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維波
(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 新疆巴音郭楞 841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凡是不利于實現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1]為此,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也在逐步加強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斷深化“三全育人”的教育教學改革,對高職英語課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職英語是一門公共必修課程。我校的學科特點和主要授課對象為少數民族青少年,英語課程必然會成為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交融和文化碰撞的主要陣地。因此,學校加強高職公共英語向課程思政的轉化,實現課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教學目標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將思政教育貫穿于整個高職英語教學中,使之“扎根,開花,結果”,這成為了我們一線高職英語教師的重要課題。
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位于新疆南部,是一所集中專、大專和本科為一體的綜合性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它不僅承擔著培養高技能、復合型人才,還擔負著為國家培養少數民族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歷史使命,建院18年以來為社會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各級各類技能型人才。但由于種種原因,高職英語教學在傳承傳統文化和全面育人方面有所缺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本文對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的15名英語教師(其中承擔中職英語的教師3名,高職英語教師10名,本科英語教師2名)進行了相關課程思政方面的問卷調查。回答結果見表1。
從表1統計結果可見,大部分英語教師認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責任是思政教師(93.3%)和學院思政處以及思政專職干部(80%),而英語教師承擔思政教育工作僅僅占13.3%。這說明我們的英語教師自身對課程思政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在表2中可以看出,教師在高職英語授課中“經常”有意識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人數為0(0%),“完全沒有”占到了20%。這充分反映出我們的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政內容的意識不夠強,缺乏主動性,致使英語教學的育人功能不顯著、效果不佳。

表1 在學校教育中,你認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誰的責任?(多選題)

表2 你目前在高職英語授課中,是否有意識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生源結構復雜,少數民族學生比例較高。以下是對2019屆石油化工學院、傳媒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和機械電氣工程學院的308名學生進行的學習態度和思想認識方面的問卷調查。

表3 高職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統計表
從表3統計結果可見,有高達47%的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只有17.8%的學生對學習英語感興趣。通過與學生的訪談得知,他們認為來到職業學校能學到一技之長就可以了,英語學得好不好不能影響自己未來的就業。

表4 你認為高職英語教學中有必要引入思政元素嗎?
從表4統計結果可見,學生認為在英語課堂中引入思政元素非常重要和比較重要的僅僅占到5.8%,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和無所謂態度的高達52%。我們通過與學生訪談得知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本身英語底子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不高。二是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課教師的事情,與英語課無關。三是絕大部分學生認為來職業技術學校的主要目是為了學技術和就業。這說明職業學校的學生重技能輕德育的現象比較嚴重[2]。
筆者所在的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目前使用的英語教材是《實用英語》。該教材側重于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能滿足職業教育的需要,但在其教育目標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沒有做明確的要求。這導致我們的英語教師對德育教育的忽略,學生對德育學習的忽視。還有一點就是需要加入新疆元素,新疆地區的高職英語教材中應該加入新疆的愛國主義人物和故事,如庫爾班大叔等。這樣,我們的英語教師就可以以愛國主義人物或者事例為切入點,以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立足點,以融合高職英語教學和德育教育為交叉點,使學生在接受高職英語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和熏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從2017年就開始實施“課前三分鐘”的教學活動,即在每節課上課之前,各科教師結合所承擔的課程特點和本節講授的主要內容選擇合適的切入點進行三分鐘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一系列教育活動。為了讓“課前三分鐘”活動達到更好的效果,讓學生的人格品質和職業素養得到提升,高職英語教師應該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開展形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教師要從學生身邊的事例、傳統節日以及社會熱點入手,改變以往單純的說教和講大道理的形式,變“說教”為“對話”、變講大道理為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既喜歡這種教學方式,又能明白一個道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實施者,其主要職責是教書育人,不僅擔負著傳授知識和技能的責任,還擔負著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德育任務。首先,英語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和育人能力。其次,英語教師要充分挖掘和豐富高職英語教材中的思政元素,結合當堂課的主要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主題情景,進行中西文化的對比教學,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和人文素養,激發學生愛國、愛疆、愛家鄉的情懷。最后,教師要根據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注入思政元素。英語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英語關鍵能力的培養和必備的品質。因此,英語教師應該結合當堂課講授的教學內容,尋找德育滲透的契合點,將英語知識和德育有機銜接,更好地導入當堂課的教學內容。
在互聯網時代,學生面對網絡上魚龍混雜的各類信息,由于其心智還未完全成熟,不能辨別信息的真偽,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思想的影響。因此,教師借助網聯網平臺,擴展課程思政育人功能的渠道顯得非常有必要[3]。
在互聯網上的教學手段較之以往的傳統教育體系而言,其教學手段更加多樣性、多元化。高職英語教學可以通過中國大學MOOC(慕課)、國家精品課程在線學習平臺和新浪微博等發揮網絡育人的功能。
傳統高職英語教學由于只注重英語基礎知識的習得,導致其評價模式不健全、有缺失,評價內容(評價指標)不完整,評價主體過于單一。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由于來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和受到不同的家庭環境的影響,自身客觀存在素質的差異性。因此,單層次的評價標準還不夠科學。學校要增加德育評價元素以及權重,如可以采用德育學分制的形式,多層次地進行德育評價:一是全過程,就是把整個英語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表現都納入評價范圍之內;二是全方位,就是對學生參與英語活動的方方面面,包括學習態度,上課表現等方面進行評價;三是評價主體要從以往單一的教師評價變為學生本人、同班同學、家長和英語教師等多元化的評價。這樣才能體現出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面對學生自身的素質差異,學校應該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探索多層次的大學生思想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