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靜
【摘? 要】課程思政是新教育改革下專業人才培養的一項內容,其主要的予以是將思想政治工作與學科內容相結合,文章通過對課程思政進行了解,探討中職學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同向同行策略。
【關鍵詞】中職學校;思政課程;課程思政;思想政治
引言
職業教育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承擔著教書和育人的基本職責,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強調:要完善課程體系,解決好各類課程和思政課相互配合的問題,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1.“課程思政”建設的內涵
一是“課程思政”這一教育理念并不專指某一門或者某一類的課程,它是在專業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納入德育教育,讓專業知識和德育教育的雙重功能在專業課中得到充分體現。二是“課程思政”強調的是在做好各專業課教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專業課所蘊含的德育元素并有效融入課堂教育,做好學生在思想、理想信念上的精神指引。三是“課程思政”是一種課程設置的全局觀念,要求學校在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中將德育教育工作貫穿其中,在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潛移默化達到德育教育的目標。四是“課程思政”的最大特點在于能夠將比較顯性的教育功能內在化,在專業課教學中,突顯教書育人中育人的作用,將思想、理想信念等正能量的價值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達到以德育人的目的。
2.中職學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策略
2.1優化教學內容,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性
首先,教師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礎。新時代的思政課教師必須是高素質的。要學會讀經典,通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熟悉中國近代史,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要吃透教材,對教材的理解要全面、深刻、準確;要博學深思,融會貫通,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讓學生體會到思政課的“厚重”,體會到理論的力量、思想的魅力,讓學生不再認為思政課是在“洗腦”,而是真正教給學生知識和方法,引導學生去思考。新時代,伴隨著思政課教學越來越得到黨中央的高度重視,教師對教學的探索越來越走向深入,教師們就越能感受到自身在理論功底上存在的不足。過去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在當今的信息化時代,在海量的網絡信息面前,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為此,思政課教師要堅持與時俱進,堅持不斷的學習,不斷地用理論武裝自己。
2.2把握中職學校課程和思政課程協同育人整體性
把握好中職學校各類課程和思政課程的相互融合,借鑒和促進。一方面在非思政課程的講授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發揮育人的功能。例如:中職學校的“每課三分鐘”的設置,包含了時事政治類,對黨史、國史、紅色精神、紅色文化等方面,這就需要挖掘中職學校課程中涉及的思政育人資源,有效地將“每課三分鐘”的內容結合到中職學校課程的理論知識中,打破學科界限,整合非思政課程蘊含的隱性育人資源,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中職學校課程互相結合、取長補短。另一方面,注重在思政課程中融入其他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創新新的育人模式,準確把握中職學校課程和思政課程協同育人的整體性。
2.3完善中職學校的思政課程實踐教學內容
中職學校思政課程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兩者結合,才能夠有效地對學生產生系統的價值觀的影響。而在中職學校的實際教學中,往往更加注重理論教學,而忽視了思政教學的實踐內容,使學生沒有機會親身地體會到理論知識內容中的實踐意義。因此,在中職學校的思政教學中,要重點地進行思政實踐課程教學的完善和建設,并且常態化地進行。同時,在中職學校的校園文化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組織相關的社會公益活動,體驗作為社會公民所擔負的責任和承擔的義務,自覺建立良好的公民意識。社會實踐活動對中職學校學生來說,既陌生又新奇,學生有很大的熱情參與其中。在社會實踐中,思政教學工作則會更加有效地貫穿其中,使學生能夠親身地體會到思想理念上的變化,從而對思政課程教學中理論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
2.4發展教育教學改革
各專業課教師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協同效應。一是要修訂中職所有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修改和規范專業教學標準,將德育融入專業課教育中,真正把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如電子商務課,應該在該課程的培養目標上做文章,把電子商務技能培養作為重點的同時,增強德育相應對策,著力教育學生樹立樂業、勤業、精業,誠實守信,公平公開的思想,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二是要組織專業課教師,特別是骨干教師進行集體研討,設計好專業課育人切入點,細致挖掘專業課的德育元素,使專業課育人目標具體、明確,根據不同專業課確定相應的“課程思政”教學方法。三是加強教學手段和教材建設,專業課堂教學應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要充分體現多媒體信息及時、量大、生動有趣的特點,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德育教育傳統優勢的融合。實踐教學能無形地把德育教育有效融合其中,應該豐富教學方式,增加更多實踐教學機率。同時,加強專業課配套的德育教材建設,注重國規和校本教材建設,要有意識融入德育內容,開發實用、簡便的“課程思政”教材,也要重視“課程思政”課題研究,有力推進“課程思政”的創新。
2.5做好課程評價與效果評價
作為課程思政建設得如何,應有評價標準。目前雖然沒有統一的指標體系,但不同省市和中職學校都在積極探討,如知識要點的講授、思政元素的嵌入、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師的教儀教態,等等。效果評價中,知識傳授的評價最為簡單,可以通過作業、實驗、考試等定量描述。但價值引領的評價最難,由于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評價就需要注重定性評價而非定量評價,注重過程而非結果,注重描述性而非區分性。
3.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通過推行有效的“課程思政”建設,有利于形成全員參與的“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的德育教育氛圍,能夠強化專業人才素質培養,在日后工作中,還應該加強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同向發展,進一步提高高素質人才培養水平。
參考文獻
[1]大學思政教學創新性策略分析[A]. 陳玲霞.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十一)[C]. 2019
[2]“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職數學課程的路徑[A]. 范志遠.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卷十二)[C]. 2019
[3]論職業素養導向下高職院校思政教學體系的科學建構[A]. 霍群.2018年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 2018
[4]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財務會計教學實踐探討[A]. 鐘小茜,饒萱.荊楚學術(2020年2月)[C]. 2020
[5]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實踐——以《C語言程序設計》為例[A]. 毛敏.荊楚學術(2020年3月)[C]. 2020
[6]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思政課堂的路徑研究[A]. 張昭奎.荊楚學術(2020年2月)[C]. 2020
[7]高職學生思政教育與職業素質培養融合的路徑分析[A]. 李艷.2019年南國博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一)[C]. 2019
[8]淺談課程思政融入高職婦產科護理課堂教學的策略[A]. 楊杰.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實證研究(二)[C].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