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孝玉

【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不同護理模式對顱內血腫圍術期護理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將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1月首診的122例顱內血腫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利用抽簽分組法均分為研究組(綜合護理)和對照組(常規護理),進而利用SF-36量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結果 護理干預后,研究組的SF-36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顱內血腫圍術期患者施以綜合護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顱內血腫;圍術期護理;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3..01
顱內血腫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腦損傷繼發性疾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而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顱內血腫發病率呈每年上升趨勢,如何進行有效的治療已經成為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目前臨床上清除顱內血腫有效的治療方式是微創清除術,可以通過引流實現血腫清除的效果,但是微創清除術離不開圍手術期臨床護理[1]。基于此,本文將我院接診的122例顱內血腫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組研究后對護理效果做了具體的分析,期望為顱內血腫手術圍手術期臨床護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2例顱內血腫手術患者均是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1月接診的患者,利用抽簽分組法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患者中,男32例,女29例,年齡41~66歲,平均(54.8±4.3)歲;對照組患者中,男31例,女30例,年齡42~67歲,平均(55.9±3.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定時監測患者血壓等生命體征指標,根據患者病情制定用藥方案,保證手術正常進行,患者出院時給予出院指導。研究組接受綜合護理,內容包括:①術前護理:護理人員要對手術區域進行徹底的消毒清潔,備好手術相關器材,并向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告知患者手術方案的安全性,舒緩患者術前緊張情緒;②術中護理:幫助患者取舒適體位,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嚴密監控,保證手術室溫度和濕度適宜,必要時可以為患者加蓋保溫毯,對于意識清醒患者要用和藹的語言加以鼓勵和支持,保證手術順利完成;③術后護理:呼吸道護理方面要及時對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進行清理,指導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纖維素食物,術后幫助患者取平臥位,定時對患者生命體征指標進行監測評估。還要特別注意并發癥的預防,及時詢問患者是否有頭痛、頭暈等癥狀,可以通過按摩促進患者肢體能力恢復,另外需要做好引流管護理工作。
1.3 觀察指標
利用SF-26量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量表包括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健康、軀體疼痛等8個維度,按照各個條目進行權重,獲得粗積分后轉化為0~100標準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的處理統計學軟件為SPSS 17.0,計量資料用(x±s)表示,使用t進行計量資料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SF-36量表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護理10天后研究組的SF-36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顱內血腫清除術可以有效的降低顱內血腫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殘率,是目前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同時,手術治療離不開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本文對我院接診的顱內血腫患者施以護理干預,均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比較發現,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是:綜合護理可以從從患者術前、術中及術后展開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術前護理人員可以積極的和患者進行溝通,對患者術前存在的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可以及時消除,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同時可以做好醫療設備的準備工作;在術中護理人員可以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監控,保證了手術治療的順利進行;術后護理是顱內血腫臨床護理干預的重點環節,護理人員可以定時對患者進行呼吸道異物清理,保證了患者呼吸通暢,同時可以指導患者食用高能量及低糖低脂食物。在并發癥護理中,護理人員可以對患者頭部進行亞低溫處理,避免了腦水腫和腦疝的出現,對患者進行定時翻身和按摩,有效的避免了壓瘡出現。通過一系列的臨床護理干預措施,保證了顱內血腫患者術后的安全,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顱內血腫手術患者施以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提升圍術期護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高 陽,劉福英,李曉紅,等.對顱內血腫手術患者采取綜合護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54):205.
[2] 王春秀.舒適護理在顱腦損傷開顱血腫清除加去骨瓣減壓術圍術期的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8,29(24):4091-4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