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摘 要:隨著我國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腐敗事件時有發生,如何防控高校廉政風險是當前高校發展關注的焦點問題。本文以廉政風險為切入點,闡述了高校廉政風險防控意義,重點分析了高校廉政風險及其防控對策,旨在說明高校廉政風險防范的重要性,以期為高校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高校;廉政風險;防控意義;風險分析;防控對策
一、高校廉政風險防控意義
高校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培養場所,構建廉政文化,實現自身的清正廉潔,營造風清氣正、崇廉尚廉的育人環境,可使師生受益。從高校廉政風險防控的意義上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反腐形勢下的必然要求。廉政的對立面是腐敗,近年來,黨和政府的反腐力度不斷增強,在高校的快速發展和建設中或多或少存在腐敗現象,在反腐形勢下開展高校廉政建設,進一步推動高校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二是轉變工作作風的重要途徑。高校是高等教育的場所,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地方,一旦出現腐敗問題,不僅影響高校的辦學環境,還會對高校的聲譽造成影響,高校廉政風險防控,可以較好地轉變高校工作作風,使之在廉政文化氛圍下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有效預防腐敗。三是權力監督的有效方式。高校廉政風險防控可以有效防止權力的濫用,促使權力在合法、合規的范疇內運行,從而避免貪污腐敗現象的發生,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高校廉政風險具體表現分析
(一)行為失范,崗位職責風險
在高校廉政風險中,行為失范使得高校廉政風險較大,造成行為失范的原因多半來自于崗位職責風險,也就是說,引起高校在崗人員行為失范的原因,多半與其所在的崗位有關,在特定崗位上利用職務之便引發的廉政風險,可以是占據工作崗位但不作為現象,也可以是瀆職、失職等現象,獨斷專行、以權謀私等這一廉政風險的產生,在不同部門和不同個人身上有不同的體現,使得高校廉政風險長期存在。
(二)監督缺位,機制制度風險
高校廉政風險的產生還與監督工作相關,由于監督缺位產生的廉政風險,多表現為機制制度風險。具體說來,高校廉政風險防控中的監督機制和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高校腐敗思想和行為有機可乘,利用制度和機制的漏洞產生腐敗行為,從而引發高校廉政風險。就目前而言,在我國高校的發展建設之中,高校廉政風險防控工作仍有待加強,規范監督行為,很大程度可以看出高校廉政風險防范的執行效果。
(三)思想誤區,思想道德風險
高校廉政風險防控中的思想誤區,非常容易導致腐敗行為的發生,我們知道,一個行為的產生往往是先有意識,由于思想道德意識的不高,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存在思想誤區,不能用正確的三觀來看待問題,思想道德風險的存在,使得高校廉政風險客觀存在。具體說來,在高校的廉政風險防控中,處于高校教育教學的個人思想領域缺乏道德底線,不顧高校的長遠可持續發展,為了一己私欲滋生腐敗行為,做出違反職業操守的行為,因此迫切要求提高認識,正確看待廉政文化建設對高校的重要作用,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
三、高校廉政風險防控對策
廉政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源遠流長,高校廉政風險防控不能脫離廉政文化建設這一背景,在高校廉政風險防控過程中,針對行為失范、監督缺位、思想誤區等領域存在的廉政風險,其相應的防控對策可以從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入手,構建長效防控機制,其具體內容如下。
(一)齊抓共管,構建不敢腐的懲戒機制
所謂不敢腐,就是要壓縮腐敗空間,對高校腐敗主體產生威懾力,營造齊抓共管、高壓嚴治的懲戒機制,促使貪腐即被懲、震懾時時在。
一是齊抓共管強化責任。高校廉政風險防控要形成合力,才能讓腐敗無處遁形,這就需要在高校形成全員參與反腐的氛圍,不僅是高校領導要抓反腐,全校師生都要參與到反腐的過程中,紀檢監察機關要立起監督執紀的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壓緊壓實責任,規范細化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清單,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并通過深化黨務、校務公開,積極拓寬監督渠道,加強對人、財、物等職權事項的防范,最大限度遏制腐敗問題發生。
二是推進日常監督常態化。構建不敢腐的懲戒機制是一場持久戰,在此過程中高校對于是否規范、廉潔、高效運行權力,可以通過巡察、審計等方式,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深入查找可能存在的廉政風險問題,同時要嚴格執紀,勇于亮劍,嚴肅查處學校違紀違規行為,確保潛在風險能被及時掌握,防止小問題演變成大案件。需要注意的是,巡查、審計、明察暗訪應常態化,有腐必反、減存遏增,常長用力、久久為功,才能起到威懾力。
三是建立風險預警機制。腐敗風險預警機制在高校的建立應提上日程,監控高校腐敗風險因素的變動趨勢,做好對腐敗的動態監控,以便將腐敗的萌芽扼殺在搖籃里。首先,是收集腐敗信息,深入查找風險點。對于高校日常中隱藏的腐敗信息進行收集、整理、歸納,找出廉政風險的問題所在。其次,要分析預警信息,劃分腐敗等級,對腐敗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管理。三是及時對風險預警問題進行處理,對于找出來的廉政風險問題要從快從嚴進行跟進,高校相關部門應該通過談心疏導、批評教育、誡勉談話等多種方式加強引導,避免其形成嚴重的違紀及腐敗問題。
(二)制約權力,構建不能腐的防范機制
制約權力,構建不能腐的防范機制,就是要對高校權力的運用進行規范和管束,促使廉潔公正用權。對高校而言,構建不能腐的防范機制,就是要建立科學、嚴密、完備、管用的制度體系,堅持扎緊籠子、嚴防嚴控。
一是健全制度、堵塞漏洞。高校廉政建設過程中,制度的建立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應結合高校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不斷地健全和完善,用健全的反腐制度制約權力,結合腐敗現象的新特點新趨勢在制度層面堵塞腐敗的漏洞,只有這樣,才能扎緊制度的籠子,形成約束規范。
二是發揮制度的科學合理性。在高校反腐制度建設之中,制度的合理性也至關重要,高校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內控制度,比如財產、收入等方面,提煉、升華,形成規范性文件,深化院務公開制度,推進完善監督機制,緊盯廉政風險點重要崗位,可能出問題的環節都要用制度規定嚴格框住,完善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機制。
三是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在高校職能和崗位職責清晰具體,責任到崗定人之后,對制度加大執行力,牢記制度的權威,落實責任追究情況。要嚴格執行制度,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形成“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的校紀校風。
(三)增強自覺,構建不想腐的保障機制
堅持固本培元,突出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高校廉政風險防范的自覺性,可以通過構建不想腐的保障機制來實現。高校之所以會產生廉政風險,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對廉政的思想認識不夠,自覺性、自律性不夠,防腐拒變的能力不夠,從意識形態領域保障廉政勢在必行。
一是增強法紀意識。高校違紀違法問題的存在,很大程度是因為缺乏紀法意識和相應的紀法知識。因此,應充分利用報刊、網絡、櫥窗等搞好法紀宣傳,增強法紀意識,讓高校師生了解各項制度規定,可以使之真學真信、學深悟透黨紀法規,還可以通過開展“學黨章、知黨規、守黨紀”等活動,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增強法紀意識。
二是開展高校廉政教育。探索構建不想腐的保障機制,其重點和難點就是打造高校廉政文化,扎實推進廉政風險防控的理想信念教育,營造崇廉尚潔、見廉思齊氛圍。在具體做法上,開展“真情助廉寄語”“廉政文化作品展評”等活動,在宣傳教育方面下功夫,提高對風險防控工作的認識,增強主動接受組織和群眾監督的自覺性,增強廉政意識和自律意識,在廉政教育的開展下可以有效防范廉政風險。
三是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平臺建設。高校還應積極探索新的教育形式,積極利用網絡媒介開展廉政教育,創新教育形式,使廉政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網絡,構筑立體化的教育平臺,發揮教育合力,提升廉政教育效果。例如利用校園網、微信公眾號平臺、微課堂等形式,舉辦廉政文化節,開辦網上警示教育專欄、違紀違法問題“曝光臺”,強化廉政風險防控政策和知識的解讀,牢固樹立廉政思想,夯實廉政風險防控思想基礎。
四、結語
總之,高校廉政風險防控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對高校而言,廉政風險防控應常態化,確保高校在發展過程中有效預防廉政風險。高校廉政風險防控作為長效機制來抓,應重點從齊抓共管,構建不敢腐的懲戒機制;制約權力,構建不能腐的防范機制;增強思想和行動自覺,構建不想腐的保障機制等方面,從懲戒機制、防范機制、保障機制三方入手,形成高校廉政風險防控的合力,持續推進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筑牢堵塞風險防線,堅決將腐敗行為拒之門外。
參考文獻:
[1]程秀紅.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高校廉政文化建設[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32(3):64-67.
[2]馬騰飛.著力增強全面從嚴治黨的系統性、創造性、實效性[J].現代企業文化,2019(29):38.
[3]張鴻雁.新時期加強高校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7(29):43-45.
[4]廖善康,莫小春.高校腐敗現狀及反腐敗機制之構建探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6(5):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