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宏璠 楊春洪 楊兵
[摘 要] 智慧課堂是智能時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必然產物,構建智慧課堂是新時代高校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文章從智慧課堂的視角,分析了民族院校課堂教學面臨的困境,探索了基于智慧課堂構建的民族院校課堂教學革命新思路。
[關鍵詞] 智慧課堂;課堂教學;教學革命;民族院校
[基金項目] 2019年中南民族大學人文社科類中央專項項目“智慧教育理念下民族院校課程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CSQ19045);2018年湖北高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以信息化全面推動在線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探究”(JYZD18009)
[作者簡介] 紀宏璠(1989—),女,湖北咸寧人,碩士,中南民族大學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楊春洪(通信作者)。
[中圖分類號] G642?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37-0300-02? ? [收稿日期] 2020-01-10
2018年4月,教育部發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標志著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建設進入了新時代,即以智能技術為手段、以融合創新為目標、以智慧教育為先導理念。在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民族院校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更加凸顯,如何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課堂教學的創新和變革,培養具有高智能和創造力的各民族智慧型人才成為新時代民族院校的新使命,而構建智慧課堂是民族院校實現新使命的重要抓手。
一、智慧課堂的內涵及特征
智慧課堂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新階段、新形態[1],結合邱藝、謝幼如等人對智慧課堂內涵的分析[2],可以這樣理解智慧課堂: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課堂教學理念創新、目標重塑、內容豐富、流程再造和評價實時多元,最終實現學習者向符合個性化成長規律的方向智慧發展。因此,智慧課堂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智慧教育為先導理念,以促進學生智慧發展為目標,內容推送豐富、智能,流程靈活、互動性強,評價反饋實時、多元等五個方面。
二、民族院校課堂教學面臨的困境
在新時代背景下,民族院校課堂教學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為深入分析新時代本科教學特別是課堂教學面臨的困境,2018年10月,中南民族大學教務處在校內開展了本科教學專項調研工作,歸納出當前民族院校課堂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
(一)部分教師教學理念落后,忽略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
民族院校的學生民族成分比較豐富,生活風俗習慣不同,所接受的基礎教育水平不同,導致教育程度、知識結構也存在差異。[3]中南民族大學聚齊了56個民族的學生,少數民族生源占比超過60%,多元學習主體對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比其他院校學生更加強烈,而部分教師教學理念仍是以知識傳授為目標,忽略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
(二)教學內容更新較慢,難度和挑戰性不足
學校一些教師不敢增加課程難度和挑戰性,擔心影響學生評教成績,進而影響職稱評定。尤其是青年教師,在科研任務和教學任務兩座大山的重壓下,主動革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的積極性不高,課堂上主要講授準備好的教學內容,較少在基于學生認知基礎上開展生成式教學,學生上課的熱情和積極性不高,學習動力不足。
(三)教學互動以回答問題為主,缺乏深度與效果
有專家分析,課堂教學可以分為五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安靜(Silence),第二重境界是回答(Answer),第三重境界是對話(Dialogue),第四重境界是批判(Critical),第五重境界是爭辯(Debate)。中南民族大學的多數課堂只達到第二重境界,Dialogue、Critical、Debate的課堂較少,師生間的互動缺乏深度,難以激發學生的批判與辯證思維。
(四)教學評價方式較單一,診斷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較弱
學校部分課堂評價方式較單一,主要以期中、期末考核為主,教師更注重對學生知識、技能掌握水平的評價,而忽略對學生學習狀態實時跟蹤和反饋的診斷性評價,和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參與程度、階段性學習成果、情感態度價值觀、合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等的過程性評價。
三、智慧課堂視域下民族院校課堂教學革命的探索
針對民族院校課堂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中南民族大學嘗試以智慧課堂建設為抓手,全面推動課堂教學革命,持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推進智慧教室建設和應用,強化教師智慧教學的意識和能力
課堂環境的智慧改造是智慧課堂建設的第一步,中南民族大學依托智慧教學實踐基地建設項目,已完成兩期教室的升級改造,共建有研討式、沉浸式、互動式等智慧教室30間,現均已投入使用。目前,三期智慧教室建設正在籌備中。
為推動學校智慧教室投入應用,教務處每學期開學第一天會召開智慧教室應用培訓會,通過培訓,廣大教師不僅能夠盡快適應現代化教學環境,熟練、合理地使用智慧教室,還能真正以學生的智慧發展為目標開展教學設計,教師開展智慧教學的意識與能力逐步增強。
(二)搭建“一平三端”智慧教學系統,助力課堂教學的智慧重構
課堂教學的智慧重構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經驗固化、流程再造、結構重構。[4]為加快智慧重構的進程,實現課堂教學的根本性改變,中南民族大學于2018年引進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并以此平臺為支撐,搭建“一平三端”智慧教學系統。
針對“一平三端”智慧教學系統,教務處開展了一系列培訓,通過培訓,教師對智慧課堂教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截止到2020年1月6日,平臺建課數量達25218門,參與建課教師數達892人。這些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師生互動更加深入有效,教學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有據可循。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智慧教學模式在校內廣泛應用,學校課堂教學的智慧重構正在演變中。
(三)健全智慧課堂教學激勵機制,提升智慧課堂教學改革的內驅力
為引導、激勵廣大教師進行智慧課堂教學嘗試,積極應用學校智慧教學環境與系統探索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全面推動課堂教學革命,中南民族大學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推動課堂教學革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規定,教務處將出臺智慧課堂認定標準,對于在網絡教學平臺完成建課任務、開展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智慧課堂教學的主講教師,達到認定標準的課堂,其教學工作量第一年按2.0倍核算,第二年及以后按1.5倍核算。同時,將以湖北省高校課程共享聯盟“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教學大賽為依托,組織校內智慧課堂“金課”教學大賽,樹立先進典型,遴選優質課堂參與省賽,推薦申報國家級“金課”,獲獎教師將按學校本科教學獎勵辦法相關規定進行獎勵。目前,“通知”已全面下發,教師們反應熱烈,課堂教學革命的熱情高漲。
四、結語
隨著民族院校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民族院校智慧教室建設初具規模,在智慧教學系統的支持下,教師智慧化教學的意識與能力逐步提升,課堂教學的智慧重構初見成效,民族院校智慧課堂的發展正從起步階段跨入融合階段。民族院校應以打造新時代“金課”為目標,積極推廣與學校智慧課堂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推動課堂教學革命。
參考文獻
[1]劉邦奇.“互聯網+”時代智慧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10):51-56.
[2]邱藝,謝幼如,李世杰,等.走向智慧時代的課堂變革[J].電化教育研究,2018(07):70-76.
[3]李秋麗,張俊豪.民族院校教師專業精神的影響因素及培養策略[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9(3):65-69.
[4]劉軍.智慧課堂:“互聯網+”時代未來學校課堂發展新路向[J].中國電化教育,2017(7):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