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力落后兒童由于先天因素導致智力低于正常人水平且伴有適應行為障礙,認知領域存在著記憶慢、遺忘快的特點,思維范圍窄、缺乏靈活性,需要直觀形象和反復練習來鞏固學習。筆者長期從事培智生活語文教學,在實踐中依據生活語文新課程標準探索了一套有效的識字教學策略。本文主要從識字教學的生活化策略、活動化策略、個別化策略、環境支持策略和信息化策略出發,拓寬培智學生的識字量,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從而提高智力障礙兒童語文教學的時效性。
【關鍵詞】生活語文 ?識字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34-0082-02
一、培智生活語文識字教學的必要性
(一)培智生活語文識字教學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教育條例》指出殘疾人教育應當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根據殘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全面提高其素質,為殘疾人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創造條件。培智生活語文識字教學是智力障礙兒童學習及人際溝通的媒介。語文能力的建立和發展不但直接影響到智力障礙兒童的學習和認知,也影響其情緒及社交發展。馬克思從人與人的關系中指出人的本質是人的社會本質,即人的社會性。智力障礙兒童作為一個社會人的存在,要不斷適應社會,學會與人溝通交往的能力以及學會如何在社會中生存、發展。個體只有融入社會、為社會所接納,才能適應所在社會環境,生活得愉快、幸福且有意義。同時也只有個體發展了才能進一步促進社會穩步有序向前發展。所以說,培智生活語文識字教學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培智生活語文識字教學是智力障礙兒童自身發展的迫切需求
智力缺陷給智力障礙兒童學習帶來了諸多困難,給他們走向社會帶來了巨大的障礙。每一個人本身都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個體,作為陪伴者、教育工作者的家長或者老師不可能一輩子陪著孩子。我們的生活語文識字教學應以衣、食、住、行為主等滿足孩子的生活需求為基礎,鼓勵孩子走入社區,走進社會生活,盡可能獨立地適應家庭和社區的生活。智力障礙兒童只有自身發展融入社會,才能真正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
二、培智生活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研究
《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2016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了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能認讀和書寫一定數量的常用漢字的學習目標,明確附錄了生活語文五級水平識字表。新課標為培智生活語文明確了教學目標。語文識字能力的建立和發展不但影響學生學習和生活,而且影響到學生情緒和社交等方面的發展。教師應引導學生擴大生活經驗范圍,從學生最有可能發展的能力和最需要發展的能力出發,運用多種策略、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本人針對培智生活語文識字教學的經驗、總結出相應的策略,不斷提高學生的識字量,實現生活語文課程的生活化、社會化和多元化。
(一)識字教學的生活化策略
新課標提出培智學校生活語文應著眼于學生的生活需要和經驗,注重語文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以生活為核心組織課程內容。筆者根據智力障礙兒童的生活經驗和發展需求,在學生的校園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會生活中提高智力障礙兒童的識字能力。
1.巧用校園生活
新課標要求我們高度重視“開發利用課程資源”,讓校園的一草一木都成為學生學習識字的資源。校園生活是學生學習、游戲、活動的重要陣地,處處都是課堂,處處都可以成為學生識字的資源。教室里,班級課程表、作息時間表、天氣情況記錄、考勤表,班級公約可成為學生識字的內容;學校雕塑、操場、宿舍和十二生肖、二十四節氣主題墻等可發展為識字的資源;勞動基地上,瓜果蔬菜也可以成為學生識字的資源;校園舞臺重大文藝活動,如助殘日、兒童節等,引導學生在排練課本劇、背誦古詩詞等都可以成為識字的資源。
2.緊扣家庭生活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所學校。我們要充分利用家庭這個重要的場所,積極發揮家長監護人的作用,引導學生與家長有計劃地制定識字計劃,形成識字的習慣。如家庭活動《看電視》,可指導家長教孩子認識屏幕常見漢字,如學生感興趣的動畫頻道名稱、電視節目名稱、天氣預報、電視廣告等。第二天教師再請學生說說“我喜歡的卡通片”、天氣情況等。程度好的同學引導記錄,提高漢字的讀寫能力。在中高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結合課堂教學需求,可建議父母為學生辦理一張存儲適當金額的銀行卡。生活中父母視學生接受情況進行設置密碼,取錢、存錢等實操技能訓練。學生在存取款、查詢余額及柜臺辦理具體業務如填寫表格、簽名等過程中認字、操作,從實踐中拓寬生活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實踐表明,這也大大地提高了家長的信心,很多家長變得越來越積極、主動。家庭資源的有效運用大大提高了課堂識字教學的實效。
3.聯系社會生活
社會是一個廣闊的大舞臺。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于生活。教師要創造性地挖掘社會資源,讓學生在廣闊的識字天地里隨時隨地學習,享受生活語文給生活帶來的樂趣。教學中,我根據學生情況,緊緊圍繞學生熟悉社區生活設計教學主題,如《超市導購員》、《宣傳單》、《快樂點餐》、《手機充值我知道》等,學生身臨其境,在實際的生活場景中識字。又如抓住本地傳統美食節、紅木博覽會等氛圍宣傳廣告,延伸識字領域。實踐證明,發揮有趣的社會資源,學生學習興致高漲,教學效果顯著。
(二)識字教學的活動化策略
活動化策略吸納“活動課程”理論中的精華,在教師、教材、學生三者關系上,摒棄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的思路,強調課堂教學必須切切實實地以學生的自主活動和合作活動為主。識字教學策略活動化首先注意自主性和豐富性相結合,從根本上擺脫枯燥無味的學習任務,如在角色游戲、音樂游戲、課本劇表演、繪本故事等活動中識字;其次注意自主性與合作性相結合。如教學主題活動《我喜愛的運動》,我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運動,再將有共同興趣的學生組隊,共同合作完成識字活動;最后注意全體性與全面發展性相結合。全體性要求老師設計適合各層次學生需求的目標鼓勵全體學生參與。全面發展性要求全面根據學生情況,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乃至思維、情感、社交等。例如我在設計《我的家鄉》主題教學活動時,根據學生各鎮區景色、物產等特點,請學生說說自己家鄉看到的、聽到的或者從家里收集到的圖片、物品等進行識字教學,認識家鄉進而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識字教學活動化也是一種全面發展的語文教學活動。
(三)識字教學的個別化策略
由于智力障礙兒童之間在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教師針對學生間的差異實行個別化教學是促進智力障礙兒童全面發展的內在需求,是智力障礙兒童教育教學質量的內在訴求。個別化策略首先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個別化教學計劃。教師根據學生優勢、劣勢彈性處理各項教學要素,包括教學目標、內容、形式、方法和評價等,并將其落實到每一課時中。語言表達較好的,注重聽、說訓練;形象思維優勢的,可通過繪本、圖文結合字卡等啟發引導,動手操作優勢的可運用描寫、拼圖等操作性為主進行識字,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最后是評價的個別性。在培智識字教學中應盡量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比如低年級識字教學《認識五官》,能力較好的學生要求能跟讀、認讀漢字,能力一般的學生要求聽聲音能指出相應的五官,能力較弱的學生則是在老師的協助下指出相應的五官。
(四)識字教學的信息化策略
1.多媒體輔助教學資源添光彩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的被引入課堂教學。生活語文教學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能全方位調動學生認知渠道,較好地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促進學生對字義的理解,提高學生漢字的認讀以及書寫能力。如教學漢字字形時,采用多媒體演示字形變化過程,學生通過直觀形象學習,印象更加直觀深刻,記得更牢。注意力也更集中,尤其是對于有意識記較短的智力障礙兒童而言,效果更明顯。
2.益智軟件助發展
新課標總目標提出培智生活語文教學要提高學生適應生活能力,尤其是正處日趨多元發展的信息社會的需求,為適應時代打好基礎。善用智能軟件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信息高速發展時代,智能手機、電腦筆記本以及IPad等工具的普及,深深地吸引著人們的視野。教師可根據學生特點,大膽使用新載體下載學習軟件,如《兒童識字游戲》《寶寶學寫字》、《巧虎麥田識字教育動畫屋》等等,改變傳統枯燥無味的生字學習;然后再創造識字情景,采用游戲的方式檢查學生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中靈活應用新媒體資源,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和學習的快樂。
(五)識字教學的環境支持策略
識字教學環境不僅為識字活動提供時空條件,更為識字活動提供意義背景。教室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培智生活語文教學大多數時間在教室進行,教師可順勢利導,在教室里的物品如桌椅、多媒體設備、電視遙控器等常用物品上貼上字條,方便學生在實際教育教學活動中認讀漢字;在教室角落有意識地創設“漢字王國”,將課堂學習上的字卡、教學具、玩具等收集在一起,引導學生反復鞏固學習漢字。在安全的情況下,不要擔心學生損壞字卡而嚴加“封鎖”。在教室墻上,結合時事和學校德育主題,如運動會運動項目、特色美食節、果園熟了、“56個民族”等集知識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知識,不斷地促使學生與環境互動,在生活中識字。
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充分注重學生的潛能開發和功能改善的有機結合,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資源、策略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量,引導學生適應社會、適應生活所需的知識技能,為學生融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肖非,劉全禮.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華夏出版社,1996年
[2]劉全禮.特殊教育實踐教學概論[M].江西高校,2011年
[3]劉全禮.特殊教育的課堂教學評價概論[M].江西高校,2011年
[4]錢志亮.特殊需要兒童咨詢與教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
[5]【美】休厄德(Hewark,W.L)著.肖非譯《特殊需要兒童教育導論》[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年
作者簡介:
余嬋玲(1983-),女,廣東汕頭人,中山市小學語文一級教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特殊兒童教育康復、語文課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