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峰
摘 要:目前,核心素養教學任務最為關鍵。各個學科的優秀教師與相應的教育專家分析了各學科教學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的積極影響。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是“時空觀念”,即優化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讓學生主動利用歷史知識分析特定時空出現的歷史現象。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全面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使學生可以自主對歷史事件作出正確解釋。本文將從利用歷史地圖培養時空觀念、利用教材整合發展時空觀念、利用歷史材料訓練時空觀念三個角度來分析高中歷史教師應如何順利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
關鍵詞:高中歷史;時空觀念;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34-0075-02
引 言
一直以來,高中課程教學都是基于培養學生應試能力這一基本目的開展的,而這一現實情況產生了一個現實問題,即高中歷史教師由于課時不足,學科教學任務繁重,加上認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基本目的是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從而逐漸形成了“灌輸式”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雖可在課堂上積累豐富的歷史知識,卻難以形成良好的學科能力與思維結構。其突出表現是:高中生無法通過歷史現象來判定具體的歷史時期、地域,還會經常混淆各個時代的歷史知識,并未形成良好的時空觀念[1]。對此,高中歷史教師應當意識到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重要性,調整課堂教學策略,為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打好基礎。
一、培養歷史時空觀念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歷史是對過去發生的事情的客觀記錄。漢代文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歷史作出了明確說明,認為時間和空間是歷史的兩個主要因素,同時也是歷史特有的因素。在不斷探究歷史的過程中,有的研究人員將時間和空間看作歷史的兩只眼睛,認為無論歷史人物還是歷史事件,抑或歷史活動,都是以特定的歷史時空為載體的,無法脫離歷史時空而獨立存在[2]。一旦脫離歷史時空,歷史將不能再被稱作歷史,將失去其原有的意義。在當前高中歷史教學中,不少教師忽視歷史時空的重要性,破壞了歷史的結構。在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的指導下,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讓學生找到完善的歷史自主學習方法。
1.歷史時空觀念是歷史思維的內核
自從歷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歷史研究人員就立足該學科的特殊性,使用特殊的認知對其進行了思考和探究,形成了歷史思維。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尤其是核心素養培養的提出,各學科教師都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歷史學科也不例外。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是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教師進行歷史教學的導向[3]。歷史思維以歷史時間、歷史人物、歷史場景為線索,在整體建構的過程中揭示了歷史發展規律。歷史思維包含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其中,時空觀念占據著首要地位。具體來說,歷史思維的初級形態是靜態的歷史時空。在靜態的歷史時空中,歷史時間、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等都是定格存在的。歷史思維的高級形態是動態的歷史時空。在動態的歷史時空中,歷史因素是不斷地變化的,將歷史時間、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放到整個歷史長河中,進一步推動歷史的動態發展[4]。由此可見,歷史時空觀念,在歷史發展尤其是歷史思維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樣策略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
2.歷史時空觀念是理清歷史的前提
歷史是不斷發展的。正是因為歷史在不斷地發展,人類歷史才變得錯綜復雜。在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一味地按照教材內容向學生灌輸知識。高中歷史教材一般是以模塊的方式編寫的,打破了歷史的發展順序,使歷史知識以碎片化的形式展現出來。因此,學生在學習歷史時,無法將歷史發展過程清晰地梳理出來,導致歷史學習效果不佳。同時,這樣的教學方法還限制了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任何歷史都存在于特定的歷史時空中,以時間為發展脈絡,以空間為發展范圍,并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時間和空間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5]。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立足歷史的發展特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歷史時間里,站在特定的歷史時空中,對某一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展開分析,從而使學生形成對歷史的正確認知。同時,教師還應發揮歷史時空觀念的作用,按照時間順序和空間范圍對歷史進行梳理,分析、總結歷史發展進程,建構完整的歷史發展圖式,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避免學生出現歷史混淆的問題,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6]。
3.歷史時空觀念是把握歷史聯系的基礎
歷史是對過去發生的事情的記錄,包羅萬象,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政治制度、經濟發展、傳統文化、科學技術等。同時,這些方面都是密切聯系的,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是缺一不可的。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歷史教材編寫人員立足《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的教學要求,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打破了傳統的通史敘述方式,按照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對歷史進行了分類,將歷史內容以專題的形式編寫了出來。用這種方式編寫出來的教材實現了歷史知識的整合,但是沒有將歷史知識之間的聯系展現出來,甚至割裂了歷史知識之間的聯系,導致學生學習的歷史知識還是碎片化的,無法建構完善的歷史知識結構,形成全面的歷史認知。任何歷史的發展都以特定的時空為載體,一旦離開特定的時空,歷史就會失去原本的意義。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還要指導學生借助歷史時空觀念,對歷史知識進行分析和梳理,建構完善的知識結構[7]。
二、歷史時空觀念的培養策略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立足歷史時空觀念的重要性,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