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靜姝 賀春香 馮金晶
[摘 要] 目的:基于2019年執業醫師分階段考試學生考試情況,了解學生的醫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情況,尋找差距,提出提高考試通過率的策略建議。方法:以參加2019年職業醫師分階段考試的我院100名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的考試成績為樣本,對成績進行描述性分析和Pearson分析。結果:理論考試成績的通過率為74%,技能考試成績的通過率為100%,是否通過執業醫師分階段考試與在校學習成績排名有關系,執業醫師第一階段考試通過率為74%,與其他學院相比存在差距,需進一步提高。結論:提出提高教師重視程度,修訂教學大綱,改革教學模式,將醫師資格分階段考試納入教學計劃等方面的建議,以期提高學院醫師資格分階段考試的通過率。
[關鍵詞] 執業醫師資格分階段考試;成績;分析
[作者簡介] 侯靜姝(1994—),女,山西交城人,管理學碩士,教務科干事,研究方向為教學管理;賀春香(1984—),女,山東臨沂人,管理學碩士,教務科副科長,助理研究員(通信作者),研究方向為教學管理;馮金晶(1990—),女,重慶江津人,文學學士,教務科干事,研究方向為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42.474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39-0139-02 ? ?[收稿日期] 2020-04-06
執業醫師分階段考試第一階段實證研究自2015年開始以來,全國多數高校已加入其中。2019年,新增我校參與醫師資格考試第一階段的實證研究。本文以2019年參加醫師資格第一階段考試的我院100名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為樣本,進行成績分析,并提出策略建議。
一、考試形式與考試內容
第一階段考試分為醫學基本知識考試(理論考試)和臨床基本技能考試(技能考試)。理論考試共360道題,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人文、預防醫學四個模塊,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所占比例最高,為40~45%。理論考試,160分通過,時間為2.5小時,采用計算機化考試。技能考試采用臨床多站式考試方式進行,總分值100分。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選取第五臨床學院2019年參加執業醫師第一階段考試的100名2015級臨床本科(定向)學生為研究對象。運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編輯,運用描述性統計方法對理論成績和技能成績分數情況進行分析,對分階段考試通過情況與學生在校成績的相關采用Pearson卡方分析,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三、結果
1.理論及技能考試成績基本情況。100名定向醫學生中,理論考試成績處于60~69分的人數最多,占總人數的48%,分數為90分以上的人數最少,為0個,60分以下,不及格率為26%,70~79分的人數占總人數的25%,80~89分的人數占總人數的1%。技能考試成績處于70~79分的人數最多,占總人數的63%,其次為80~89分段,占總人數的35%,技能考試全部學生通過,通過率為100%。
2.學生理論及技能考試成績各模塊(各站)具體掌握情況。理論考試方面,100名定向醫學生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人文和預防醫學四個模塊的平均成績分別是73.33、73.26、15.55、14.91,平均掌握率為58.20%、57.70%、64.80%、64.83%,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部分掌握率偏低,在以后的考試中,需加大對這兩個部分學習內容的復習力度。技能考試方面,病史采集第一站和第二站的平均成績分別為14.92分和14.90分。體格檢查第三站和第四站的平均成績分別為10.96分和12.39分,第四站成績優于第三站。基本操作第五站和第六站的平均分分別為12.79分和12.10分,第五站分數優于第六站。不及格率最高的是第三站,有10個人,今后需加強見習中體格檢查的教學,做到“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高分段最多的是第四站和第五站,均為23人。
3.醫師資格考試通過與在校成績排名關系分析。表1顯示,在校成績排名等級不同,考試通過率不同,在校成績等級為優的合執業醫師考試格率為:24/74=32.4%,在校成績等級為良的合格率為:24/74=32.4%,在校成績等級為中的合格率為:21/74=28.4%,在校成績等級為差的合格率為:5/74=6.8%,χ2=50.982,P<0.001,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執業醫師成績是否通過與在校成績有關。
4.與其他學院通過率比較。我院理論考試通過率為74.0%,技能考試通過率為100%,總體通過率為74.0%。附一院總通過率為87.8%,附二院總通過率為88.2%,兒科學院總通過率為93.9%。我院與其他學院的通過率相比有差距,主要是理論通過率相對來說較低,理論教學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討論
1.提高教師對考試的重視程度,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如何提高在校醫學生執業醫師資格第一階段考試通過率,使醫學教育與執業醫師資格階段考試有效銜接,是相關任課教師在備課、授課、考試等環節都必須認真面對、仔細思考研究的問題[1]。相關授課老師要加強對執業醫師分階段考試的研究,了解熟悉執業醫師分階段考試的內容,將執業醫師考試內容貫穿在課程教學中,并在授課過程中對學生加以引導,不斷提高學生對執業醫師分階段考試的重視,形成自主學習,不斷學習的學習習慣。
2.修訂教學大綱,開展線上線下教學。依據我校現有課程教學大綱,參照執業醫師分階段考試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人文及預防醫學四部分的大綱,對應到相應課程,使課程大綱內容盡可能覆蓋醫師資格考試大綱的內容,并融入課程教學中,反復強調,將考試重點融入到期末考試中,不斷強化知識點記憶。也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和BB平臺,將執業醫師分階段考試理論復習和技能培訓課程設置一個專欄,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
3.改革課程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我院學生在基礎和臨床模塊的掌握率均低于人文和預防模塊的掌握率。基礎醫學課程在大三之前已經完成,臨床醫學課程在大四時候學習。一方面基礎知識記憶有余,另一方面還沒有形成臨床的思維能力。因此在臨床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基礎課程的聯系,避免臨床知識與基礎知識的脫離,混合式運用PBL、CBL、病房見習等豐富的形式加深學生對臨床知識的理解并進行形成性評價[2]。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開展第二課堂,如大學生臨床技能大賽、知識講座、三下鄉社會實踐等,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切實提高我院教育教學水平。
4.將執業醫師分階段考試納入教學計劃,減輕學生考試壓力。分階段考第一階段考試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具備上臨床前的基本素養、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維。醫師資格第一階段考試安排在每年6月份進行,這段時間正是學生剛剛完成課程或者備考期末考試階段,醫師資格考試無疑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造成醫師資格一階段考試復習時間不足的情況。因此,學校可以將執業醫師分階段考試納入教學計劃中,分批分階段的對學生進行執業醫師分階段考試考前復習指導。
參考文獻
[1]楊美霞.以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為導向的基礎醫學課程教學改革[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2019(2):16-19.
[2]朱博文.基于口腔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教學改革及備考策略分析[J].海南醫學,2018(19):2764-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