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鳳
【摘要】在農村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思想品德的培養也是課堂教學形式的一種體現,不同的教師有著不同的課堂教學風格,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小學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的內心出發,積極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本文就是針對關注農村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展開討論的。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育;學習;情境;課堂;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 (2020)24-0040-02
在農村學校德育教學中,思想品德的教育,要建立在理解學生的心理愛好之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為引導者,這是現代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特色,也是農村小學思想品德課程要求的體現。情境創設作為課堂網絡教學的一種模式,為現代的課堂教學教育提供了方便,也為學生的課程學習帶來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學生的思想行為正處于形成階段,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的心理問題,樹立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通過家校合作,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農村小學的課堂教學中,網絡教學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如何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課堂學習成了教學的重點問題。思想品德課堂的教學需要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襯托,有利于教師的上課需要,也有助于學生的學習情境創設。課堂教學要求,思想品德的教學需要教師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為學生的學習做好鋪墊。在農村學校教學中教師多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了解學生的學習環境等,這些都是值得教師去高度注意的。因此作為班主任的我非常關注學生學習的狀態,因為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是那么自律的,對于這些學生我總會通過打電話鼓勵他們,耐心細致地和他們進行溝通,有時還會進行家訪。例如:我班有幾個品德差的學生,性格懶惰,不喜歡上課,課后不認真完成作業。后來經過家訪,我教會他們如何使用手機上課、做作業等。通過我的耐心教導及網絡的溝通,無形中給予了他們無限的關愛,他們自律多了。總之,在農村學校中學生只有提高了自控能力,在教師或家長的幫助和關懷下,才能合理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果。
二、利用網絡教學,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農村課堂教學環境是農村學校教學中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擺脫了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提高了教師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激發了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學習興趣,是現在課堂教學的重要呈現形式。雖然網絡教學好,能解決網絡教學這個問題,但對于生活在農村的小孩子來說,正確操作網絡還比較困難,他們對于上網課沒有信心。如在特殊時期的線上教學中,通過電話溝通后,我發現我班的學困生梁威龍不會使用手機,他是個留守兒童,平時上課不認真,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他們都不會使用手機。因此,我走訪了他們一家,細心指導了該生的課堂學習操作,我教會了他如何上課、如何交作業等,課下我還用微信和他溝通,鼓勵他“要認真聽課,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之后他對上網課充滿了信心,決心在這疫情特殊期間把該上的課程上好。他還跟我分享了和爺爺奶奶在家一起做蛋糕、包餃子等圖片。可見,教師對學生的關心與鼓勵能拉近學生的距離,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三、通過家訪,引導學生開展有意義的活動
在農村的課堂教學中,由于課堂教學內容的枯燥,學習方式的老化,學生往往會走神,特別是那些調皮、自制力差的學生,我們一定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給他們留出足夠的空間和時間進行自主探索,多引導學生思考,積極創設愉悅的學習氣氛。另外,教師要多與家長溝通,通過各種教育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參與農村小學的家訪中,我走訪了謝興寧同學,了解了該生的學習與生活情況。他家是個單親家庭,他學習成績差,紀律差,經常跟同學鬧矛盾。我與他家人交流后,建議家長多鼓勵孩子,進一步加強了他的學習,提高了他對課堂學習的興趣。再如在課堂教學課后作業時,我利用了課堂教學展現當時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文學習中集中精神地聽直播。在課堂視頻的場景中,讓學生在公園里相互認識,進而讓學生明白思想品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學生學習了情境圖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練習,這樣學生在游戲中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產生了學習興趣。由于居家隔離,禁止外出,加上繁瑣的課堂學習,對于成年人來說都不容易,更何況是活潑好動的孩子們。因此在課堂學習時間外,我開展了各種有意義的活動,比如:學生堅持體育鍛煉,每天居家鍛煉半小時以上,項目可以是廣播操、仰臥起坐、俯臥撐、跳繩等,然后拍了視頻發上來進行評比。這個評比任務我就交給小組長,讓他們本著公平、公正的態度進行,我負責在網絡上進行文字表揚。每個周末我還開展一次“我是小小廚師”拍攝活動,并給予學生適當的獎勵。
四、結語
在農村小學的思想教育課堂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的思想品德。教學應該是網絡與課堂教學相互作用的統一性,農村課堂教學情境需要網絡技術作為襯托。然而政治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的課堂教學不應只是知識的傳授,更應該是學生課堂學習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李小偶.思想品德教育的論述[J].小學教育報刊,2017(10).
[2]張予曦.關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J].課外學刊,2015 (08).
(責編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