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軍
摘 要:現在的初中語文教學推行統編教材,所以教學變革也隨之產生,學生的學業評價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因此,目前以統編教材為基礎的考試試卷要做到具有綜合性,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復合能力,使其能夠運用語文能力解決實際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所以教師在為學生設計試題時要做到和課程相呼應,將教材中的理念賦予到實際中來,提倡學生閱讀中外古今名著,使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其高階思維。
關鍵詞:統編教材;初中語文;命題
目前,由于溫州市初中語文逐年推廣統編語文教材,教學變革隨之產生,而對學生的學業評價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在為學生準備試卷考題時要體現《2018年浙江省初中畢業生考試說明》(以下簡稱《考試說明》)“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重視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等方面的整合交融”的理念,為了能夠引領初中語文教學,就要注重每位學生的思維水平差異。要注意試卷的綜合性,注意與統編教材進行完美銜接,培養學生的整理能力。與此同時,要注重試題的應用性,在命題時要創建一個較為真實的情景,讓學生運用語文能力來解決實際中的問題。所以,在下文中以2020年溫州市初中語文畢業升學考試模擬卷(三)(以下簡稱“三模試卷”)為例,剖析在命題試卷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 將統編教材中的理念賦予實際意義
統編語文教材具有雙線結構,分別是“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所以要呼應課程體系。幫助學生構建全新的三位閱讀體系,即:在教師的幫助下閱讀,到學生自主閱讀,最后到學生自己選擇課外讀物主動閱讀。所以要求出題者要認真地對所使用的教材及相應的練習題認真研讀,此后,將教材中知識點進行分類歸納,試題要緊密圍繞初中語文的教學核心內容。
(一)首先,教師應該找到并深入理解初中語文的教材難點與重點在進行題目的設置。與初中語文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師教學用書》明確指出:“初中語文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側重具有普適意義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將語文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因此,三模試卷的第1題便將古詩詞材料設置為考試題目。以沈從文《湘行散記》中的經典語句為材料命題。
1. 古人常有手書前人名句的習慣,下列手書事件可能發生的一項是(3分)( ?)
A. 司馬遷手書“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B. 陶淵明手書“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 紀昀手書“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D. 韓愈手書“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題干側重了“跨界”考察了每位學生應用語文的能力,也考察了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
此外,三模考試第2題:小匝和小越走進廣州沙灣古鎮熾昌堂,欣賞了國家級禮品瓷器“水滸故事瓷盤”。根據下面三幅瓷盤的畫面內容,回顧作品,結合情境,補充他倆的對話。(10分)
小原:果然名不虛傳啊!你看,第二幅是林沖雪夜上梁山的故事。
小越:第一幅是花和尚_____(事件),第三幅是汴京城_____(人名)賣刀,栩栩如生哦!
小甌:瓷盤固然精美,可是每個瓷盤畫面只涉及人物的一個故事,你覺得瓷盤畫面故事的選擇足夠典型嗎?
小越:我覺得_____,比如第_____幅_____,因為_____。
小甌:你分析得還蠻有道理的。
小越:哎,你發現了嗎,瓷盤展示的三位好漢上梁山的原因各不相同,你覺得作者施耐庵這樣安排有何深意?
小甌:誒,你眼光挺毒啊!我就以這三個人物為例來說說吧,_____。
第一題與第二題本質上是一個類型的題目,都是考查學生對古詩詞及中國古典名著的掌握情況,但是將題目與實際場景相結合,賦予試題一定的娛樂性,寓學于樂,使學生更易于接受。是一種完美的“跨界”出演。
(二)其次試題要與新的課程體系相呼應“考試既是檢測評價,又是學習指導”。讓語文知識介入評價,根據材料給予適當的學習方法或策略,指引學生靈活運用并完成規定任務或解決實際問題,可以有效地培養初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并且避免大量題海戰術影響檢測的成果。如三模試卷中的古詩詞賞析題:
病中詩十五首并序
白居易
開成己未歲,余蒲柳之年六十有八。冬十月甲寅旦,始得風癉之疾,體矜①目眩,左足不支,蓋老病相乘,時而至耳。余早棲心釋梵②,浪跡老莊,因疾觀身,果有所得。何則?外形骸而內忘憂患,先禪觀③而后順醫治。旬月以還,厥④疾少間,杜門高枕,澹然安閑。吟諷興來,亦不能遇,因成十五首,題為《病中詩》,且貽所知,兼用自廣。昔劉公干病漳浦,謝康樂臥臨川,咸有篇章,抒詠其志。今引而序之者,慮不知我者或加誚焉。
[注釋] ①矜,淌苦;②釋梵,佛學;③禪觀,心性統一和安定的觀想;④厥(jué)代詞,其。
3. 解釋句中畫橫線的詞語。(4分)
(1)外形骸而內忘憂患(2)澹然安閑
(3)因成十五首(4)且貽所知
4. 聯讀探究。(7分)
(1)閱讀選文,結合以下語句,明確兩位作者對“生病”的不同認知。(3分)
①漂流可以事先做些準備,生病通常猝不及防;
②始得風癉之疾,體矜目眩,左足不支,蓋老病相乘,時而至耳。
(2)閱讀選文,結合以下語句,探究兩位作者面對“疾病”的相似心態。(4分)
①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②外形骸而內忘憂患,先禪觀面后順醫治。
《病中詩十五首并序》并不取材于課本之上,但是這篇序言的語言表現手法在課本之中可以找到與之極其相似的古文片段,這道題目緊緊圍繞著唐代古文的難點與重點,即:古文中的詞義解釋和對古文內容的理解,與統編教材的全新結構相互呼應,輔助學生構建自己的閱讀體系,進一步完善從“教讀”到“自讀”的命題體系,考察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三)深入探究《作業本(語文)》,為命題教師提供了參考意義。因為《作業本(語文)》是浙江省教育部門為新的統編教材所設計而配套使用的教材輔助材料,它可以作為學生自主預習的關鍵資料,為教師設計了簡單明了的教學思路,同時它還能夠為學生提供課后復習的相關資料。因此命題者可對《作業本(語文)》中的每一道題目進行仔細認真的研讀,了解其與統編教材的聯系,深入了解試題的理論依據。如三模試卷的第15題,任務寫作。
2014年,埃博拉病毒橫行非洲,2009年,H1N1禽流感肆虐美國……人類的歷史似乎總有疾病的身影。請你從“疾病與人生”的角度,任選以下一個任務完成①以演說者身份為CC講壇寫一篇演講稿與網友分享你的看法;②為《小說月刊》創作一篇小說,給人們以啟示。
要求:①字數不得少于600字。②不得套寫、抄襲,不得透露個人信息。
寫作助手:聯讀“探秘人生”板塊材料,從中可以獲得部分啟發;
化大為小:“疾病與人生”的角度較大,可以選擇切口較小的內容去表現;
豐富角度:思考的角度多樣,可以是中立客觀、正面樂觀、反面質疑……
該寫作題目以“疾病與人生”作為切入點,題目來源于《作業本(語文)》的課后拓展板塊,幫助學生從閱讀為出發點,選取多種作文題材,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釋放自己的寫作激情,為學生完善自己的讀寫思維,進一步體現了《作業本(語文)》在實際教學中的作用。
二、 強調學以致用,引導高階思維
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而當前的統編教材恰恰證明了這一點,“課后練習”與《作業本(語文)》中大部分題目,均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能力。因此,在命題試卷時要設置題目難度的階梯,以對學生的能力查缺補漏。
統編教材對語文科目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進行了強化,要強化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要求合理安排各類型的語文知識,讓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際。所以,命題者要更加側重讓學生掌握充分的語文知識,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所以,命制語文試卷要注重培養提高學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語文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如三模試卷第12題。
這是一份閱讀禮記,請按具體要求完成相關任務。
1. 閥讀選文,根據表格前三項材料,確定探究的問題,并用疑問句加以簡要表述。2. 結合選文內容和表格中的材料,具體表述探究結果。3. 根據表格的項目、內容以及閱讀過程,歸納出小說的一種閱讀方法。
該題目可以讓學生通過試題更加明了地認識到文章背后的深度,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總結概括能力,鼓勵教師在命題時注重綜合性和實踐性。
三、 結語
根據統編教材逐年大范圍推廣,所以要求命題者在語文試卷中體現高階思維,這樣才能夠加快教學改革的步伐,這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能力。與此同時,統編教材的使用還要求語文試卷在題目類型上有所創新,如PISA閱讀測試理念、寫作情境化等,我們期待著統編教材的使用會以較快的步伐逐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與能力。
參考文獻:
[1]章新其.語文命題技術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2]鄒克鈞.淺談“九義”初中語文教材編排的特色[J].雅安教育學院學報,1996(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