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立德樹人的大背景下,為了更好地幫助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中應始終以立德樹人理念為指導,切實注重學科教育與實踐教育的結合,讓幼兒成為“勞動小能手”。因此,本文以促進幼兒良好勞動習慣的養成為目標,在立德樹人理念的指導下,分別從“家務勞動”“園內勞動”和“校外勞動”三個方面,對幼兒勞動習慣培養的實踐策略展開研究。
關鍵詞:幼兒教育;勞動習慣;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1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32-0014-02
引 言
在立德樹人理念的指導下,為了更好地強化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筆者結合我班幼兒的教學實踐,從2018年9月到2019年12月,開展了為期15個月的“勞動小能手”幼兒勞動習慣培養的實踐活動,旨在更好地培養幼兒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促進幼兒勞動素養的提升。下面,筆者對上述三個案例的實踐展開分析。
一、以“家務勞動”為載體,強化幼兒勞動習慣培養的實踐研究
在幼兒勞動習慣培養中,以家務勞動為載體,強化勞動實踐活動的開展,對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培養幼兒養成從小幫助父母做家務的良好習慣,成為父母的好幫手、勞動的小能手,強化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引導幼兒理解和感受父母的艱辛,有助于幼兒責任感的養成和生活技能的強化。因此,家校應共同努力提升幼兒的成就感,強化幼兒的生活幸福感與自信心,潛移默化地促進家庭和諧,構建良好和諧的家庭行為,促使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尤其要讓幼兒了解勞動的快樂與辛勞,從小養成不怕吃苦、愛勞動的好習慣。在這樣的目標引導下,幼兒可以在自己的家里,或者長期居住的地方,經常幫父母或長輩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并結合自己的勞動實踐,以作文的方式寫出自己在家務勞動中收獲的點點滴滴。
但是為了確保家務勞動的實踐活動得到長期發展,首先,教師可利用微信群(家長溝通群)與家長溝通,爭取取得家長的支持和理解,為幼兒做家務勞動創造應有的條件,贏得幼兒家長的強烈支持,為幼兒在家培養勞動習慣奠定堅實的家校基礎。其次,采用課堂互動的方式,在課堂上提出勞動習慣培養的要求和目標,讓幼兒明確做家務的意義,在理論上強化對幼兒的引導,并對經常在家做家務勞動的幼兒進行表揚,在全班營造良好的勞動氛圍。再次,幼兒回到家后,在保證完成作業的基礎上,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適當幫助父母做家務勞動,并在父母的指導下,爭取把家務做得更好。最后,由幼兒家長采取拍攝微信小視頻、拍照的方式,將孩子在家里的家務勞動表現上傳至班級群,并引導和鼓勵家長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故事。
而在此基礎上,筆者隨機抽取幾組家長上傳的視頻和圖片,對勞動習慣培養的方法做出以下總結。
第一,家務勞動需要長期堅持,不是為了拍攝視頻或圖片而去做,需要聯合家長引導幼兒主動做家務,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幼兒良好勞動習慣的養成。例如,我班的欣欣小朋友,雖然只有5歲,但是從4歲以來,幾乎每天都把自己房間里的被子疊得整整齊齊。顯然欣欣小朋友不僅具有良好的家務勞動習慣,還能成為其他幼兒學習的榜樣。欣欣小朋友的媽媽介紹,欣欣每天做完作業還積極地將自己的書桌整理得干干凈凈。第二,在家務勞動過程中,家長需要加強對幼兒的引導和幫助,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三,幼兒在家務勞動方面,不能為了完成活動任務而象征性地做一點家務。家長需要確保孩子家務勞動的常態化,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做家務的習慣。因此,教師需要切實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引導幼兒認識到家務勞動的意義和重要性,以形成常態化的行為習慣[1]。
二、以“園內勞動”為載體,強化幼兒勞動習慣培養的實踐研究
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幼兒的主人翁意識,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教師除鼓勵幼兒在家進行家務勞動外,還要以園內勞動為載體,強化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在培養過程中,教師應秉承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一是培養幼兒愛勞動的良好習慣,為營造和諧、干凈的校園氛圍而不懈努力。二是培養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引導幼兒掌握園內勞動的基本技能與方法,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責任感,使幼兒養成愛衛生、講文明、樹新風的意識形態。三是提高幼兒的自主意識,鍛煉幼兒的意志,切實發揮勞動教育的育人功能,讓幼兒認識到勞動的價值和勞動的光榮,培養幼兒的勞動態度和情感,通過勞動使幼兒逐漸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培養其對工作的責任心,掌握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在這三個目標的引導下,教師需要不失時機地做好以下工作,以促進幼兒勞動習慣的養成。
首先在學科中滲透,通過教學與勞動內容的結合,培養幼兒的勞動觀念。
其次大力開展園內勞動,在校園常規工作中,幼兒教師應加強勞動教育的滲透,組織幼兒做好值日活動,認真清掃校園,增強其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開展結合幼兒實際的勞動競賽活動,提高幼兒勞動意識和勞動技能;開展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活動,進行手工制作、室內裝飾、班務整理等實踐活動;開展“愛校園集體勞動”教育,積極組織幼兒參與校園衛生保潔和綠化、美化活動;可開辟專門區域種植花草樹木或農作物,讓班級或個人認領綠植或“責任田”,予以精心呵護,在為集體增光的同時,為校園添彩,讓幼兒體驗勞動的快樂,從而培養幼兒尊重勞動、熱愛勞動,以及以勞動為榮的觀念和態度。
例如,在清掃我班衛生區域時,首先,筆者按照所劃分的“責任田”,將幼兒劃分成若干小組,按照每個小組各自的實際情況,對勞動內容進行科學劃分,以讓幼兒更加高效地完成勞動任務。其次,從每個小組中選取一名成員組成監督小組,他們既要對本“責任田”中的衛生情況進行檢查,又要對其他區域的衛生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打分評比。最后,每個小組都要針對各自的勞動完成情況填寫值日表、勞動表,注重對勞動任務完成情況的總結,教師再結合評比的結果,對照獎懲細則有針對性地進行獎懲,以調動幼兒勞動的積極性。
而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對幼兒的勞動情況進行總結,結合每個小組的園內勞動任務完成情況和評比,得出以下幾點經驗。第一,園內勞動常態化實施,使幼兒養成了良好的園內勞動習慣,但是部分幼兒存在偷懶、耍滑的情況,教師需要積極與幼兒溝通和交流,不斷強化其責任意識和勞動意識。第二,幼兒的積極性較高,但是各方面的配合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在后續的勞動實踐中不斷地完善和改進。第三,通過組織幼兒進行義務勞動,不僅美化了校園,還提高了幼兒的思想認識,鍛煉了其意志,增強了班級凝聚力。第四,幼兒在園內勞動方面,不能為了完成活動任務而象征性地進行,教師需要引導幼兒從內心熱愛勞動,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教師要切實加強與幼兒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并不斷豐富園內勞動內容,在做好衛生勞動的同時,大力開展學科結合、多元滲透的綜合性實踐活動,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良好勞動素養的養成[2]。
三、以“校外勞動”為載體,強化幼兒勞動習慣培養的實踐研究
為豐富幼兒勞動體驗,提高幼兒的勞動意識,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營造和諧的勞動氛圍,最終促進幼兒良好勞動習慣的養成,教師可以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礎上,借助校外的勞動方式來強化對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
在培養過程中,教師應明確如下目標:第一,使幼兒擁有健康的體魄;第二,幫助幼兒增強自信心;第三,使幼兒樹立勞動光榮、不勞為恥的思想觀念;第四,促進幼兒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結合。校外勞動屬于戶外勞動,可以在田間地頭、農戶家等戶外活動區域進行,但是在每一項戶外勞動中,教師應始終嚴格按照預定的方案和現場農戶的指導,切實做好每一項勞動,讓幼兒從中感受到勞動的快樂。例如,“挖紅薯”“植樹”“打糍粑”“制作狼牙土豆”等可以是校外活動的內容。通過校外勞動,幼兒會更加熱愛勞動,也能在親身參與勞動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因此,幼兒良好勞動習慣的培養,需要我們在日常幼兒教育工作中緊密地結合勞動實踐活動,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幼兒樹立愛勞動的信心及養成愛勞動的習慣。需要注意的是,幼兒愛勞動的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持之以恒,尤其要在勞動實踐活動中以幼兒安全為前提,同時要結合幼兒的特點,開展幼兒力所能及的勞動活動。因此,校外勞動中的所有勞動用具都要與幼兒的實際情況相符,與幼兒的實際需求相符。
四、幼兒勞動習慣培養實踐活動的建議
要想加強對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教師需要以實踐活動為載體,緊密結合幼兒的特點,切實發揮好幼兒的主體作用。因為培養幼兒勞動習慣的方法較多,需要我們做到持之以恒,既要嚴格要求幼兒,又要做好幼兒的表率,這樣才能幫助其形成良好的習慣。與此同時,幼兒園還要制訂與幼兒實際相符的勞動教育大綱,如針對小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需要明確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的內容。如在自我服務方面,要求幼兒準備好自己的書包,會擦拭課桌和衣帽柜,學會穿衣服、脫衣服和穿鞋子、脫鞋子,清洗自己的口杯;而在日常生活勞動方面,學會收拾自己的玩具、文具、圖書,學會整理小課桌,把書本擺放整齊,做同學的好幫手,相互幫助;而在大自然勞動方面,主要是澆水、撿垃圾、撿落葉等。針對中班和大班的幼兒,教師則需要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勞動難度,使幼兒的勞動習慣在循序漸進中得到培養[3]。
結 語
綜上所述,針對目前幼兒勞動意識不足的現狀,為了培養幼兒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強化幼兒的生存能力,引導幼兒形成良好品德,尤其是強化幼兒的自理能力,教師需借助勞動實踐活動來進行,并在培養中保證幼兒的人身安全,采取形式多樣和趣味性較強的勞動實踐活動,使幼兒的勞動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勞動能力得到有效強化,最終促進幼兒良好勞動習慣的養成。
[參考文獻]
林瓊.如何培養小班幼兒愛勞動的好習慣[J].福建陶研,2020(01):44-46.
梁宇翔.基于勞動教育的幼兒習慣培養策略[J].遼寧教育,2019(24):62-64.
姚倩.中班幼兒愛勞動習慣的培養研究[J].才智,2019(20):152.
作者簡介:陳蓓(1988.10—),女,江蘇常州人,幼兒園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