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倩宇
摘要:如何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一直是困擾高校教育發展的難關,筆者認為應該創新新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在會取得不錯的效果,本文以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為例簡單介紹作用方法步奏,以期促進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創新;案例教學;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是我國實現現代化和走向依法治國的必然步驟,而作為社會優秀群體的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更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責任。本文在對我國23所高校的大約2000多名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發現我國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不強,法律知識薄弱,更有甚者大學生惡性刑事案件層出不窮。分析原因發現有一些高校老師教育方法陳舊,上課枯燥,乏味,死氣沉沉,學生不愛聽,內心也不接受。針對存在問題提出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法在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中的應用。
1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
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事關依法治國重要目標的實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本調查針對大學生基本法律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以及對法律的一些基本看法等幾個方面展開調查,調查對象是在校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調查的學校有河南理工大學、山東聊城大學、遼寧大學、海南大學、首都師范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洛陽師范學院、河南師范大學、武漢大學、新疆職業技術學院、新疆師范大學、北方民族大學、西南大學、云南師范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學院、中南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廣東韶關學院、中南民族大學、南昌航空學院、石家莊經濟學院、鄭州大學等23所高校。共發放問卷2090份,回收1958份,回收率為93.68%,有效問卷為1954份,有效率為99.8%。
根據問卷調查統計結果顯示當大學生被問到“您知道自己在法律上有哪些基本權利和義務嗎?”的問題時,55.9%的人選擇了“大體知道,但不很清楚。”?32.3%的人選擇了“知道,我的行為就是根據這個賴確定的。”其他則分別選擇了“我只要知道不犯法就行了”(7.0%)和“不知道”(2.4%),個別人沒有選,可視為不知道。眾所周知,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基本權利和義務是最基本的法律知識,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不了解相關知識,由此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基本法律知識的掌握不容樂觀。
同時,當大學生被問到“您認為法律在您的日常生活中作用如何?”的涉及法律的價值問題時,42.2%的大學生選擇了“比較重要,我有時會嘗試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33.1%的人選擇了“非常重要,我有麻煩首先會想到法律途徑解決。”20.6%的選擇了“一般吧,我基本不主動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問題,除非迫不得已。”其他的人則認為法律“法律根本沒用”,“從不考慮”運用法律途徑解決問題。這說明四分之三的大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或比較重要,能夠自覺運用法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維護自己合法的權益,但還有一部分的大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到法律的作用,在思想認識上并不主動運用法律武器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和問題,依法治國還遠遠沒有深入人心。
在涉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運用的問題時,根據問卷調查,大學生被問到“當您參加勤工儉學或者工作時,您有意向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嗎?”的問題時,67.7%的人選擇了“有意識,我會主動要求簽。”28.5%的人選擇了“沒有意識,視情況而定。”少數人認為“簽不簽都無所謂”。這說明仍有少量大學生沒有主動簽訂勞動合同的法律意識,一旦發生糾紛大學生很難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缺失的主要原因
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復雜深刻的,既有中國長期缺乏民主法治傳統的歷史原因,又有社會腐敗、大學生自我不重視等現實原因。網絡媒體的非不正常引導,大量暴力、情色內容的出現也影響到了學生。具體到教育教學的層面,中學階段升學的壓力過大,時間有限,法律知識完全不講,大學階段法律教育存在嚴重缺陷。把法制教育和德育混為一談,原來大學里思想道德修養的課和法律基礎課是分開的,法律基礎課是單獨分開一個學期的教學,一個學期的法律教育已經是捉襟見肘的,可是2006年以后思想道德修養課和法律基礎課合并,而現行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中偏重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的內容嚴重萎縮不足三分之一,致使廣大在校本科生沒有系統的學習法律知識的機會。同時擔任“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的相當一部分老師并沒有系統學習法律,法律知識儲備不足,有意回避法律的講解,更加劇了這一事實,學生學習不到系統的法律知識何談法律意識?同時一些主抓學生工作的老師,例如輔導員,班主任、以及主抓學生工作的院系黨委副書記在學生評優評先、提干、入黨這些工作中沒有發揚民主精神,往往走個過程就內定了,這客觀上也挫傷了一些同學對民主法律的信仰。
同時有一些高校講授法律的老師教育方法陳舊,上課枯燥,乏味,死氣沉沉,學生不愛聽,內心也不接受,法律教學效果差。針對存在問題提出導入式案例教學法在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中的應用。
3導入式案例教學法在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中的應用
3.1案例教學法歷史簡介
案例教學法顧名思義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教育方法。世界上普遍認為,案例教學起源于192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而國內開始探究案例教學法比較落后,大約是1990年代以后之事。
3.2以刑法學正當防衛為例簡要介紹實施案例教學的過程
刑法學內容中正當防衛是排除犯罪的正當行為,是區別罪與非罪的重要知識點,具有重要意義。單純的理論學習比較枯燥,可是導入式案例教學法有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可以簡單把刑法正當防衛的構成要件分為5個,當然有些教科書分成7個構成要件。第一個要件目的要件。我們要求正當防衛目的要正當,我們可以從正面舉見義勇為的案例,反面可以舉群毆,防衛挑撥,偶然防衛的案列。我們相信就可以把要求正當防衛目的要正當的要件講清楚。第二個要件必須要求是客觀存在的不法侵害。我們可以從反面舉假想防衛的案列就可以把問題說清楚。第三個要件是時間要件。我們要求必須是不法侵害正在進行,排除了事前防衛和事后防衛,可以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百姓抓住小偷打小偷的案列,其實是法律不允許的,合乎情理不合乎法律。第四個要件是對象要件。我們要求正當防衛對象必須是不法侵害人本人,不能是第三人。我們可以舉圍魏救趙的案列,軍事上圍魏救趙是著名戰例,但圍魏救趙在正當防衛中因為對象錯誤,是不合法的。第五個要件是正當防衛的限度要件。我們要求正當防衛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否則構成防衛過當。
3.3以強奸未遂致死案強化導入式案例教學法
在學生對刑法學內容中正當防衛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們可以以強奸未遂致死案強化導入式案例教學法。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告的強奸未遂致死案強化導入式案例教學法。我們簡單的對案件對學生做一個介紹,2005年夏天中國某部一農村,一婦女干完農活回家路上走到一偏僻處。一歹人手持尖刀從路邊跳出威逼要與其強行發生性關系,婦女急中生智說此處人太多,怕被人看見,她知道一個地方人少,把歹人騙到一個田間地頭的糞池旁邊,歹人以為婦女就犯,放松警惕。婦女乘其不備用力把歹人推進糞池,糞池又大又深又稠,歹人試圖爬出來被婦女推了下去,歹人無數次的想爬出來被婦女無數次的推了下去。最后歹人筋疲力盡淹死到糞池里面。問本案應如何處理。
盡管學生們有剛才的學習基礎,但學生們意見仍有重大分歧,相當學生認為屬于防衛過當,更多的學生認為把歹人推進糞池時不法侵害已經結束,再次推進糞池屬于事后防衛,也有學生認為屬于故意殺人,只有極少數學生認為屬于正當防衛。
面對學生的分歧疑惑,老師應做好總結,精當分析不屬于防衛過當,事后防衛,更不屬于故意殺人,應當屬于正當防衛。因為歹人試圖爬出來,一旦爬出來后果不堪設想。所以不法侵害并沒有結束,當然有些學生認為婦女把歹人推進糞池應當第一時間逃跑,不法侵害已經結束。老師因應講解不法侵害沒有結束的原因,因為考慮到女性跑的慢,體能差,婦女是跑不掉的。通過知識的講解,總結,解惑。我們相信學生已經掌握了本知識點。
4導入式案例教學法的基本步驟簡介
4.1學生自行預習
課前學生自行預習準備是很重要的,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節課結束時提醒學生預習下次課的內容,可以把案列提前告訴學生。通過預習學生已經掌握基本的知識點,可以把有限的課堂時間去解決疑難問題。
4.2課堂上學生分組討論
案例講解完畢后,在課堂上以座位為單位。大約4到6人進行分組討論,集思廣益,共同攻關。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煉邏輯思維,語言組織能力。
4.3學生分組選出代表發言
各個小組派出自己的代表,發表本小組對于案例的分析和處理意見。 甚至可以針對案例分為2組進行辯論。學生的充分參與,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煉邏輯思維,語言組織能力。
4.4學生最后總結階段
在小組和小組集中討論辯論完畢之后,任課老師應該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和總結。這種總結可以是總結規律和經驗.當然也可以是獲取這種知識和經驗的方式方法。老師還可讓學生以書面的形式作出總結,這樣會讓學生的認識體會更加深刻。
5實踐教學法
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礎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為何加強課堂教學成果,可以增加大量的課內和課外實踐。
5.1課內實踐
在課堂上老師可以精選一些視頻例如《今日說法》、《百姓生活》、《法律大講堂》等。學生們認真思考,熱烈討論,廣泛參與,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加深印象。在課堂上也可以舉行法律辯論賽,法律憲法知識競賽。在學校也可以進行模擬法庭活動。以政法系學生為主力,全校師生廣泛參與,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加強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預防犯罪。
5.2課外實踐
有條件的可以組織學生進入法庭、監獄。去看看,去感受一下。也可以采用雙導師制,邀請一些有經驗的法官、檢察官、律師、警察進學校進課堂給學生們授課。通過師生互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6后記
當然老師的案例要精選,真實可信,生動活波。具有關聯性,典型性。在具體的教學中案例要不斷吐故納新,發現效果不理想時要及時更換。所以導入式案例教學法對教師的備課要求很高,要付出大量的心血。總之用心負責的才能上課。同時無論是課內實踐課外實踐有時候需要一些學校經費的支持。總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大學生的法律教育,法律意識提高需要國家、社會、學校、教師共同的努力,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王小兵.視頻案例教學法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1(08):63-64.
[2]張思.虛擬社會體驗教學法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5(12):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