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要性得以凸顯。初中信息技術有別于一般課程,強調知識理論與動手實踐的高度結合。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發揮自身的引導和啟發的作用,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導入先進的課堂教學模式。項目學習模式法在這一背景下得到了充分的運用,激發了初中生的學習欲望,提升了初中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學習;融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8-0052-02
引 言
在網絡化、數字化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學科的內容得到了不斷豐富,核心教學目標是為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培養和輸送高素質的專業性技術人才。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探索新型有效的教學模式。而項目學習作為有效的學習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優勢,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有效提升了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的整體教學質量。
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項目學習的概念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明確規定了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和應用意識,引導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逐步深入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科學研究的深刻影響力方面,拓展教學內容,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解決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網絡化和數字化信息革命給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帶來了新的指導思想,尤其是在素質教學重視學生能力培養和實際運用水平提升的核心目標下,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逐步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意識。
起初,英國標準化協會對項目學習的定義為:具有明確開始、過程和結束的,由個人或者團體組織的一次性綜合研究活動,突出表現為目的性、周期性和合作協調性,以提升整個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具體到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又有屬于學科特色的精確定義,主要是指教師依據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內容,設計符合學生學習能力的某一個研究項目,通過假設、討論、實驗和資料收集等多種形式,集中整個團隊或小組的力量,構建科學的知識框架,達到加強學科知識理解和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的目標。
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項目學習的特征和重要性
項目學習是具有信息技術學科特色的一種高效教學模式,可以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主動探究、解決問題,豐富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體驗,有利于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深入研究、透徹理解教材,圍繞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設計貼近生活的項目,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和協調分工解決項目運用中遇到的問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實現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項目學習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針對一個驅動式或者引發性的項目,圍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針對性地設計一個貼近生活實際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項目學習;第二,項目學習是多學科相互交叉的模式,源于現實問題,學生需要利用信息技術知識來分析,提出最優的解決方案,提升自身綜合運用能力;第三,強調項目學習中的合作和配合,要求小組成員針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合理解決,培養初中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構建學習共同體;第四,項目學習的成果具有多元性的特點,一個或者一系列的解決問題方案可以帶來一定的效益,提升了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整體教學質量,增強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正式把項目學習法引入初中課堂,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
三、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項目學習的具體策略
1.更新信息技術教學理念,合理引入項目教學
當下,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發生了質的改變,旨在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傳統的教學理念呆板、枯燥,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不適合現階段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為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科學、高效地引入項目教學,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實現提升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目標。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的項目教學法是立足教學過程中的真實問題,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實踐操作能力組織和設計探究活動,強調和引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解決相應的問題,根據學生能力和興趣的差異合理劃分合作小組,加強對其協作能力的培養,在整個項目學習過程中,學生處于興趣和積極性激發的狀態中,從而全面提升了項目教學的有效性[1]。
例如,在初中信息技術學科中運用項目學習法必須更新教師的教學指導理念,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逐步激發初中生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興趣,如基于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在綜合考慮的情況下設立一個符合學生理解能力和貼近生活的項目主題,合理把控項目的難易程度和小組學習的時間、效率等因素。以主題為“Word文檔的輸入和修改”為例,教師可以設計項目,為學生詳細介紹Word在辦公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具體的操作方式,借助精美的文檔展示等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出項目教學的目標:熟練使用Word文檔完成教師布置的主題任務,發揮整個小組的力量,從而加強學生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
2.發揮學生教學主體作用,科學實施項目教學
在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過程中,項目學習法得到了普及和應用,其最大的優勢就是把信息技術的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借助團隊協作和相互配合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凸顯學科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新型有效的項目學習法應用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核心是充分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教師還要轉變自己的教育引導角色,發揮好設計者和組織者的作用,使整個項目學習可以順利推進。在整個項目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小組進行討論、探索,從而實現自主創新和科學的項目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
例如,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要避免過分干預學生的學習,基于項目的具體要求和實踐環節進行引導和答疑解惑,全面提升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項目學習法的應用效率。例如,在講解“插入藝術字的基本操作”時,教師在教學設計階段必須考慮初中生的性格特征和學習興趣,針對學生在審美、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差異開展科學的項目學習活動。在實施項目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主選擇藝術字的樣式和內容,在對話框編輯過程中輸入自己喜歡的內容,并進行顏色、字體的調整。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是項目學習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順利實施的核心。
3.合理規范項目教學流程,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教師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應用項目法必須明確流程,設計一套符合學生學習理解能力的課堂體系,從而打造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具體的項目教學包括以下內容:第一,針對課堂教學內容和小組的實際學習情況確定專題和項目任務,把握項目的難易程度和所需時間,確保課堂教學效率:第二,針對項目要求,小組進行初步的方案和學習規劃,科學設計和深入分析是高效完成項目任務的關鍵;第三,聯系信息技術相關理論和實踐操作流程,梳理項目流程,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使其在合作學習中密切配合,充分調動小組成員的學習主動性;第四,針對小組難以解決的項目問題,小組可進行資料查找,或向教師求助,發揮自身信息技術學習的主動性,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初中信息技術涉及理論和操作兩方面的教學內容,教師必須綜合考慮和設計項目流程,合理分配學習任務,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運用能力。例如,教師給定項目學習的主題“制作以春游為主題的板報”,預計成立五個學習小組,給每個小組成員分配具體的任務,保證個人任務按時完成是整體項目高效推進的重要環節。提升每一位小組成員的參與性有利于提升項目學習的成功率。
4.完善信息技術項目反饋,促使學生不斷改進
項目學習是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倡導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的高效學習方式,教師必須關注學生在整個項目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并給予學生客觀、真實的評價和及時的反饋,使學生總結自己整個項目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從而不斷認識自我、改進自我,提升自身信息技術學科的綜合素養。信息技術最核心的教學目標就是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相關知識,確保學生在參與整個項目的過程中以及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運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搜集信息、分析處理信息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全面推動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項目學習法的運用效率。
例如,針對具體的信息技術理論和實踐運用方式,教師需要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突破課堂重難點,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如在進行“PPT的制作”章節內容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播放的形式來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展示完畢后,要求學生制作一個具體項目的PPT,以檢驗和評價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以初中語文課堂《春》為例,教師可帶領學生在通讀全文和理解文章主體的背景下制作PPT,突出重點內容和優美語句,優化學生的整體和局部設計,切實引導學生不斷嚴格要求自己進而取得更大的進步。
結 語
總之,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整個教學過程中,項目教學作為一種動態、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發揮了重要的教學價值。教師通過設計一個個具體的項目,使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和自我體驗,實現了知識和操作的綜合性教學融合,幫助學生掌握了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間接地鍛煉了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相互配合能力及有計劃的執行能力,使他們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從而提升了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整體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朱珍.大數據視野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探析[J].名師在線,2019(27):92-93.
作者簡介:周勇(1983.4—),男,江蘇泰州人,研究生學歷,一級教師,從事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與研究,曾獲泰州“教學能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