為也會更加規范。有了榜樣的力量的支撐,有了楷模的行為的指引,他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當中,也更容易去踐行和落實良好品德。
三、主題閱讀為學生擴大視野,引領學生主動去尋找和學習更多的優秀品質
主題閱讀是當提出一個主題后,學生根據這個主題進行廣泛的閱讀,包括文本、圖畫、視頻等各種資料的一種行為。當學生對一個主題的理解加深之后,他們會對身邊出現的行為、看到的現象進行判斷、評價、歸類,進而激發起他們對于學習和閱讀的濃厚興趣。
比如,我們推行在“愛國”這一主題活動之后,學生對這一良好品德的理解在一系列活動之中,認識了很多愛國的英雄,比如,在戰爭中為勝利爭取時間犧牲自己的董存瑞,為我國的核彈事業貢獻一生的錢學森;比如,從小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為了拒絕給日本人演戲而蓄須明志的梅蘭芳。他們對自己的祖國無限忠誠、無私奉獻感染者學生。除了愛國,他們更看到了這些英雄在面對危險、挑戰時所表現出來勇敢、堅強、執著等優秀品質,同樣散發著迷人的光彩,而這些優秀品質已經潛移默不倒也被學生接受,學生會主動去學習。不僅如此,當他們面對自己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時,這些良好的道德品質就會發揮意想不到作用,指引學生去克服困難。良好品德猶如在心靈盛開的純潔之花,她們之間從來都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關聯互相促進的。“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留傳到遼遠的后世。”對于莎士比亞的這句話,學生只有在深深理解良好品德的魅力之后,才會有更深的體會。
我們對于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和重視,表現在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哪一種教育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分離。學生的良好品德的養成,除了老師和家長的教導,更主要來自于他們自己結合自己的生活的體驗所得到的體會和感悟。所以我們設計的主題閱讀活動,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要在現實生活中有展現的空間。也只有這樣的活動引起他們感情的共鳴,形成對于品德更深層、更真實的認知,才能在實踐中不斷踐行和驗證中學到知識。與此,我們也將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尋求更多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方法和策略。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方衛平.樹葉的香味[M].明天出版社.
[3]教育部.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