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新形勢下,素質教育得到不斷推進,德育工作逐漸受教育界和社會公眾的高度重視。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為班主任落實德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微信作為一種新興的社會軟件,利用微課滲透德育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德育的相互性、滲透性及時尚感,擺脫以往固化模式對班主任教育思維帶來的制約,發揮德育工作的價值和作用。本文主要針對初中班主任基于微信開展互動德育的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給予相關教育同人些許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初中階段;班主任;德育工作;微信
中圖分類號:G40-012.9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36-0083-02
引 言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行,德育工作受到了教育界、社會、學校、教師及家長的高度重視。德育是學生學好文化知識的基礎和前提,與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密切相關,同時也是提升國民綜合素質的關鍵途徑和重要方式。當代初中學生成長于信息時代下,其個性更加鮮明,為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帶來諸多困難。而以往的固化教育模式,因為不適合時代發展和學生需求,所以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微信作為一種現代社交軟件,其在初中學生中大量盛行。微信軟件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班主任利用微信開展德育工作,可以拉近學生與班主任的心靈距離,符合當代初中學生的社交方式和生活習慣,能夠提升德育工作的鮮活性、即時性及互動性,發揮德育工作的育人價值,為學生未來的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一、利用微信開展德育工作的意義
1.喚醒學生參與熱情
當代初中學生的個性更加鮮明,并且在初中階段已經形成了獨立思維,對待人接物擁有自主意識。因此,班主任要想激發學生參與德育教育的熱情,需要以迎合初中學生特點的方式激發其學習主動性。微信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并不陌生,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社交軟件,以微信為載體開展德育工作,可以將德育教育與學生實際生活充分結合起來,帶給學生以新鮮感和時尚感,促使德育教育更加鮮活、充滿生機[1]。
2.維護班級團結
微信軟件的盛行給當代初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巨大影響。很多學生都喜歡利用微信向同學分享自己的生活,并且愿意和同學利用微信進行交流互動。教師將微信作為德育教育的新平臺,可以為班級學生進行線上德育交流。同學之間能夠針對一些特定話題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并且在討論中取長補短,有助于維護班級團結,在班級內部營造良好的德育學習氛圍[2]。
3.促進師生互動交流
班主任是學生在校的主要管理者。班主任的任務不僅是引導學生努力學習,還要對學生進行人格的塑造和道德的培養。班主任利用微信可以與學生進行良性互動,通過私信及發朋友圈的方式,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和情緒波動,有助于加強師生交流互動,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初中班主任基于微信開展互動德育的相關對策分析
1.建立班級微信群組
班主任作為初中學生在校接觸最多的教師,要想全面落實德育工作,需要贏得學生的支持和信任。學生只有從內心接受及信任班主任,才愿意聽取班主任的教導。由于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思想和情緒波動較大,因此班主任要掌握班級學生的思想及情感變化,及時發現學生群體中存在的思想和心理問題,進而對其開展針對性的交流和互動,解決學生面臨的思想問題。但是,當代初中學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思維發育尚未成熟,不愿意與班主任進行溝通,并且受社會環境影響較大。因此,班主任要發揮微信的特點,建立班級微信群組,通過班級群組開展師生交流,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
班主任在建立微信群組后,可以定期向學生推送一些社會新聞和熱點事件,并組織學生在微信群組中進行交流討論,闡述和表達自己的觀點及看法。對于一些思想波動較大的學生,教師還可以通過私信的方式掌握其思想動態。例如,班主任可以在微信群組中分享前一階段熱議的“過期疫苗”這一新聞事件,要求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一些學生對自己的健康感到擔憂;一些學生則在言語中透露出對社會的憤慨,存在一定的負面心理。針對這一部分學生,班主任可以通過私信的方式進行思想引導,促使學生以端正的態度面對社會、面對生活,相信社會、相信政府,喚醒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3]。
2.利用微信開展心理輔導
隨著微信軟件的普及,其已經成為當代人們手機必裝的社交軟件。微信作為一個抒發情感、分享生活的平臺,受到了廣大初中學生的歡迎與喜愛,很多學生都喜歡將自己的生活和心情分享到朋友圈中。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學生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人際關系較差、性格內向及家庭條件不好,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希望通過朋友圈展示自我價值,并且更加依賴網絡帶來的滿足感,而忽視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關系,只喜歡在朋友圈中實現交際拓展。針對這一現象,班主任要認識到學生內心深處的需求,利用微信的私信功能開展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卸下心理負擔,進而擺脫對虛擬網絡的依賴,更專注于現實生活。
首先,班主任在利用微信軟件開展心理輔導時,要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家庭情況、心理素質進行分析。通過科學的輔導促使學生對班主任敞開心扉,利用微信平臺隱蔽性的特點,從朋友和網友的角度開展師生交流,拉近和學生的心靈距離,卸除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其愿意利用微信向班主任訴說自己心中的感受、苦悶及想法。其次,班主任要定期關注學生的朋友圈。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或者情緒波動后,班主任要及時給予心理輔導。例如,當學生遇到生活、學習、思想等問題時,教師要及時私信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來自班主任的關心,通過與班主任的交流消除負面情緒和極端心理。最后,班主任要落實心理輔導,關注初中學生群體普遍遇到的問題,通過朋友圈的方式分享相關文章,促使學生進行自我完善,讓心理教育更加富有時尚感和時代感[4]。
3.組織線上德育教學
德育教學是落實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式。以往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學時,主要通過主題班會、主題課堂等形式進行,多采用“灌輸式”及“填鴨式”模式進行德育知識傳授,使得學生和師生之間缺乏交流互動,不僅給信息傳遞帶來負面影響,同時還阻礙了師生和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班主任如果利用微信的群語音和群聊等功能,則可以在線上開展德育教學。在這一新穎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能主動參與到德育教育中,促使德育教學更加生動和有效[5]。
例如,針對當前初中學生存在的“偏科”問題,如一些學生對語文、數學、英語學科更加重視,對體育、美術等學科缺乏學習熱情,教師可以舉辦以“全面發展”為主題的線上德育教育,利用微信群的語音功能,要求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并且引導學生認識到“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和積極意義。班主任在開展線上德育教育中,要維護好課堂秩序,做好討論組織工作,要求學生在相互討論和交流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習觀及發展觀,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4.定期推動德育資源
微信公眾號功能較多,關注公眾號可以獲取相關資源,進而完成信息的獲取。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中,要利用微信公眾號功能,創建班級德育公眾號,定期將德育資源分享給學生。學生可通過關注班級德育公眾號,獲得更多德育資料,在閱讀和學習中不斷提升自我、豐富自我,進而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同時,班主任在創設微信公眾號后,要按照主題定期推送德育資源,保證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比如,在一月份定期向學生推送有關生命教育的資源;在二月份定期推送有關價值觀教育的資源;在三月份推送有關安全教育的資源,促使學生在閱讀中獲得道德素質的提高[6]。
5.利用微信家校互動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家庭和學校是其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想要提升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學生家長也應參與其中。但由于大多數家長工作繁忙,鮮有時間與班主任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班主任要利用微信與家長進行互動交流,進而形成“兩位一體”的家校育人新模式[7]。
例如,班主任可利用微信公眾號的方式,將學生在校表現情況進行匯總,通過公眾號推送的方式,促使家長及時掌握學生在校的動態表現。再如,針對部分學生近期在學校存在思想波動的情況,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私信的方式與家長進行聯系和溝通,鼓勵家長多關心學生的生活,掌握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問題,便于家長和班主任開展心理輔導和德育教育。
結 ? ?語
總之,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全面實行的大背景下,德育作為初中教育的關鍵內容,逐漸受到公眾和社會的重視。但是,以往的德育工作模式較為枯燥、固化,容易導致學生出現抵觸及排斥心理。因此,班主任要結合當代初中學生的特點,利用微信作為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發揮微信軟件的互動性特點,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將德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促使學生獲得綜合素質和道德品質的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陳浩軍.初中班主任基于微信開展互動德育探索[J].才智,2020(12):73.
蔣亞群.對初中班主任基于微信開展互動德育教育的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2):30.
賈萍,孫忠岳.初中班主任利用微信開展互動德育的策略[J].中國教師,2019(S2):171.
王燕.初中班主任基于微信開展互動德育探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0):132-133.
曹莉莉.初中班主任基于微信開展互動德育的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3):46-47.
洪蕾.初中班主任基于微信開展互動德育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1):119.
徐迎新.初中班主任基于微信開展互動德育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1):13-14.
作者簡介:王秉淵(1985.5—),男,江蘇蘇州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