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強 李劍
〔摘要〕黨的組織路線是組織工作的生命線,是做好組織工作的基本遵循。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完善了黨的組織理論,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為現代政黨治理貢獻了中國共產黨的智慧和經驗。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具有科學豐富的內涵,集中表現為“一個重點、兩個關鍵、一個保證”,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是全黨的重要任務,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以民主集中制原則為根本,找準切入點、關鍵點,進一步樹立正確導向,切實把人才強國戰略落到實處。在推進過程中,要正確處理組織路線和其他路線的關系,夯實理論基礎,完善體系建設,聚焦問題,重點突破,形成制度機制合力,把組織路線貫穿到黨的建設的全過程。
〔關鍵詞〕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黨的建設;習近平
〔中圖分類號〕D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8048-(2020)05-0049-06
自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對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作出集中概括以來,全黨深入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這一路線,進一步發揮了黨的組織路線對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群眾路線的保證作用,促進了黨的自身建設和黨領導各項事業的發展。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也存在對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認識不深入、貫徹不到位的問題,致使組織體系建設、干部和人才工作出現了一些不足,如黨的組織體系需要優化,組織關系亟待理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為官不為急需遏止,基層組織作用有待加強等等,正確理解和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仍是全黨的一項緊迫任務。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既是一個實踐問題,也是一個理論問題,必須首先從理論上準確理解,才能在行動上付諸實施。2020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舉行第21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黨的歷史表明,什么時候堅持正確的組織路線,黨的組織就蓬勃發展,黨的事業就順利推進;什么時候組織路線發生偏差,黨的組織就遭到破壞,黨的事業就出現挫折。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為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提供了科學遵循,為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證。〔1〕
一、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理論意義
理論清醒是政治堅定的前提,我們必須首先從理論上認識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價值意義,才能自覺在行動上貫徹落實。在理論和實踐的維度中,理論意義往往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特征。從理論上看,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提出并明確概括有如下意義:
第一,完善了黨的組織理論內涵。黨的力量來自人民的支持,也來自嚴密的組織,組織優勢是黨的最重要的優勢之一。要把黨的各級各類組織統一起來,為黨的目標而奮斗,必須依靠科學組織理論的指導。黨的組織理論是關于黨的組織如何體系化設置與最優化運行的系統認識,是對黨的組織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也體現了對現代組織理論和政黨規律的吸收借鑒。在這一理論體系中,組織路線是總體方針,民主集中制是根本原則,組織設置、結構、關系是體系基礎,具體組織工作是依托和載體,組織效能是體系目標,因而呈現出以組織路線為統領的體系格局。雖然我們黨一直高度重視組織路線問題,但到黨的六大才明確提出了“組織路線”的概念。在1938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作出了“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2〕的重要論斷,并提出“才德兼備”的干部標準和“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此后,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之初也指出:“中國的穩定,四個現代化的實現,要有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并且提出了干部隊伍“四化”方針。總的來說,我們沒有像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那樣形成對黨的組織路線的集中概括。而且在黨的組織理論中,我們長期關注的是組織原則和具體組織工作,近年來通過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使組織結構、組織關系有所規范,通過強調提高黨的建設質量開始重視組織效能,直到明確概括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規范內涵,就是“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著力培養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著力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組織保證”〔3〕,黨的組織理論才得以進一步完善,理論體系最終形成,黨的組織工作才有了理論依托。可以說,黨的組織理論體系的形成與完善,正是以黨的組織路線的提出與明確作為集中標志的。
第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黨的建設是指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指導下進行的領導國家、社會和提高自身生機與活力的理論和實踐活動,也是關于工人階級政黨產生、發展和自身建設的客觀規律的科學,是黨領導人民奪取政權、鞏固政權、運用政權和建設社會主義的客觀規律的科學。它從理論上闡明了工人階級為什么需要建立一個黨、要建立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黨如何實現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領導作用等根本問題。對這些問題的科學闡述,構成了黨的學說的完整的理論體系。〔4〕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經過馬克思恩格斯創立,列寧、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的接力創新,目前已經發展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階段,并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歷經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目前具有了豐富的體系化內涵,圍繞“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在地位作用、目標體系、科學依據、理論精髓、原則路線、總體布局、方式途徑、方法步驟、質量效果、前途命運等方面作出了科學回答〔5〕。其中路線問題是這一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黨的建設實踐具有引領作用。我們黨業已形成了四條根本路線,即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群眾路線,四條路線各有其地位作用,形成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的有機整體,其中組織路線對其他路線具有保證作用,而其他路線為貫徹黨的組織路線提供政治、思想、行動上的堅實基礎。由于對黨的組織路線一直缺乏明確概括,致使組織工作中出現了一些游移和偏差,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提出和明確概括使黨的路線更加完備,黨的建設理論體系更加健全,也使新時代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具備更完整的理論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