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倩華
【摘要】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因為它和我們的日?,嵥橄噙B。在之前,傳統的教育方式是有很多問題的,現如今教育變更后,原有的單一的教學方式已經被打破,學習方式也呈現出了多樣化。本文主要探討新課改下的合作學習方式,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具有參與感,這樣才會讓知識更加牢固。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新課改
一、合作學習的意義
我們知道,在之前使用傳統教育的課堂上,很多學生對于數學會少一些興趣。比如,在課堂上睡覺說話。造成“跑神”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學生,更重要的是教學方式枯燥。我們想一下,如果兩個人談話,一個人一直說,另一個人只管聽,是不是聽著聽著就累了,就聽不下去了。所以,適當的互動會更加利于上課的效率。如果是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這樣每個人都會起到每個人的作用。它可以克服之前的缺乏實踐、學生眼高手低的缺點,甚至有些“渾水摸魚”,過于依賴老師的現象,都大大地減少。以前,提問一個問題,全班只挑出一個人進行解答,顯然會忽略到別的同學,這就導致一些想發言的同學沒有機會,一些濫竿充數的學生存在僥幸心理。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說出自己的內心所想,并發言說出來。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讓他們意識到團隊的影響力。不僅對于學生學習起到幫助,同時,從某種程度上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通過這種小組合作形式,學生的動手能力會變得更強,實踐創新能力也可以隨之提高。這種形式還可以幫助課堂氣氛的提升,學生可以在實踐中獲得學習興趣。
二、合作學習的作用
(一)合作學習,讓學生參與進來
合作學習,我采用的方法是,對于學生進行分組,按他們的成績進行分組,分別分為a、b、c三個大組。即學習成績優異的人歸屬于a組,對于成績中上游的人,分為b組,對于不愛學習,成績較差的人,分為c組。然后在接下來的分組中,就適當的綜合人選。比如,一個刁、組包含三類學生,他們輪流當組長。這樣,每節課每個學生都會有參與感,不會被忽略掉。在分組后優等學生會自覺照顧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不僅可以解決老師由于人多顧不過來的問題,同時又可以讓學生從此養成不懂就問的習慣。例如,在講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時,就可以讓學生根據矩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或者幾個三角形動手操作成為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們以小組形式討論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到底是什么。這樣,我們就知道哪些是容易犯的錯誤,印象深刻,以后不會犯了。最后作為老師水到渠成的就概括了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倘若遇到難解決的應用題,例如,某人從甲地到乙地的速度,這時老師就可以讓某個小組學生上講臺按題目進行動作演示,將問題直觀地表現出來。接著,通過小組討論形式,大家會更加清楚以后做此類型題目思路。最后,大家討論結束后我們找出一個代表對問題進行回答。由于小組數量比較多,每個人的理解也不同,這樣可以學到多種方法以及解題思路。由于平常老師的思路比較單一,無法照顧一些不同想法的學生。通過同學們之間的交流,讓整個交流變得通俗易懂。在優等生帶后進生的過程中,問題來臨時,優等生以他的理解方式對于后進生進行點撥,這樣后進生可能茅塞頓開。
(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臺作意識
在之前,一個班里會出現分級化嚴重的現象,例如,成績過好或過差。而現如今,我們采用合作的方式,讓同學養成一個分享的習慣。例如,這道題只有一個同學會,那就讓他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存在自己會卻不講給別的同學的現象。這樣下來,學生都會互幫互助,將知識共享。又或者一道應用題,一個人采用一個方式,一個小組就會有多種方式,這樣學生就會知道合作力量大。一道題在多個人的分析與思考下,才以最簡單的方式解答出來。他們也會因此知道一個團隊互相協作的重要性。例如,“甲乙兩車原來共裝蘋果97筐,從甲車取下14筐放到乙車上,結果甲車比乙車還多3筐,求兩車原來各裝蘋果多少筐?”這道題就有些復雜,有些同學只知道甲車蘋果多,具體多多少由某些學生提出:14*2+3,而有些同學僅僅知道筐數是由和加差除以2,最終綜合大家想法后才得出:甲車筐數=(97+14*2+3)/2=64(筐)乙車筐數=97-64=33(筐),從這道題中得出結論:也許一道題你自己無法解決,但在多人的討論以及多人的結合下,問題總會被解決的。在大家的團結協作下,學生會更加清楚地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
(三)合作評價,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之前的學習中,一些學生只會照著老師的方法來。老師講什么方法,自己就用什么方法,缺乏一些自己的想法。按老師的方法來,這樣就會給學生造成懶惰心理。遇到難題時,總認為老師會給出解題思路。這樣,學生就很難形成自己的思路。在做題時,只是死板的比葫蘆畫瓢,可能問題稍微深刻一些,自己就沒辦法解決了。而小組合作形式,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開拓。學生會尊重每個同學的想法,大家都會仔細去聽,對于回答問題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各方面能力也都可以得到發展。而對于聽的學生可以鍛煉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分辨能力。例如,在計算125×32時,有些學生采用笨方法,而有些學生利用乘法分配率將它進行分配125×8×4,顯然很快就得出來了結果。這樣,就會明顯地起到對比作用。當學生意識到第二種方法更容易一些,他們就會擇優選擇這種方法,排除第一種計算方式。在講“年月日”這一節時,除了課本上的小知識點例如一年有幾個月,或者哪個月有31天,哪個月只有28天。哪一年是閏年,哪一年是平年之外,還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出生日期,算一算自己出生的那一年是屬于閏年還是平年。讓他們說出自己出生所在月份包括多少天,這樣他們每個人都不一樣,讓他們每個人都進行思考。遇到出生日期獨特的,我們就在全班進行分析,這樣大家都會自主去思考。
(四)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良好行為
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主要包括三部分。即發言、傾聽以及評價。在這幾個方面都做好的情況下,習慣也自然而然的養成。通過小組之間的發言,學生會敢于張口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語言組織能力也會得到鍛煉。即使是性格內向的學生,也可以借此讓他們發言。平常在班里傾聽別人發言時,可能無法做到全神貫注,而近距離的溝通會打消聽不懂的疑慮,我們可以隨時溝通以及做出補充。傳統的教育中,大多情況都是學生說,老師做出相應的評價。而在新課改下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都可以發表見解,況且我們都有權利對于別人的想法進行評價,或對或錯,大家都可以站在不同角度進行分析。這樣,有問題有缺點都方便改正。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行為也會更加良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優良的學習作風。
總之,在新課改之下,我們懂得了上課不是一個只有老師在講的、單一的活動。最主要的是學生,我們老師起到的是點撥以及帶路的作用。而學生才是活動的主體,我們要讓學生全面參加到課程這個活動中去。讓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發展。筆者愿意認真思考和研究,找到更加有效的小組合作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應該首要考慮如何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什么樣的合作方式才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否則,它將只是一個表面形式,無法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銀泉.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合作學習的開展[J].小學教學研究,2019(18):31-33.
[2]潘陽.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9(29):77+80.
[3]曲樹平.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9(28):69+71.
[4]唐學林.小組合作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9):179.
[5]馮剛.小學低年級數學合作學習的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4):135.淺談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