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有紅
小A性格活潑,有藝術天賦,是班級文藝活動的骨干力量。高二上學期,他策劃的課本劇在比賽中大放異彩,獲得一等獎的好成績,老師都很喜歡他。到了高二下學期,課本劇比賽又要開始了。然而,班長向我“告狀”,說小A不愿意參加活動,且態度不友好。得知這樣的事情,我很驚訝,內心充滿了疑惑。
我和小A一起來到操場,邊散步邊聊天。我問:“你不參加課本劇比賽的原因是什么?”他猶豫了片刻,直接對我說:“我不喜歡班主任?!甭牭剿@樣說,我一時愣住了。很快,我平復了一下情緒,又追問:“不喜歡我的原因可以說說嗎?”他說:“因為你不尊重我的家長?!蔽腋苛恕N易哉J為是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家長和學生對我的評價都很好。如果有家長來我的辦公室交流孩子的情況,我都會搬椅子請家長坐下,在談論孩子的問題時也是先揚后抑。在我的印象中,我也未和小A的家長發生過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思考片刻,我再問:“能說說老師不尊重家長的具體事情嗎?”
小A說,有一天他睡過頭上學遲到了,他的媽媽不放心,就來到教室外面,而我在教室內上課,沒有和他的媽媽打招呼。所以,他覺得我不尊重他的家長。
原來是這件事。兩周前的一個下午,小A沒有按時來上學,我擔心其安全,電話聯系了家長。小A家長說自己在上班,不在家,不知道孩子的情況。掛掉電話后,家長立即請假趕回家中,發現孩子不在家,打我電話,我正好在上課,沒有接到電話。家長不放心,又來到學校,看到孩子已經在教室上課,才安心離開了。我以為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孩子卻放在了心上,認為我只顧上課,沒和家長打招呼,是對家長的不尊重。
一次小小的誤會,造成了我們之間的隔閡,不過,只要有效溝通就能順利解開心結。
我問小A:“老師發現你沒有按時來上學,不放心,給家長打電話,這說明什么?”小A說:“老師關心我?!蔽矣謫査骸爱數弥闶且驗樗^頭而遲到,我一顆懸著的心落了下來,但我覺得需要打電話告知家長具體情況,也好讓家長放心,你認為打電話的合適時間是什么?”小A想了想,回答說:“下課后比較好吧?!薄袄蠋熢谏险n,沒有關注到教室外的情況,這又說明什么?”小A立即回答:“老師上課很專注,同學們都覺得您的課上得好?!闭劦竭@里,我知道我們的誤會已經消解得差不多了,于是最后問他:“對于這件事,咱們換位思考,如果你是老師,你會如何處理?”小A不再吱聲。
過了一會兒,我對小A說:“老師也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我要反思自己,從中吸取教訓。如果以后發生類似的事情,我準備這樣處理:請同學們諒解一下,耽誤1分鐘及時給家長發短信報平安。如果家長在教室外,我可以用非語言信息溝通,如眼神交流、點頭示意等,告知家長,你已來上課,你覺得如何?”小A聽我這樣說,也主動說:“老師,是我太自私了,只考慮自己的感受,沒有考慮到同學,沒有考慮到老師。課本劇由我負責,請您放心,我會積極參加?!惫唬沒有讓我失望,我們班的課本劇又獲得了第一名。
這次小小的誤會,使我明白溝通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個體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去感知、理解對方所傳遞的信息,也需要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溝通過程中,班主任要有較高的覺察能力,包括覺察自己和覺察對方的能力,這樣可以做到知己知彼,有效把握溝通的過程。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