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松
摘要:小學科學教育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它的知識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該基于生活理念開展科學教育,這樣既能夠促進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學知識,更能創設情境讓學生將知識學活并將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基于此,本文以小學科學教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為題展開積極討論,旨在為相關工作人員和研究人員的實際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育;生活化教學
小學科學具有開放性、趣味性、生活性、可操作性,對小學生具有啟蒙意義。由此,教師在開展小學科學教學時,要做好學生成長道路的引路人,推動學生進步。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沒有生活的教育是死教育。新課程理念也強調,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科學學習方式,就是創設貼近小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教學情境。由此可見,生活世界有著小學科學教學取之不盡的源泉,基于生活展開教學,能夠促進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由此,小學科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努力探討如何促進小學科學生活化,積極地到生活中汲取科學素材,引領學生在科學樂園中自由想象、動手實踐,從而讓學生將科學精神種子播撒在生活的土壤上,充分利用生活養分去滋潤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
1 創造生活化教學環境
在傳統的科學課堂上,教授過分重視學習的功用性,忽視了學習氛圍的營造。這樣的教學無疑使得學生無法體會學習的快樂,如此,教師在開展科學教學時,要基于生活,從以下幾個方面打造和諧化情境。首先,促進師生關系的融洽性,使學生在課堂中無拘無束,自由輕松快樂地學習,這樣才能夠促進其思想的交流,讓其更好地表達情感、學習新知。其次,教師可通過適宜的問題打開學生積極思維,促進生生之間思想碰撞,進而促進和諧課堂的打造。
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營養與健康”這一單元時,鑒于此單元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性,書本當中呈現的東西大多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但是平時學生并沒有對相關內容感興趣,從而對食物的關注就很少。由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就可以基于學生學習內容的生活化引領創設情境,以適宜的問題引入課堂,這樣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你們認為生活中的哪樣食物最好吃,早餐、晚餐、午餐通常會吃些什么”,以此了解學生的日常飲食情況。隨后,教師可以抓住課堂中的特例進行分析,進而為學生引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目前有許多同學會只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食物,這種方式會造成營養不均衡,但基于本課的學習,現在請同學們設計一份最佳的食譜”,以此創設探究活動更能夠讓學生去研究關于食物的種類和食物本身的營養,并且能夠結合實際情況,逐步把科學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而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2 挖掘生活化探究材料
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必定要依托探究材料,這是實現科學探究的必要條件。在小學科學課堂上探究材料通常包括一些可觀察的探究材料和實物材料,比如課本、讀物、兒童生活當中常見的一些物品、實驗儀器、電子媒體材料等,教師在教學時適宜地為學生提供這些材料是必要的,這些學生熟悉的材料更能夠輔助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生活之中隱藏許多探究話題,這些話題也可成為探究材料,引領學生進步和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緊抓這些探究材料,進而為了更好地推動學生發展服務。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斜坡的作用”時,教師可以引發學生回顧在日常生活當中,一些工人為了節省力氣會通過斜坡將物品下滑至地面或者其他地方,從而引領學生思考其原理,基于學生的思考,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探究材料斜坡以及小車,引領學生自己借助材料更好地去學習相關知識。斜坡和小車都是學生日常生活當中常見的一些輔助材料,這些輔助材料的引領能夠推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3 開展生活化探究活動
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引領學生走人生活,讓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現象,從而基于學生的發現創設生活情境,以此來引領科學學習。在調動學生生活經驗的同時,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化,以此開設探究性活動,更能夠促進學生思維和科學素養的提升。其次,教師除了引導基于生活探究新知活動外,還要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于生活之中,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積累生活化的學習經驗。所以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新知后,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將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當中去。
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溫度與水的變化”時,就可以基于生活創設這樣的場景,在一個帶蓋子的水杯中倒人熱水,然后將蓋子蓋上,一段時間后將蓋子揭開,并詢問學生杯子的蓋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時細心的小朋友發現“蓋子上有小水珠”,由此,教師就可以抓住此類現象引發學生思考,“小水珠為什么會出現在蓋子上呢?”以此引領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一想,這時有學生想到自己洗澡的時候,也會在窗戶上留下小水珠。教師就可抓住學生的這些生活實際為學生設置探究主題,引發學生思考,“請同學們分成小組,自主探索小水珠的背后有怎樣的知識。”這樣的生活化教學能夠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達到科學教學的目的,能夠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與以往的生活經歷相結合,進而讓學生獲得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4 結束語
簡而言之,小學科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科學教學生活化對學生而言會增加其吸引力。所以教師在教學知識時要實時地基于生活,找到內容,促進學生學習,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提升其科學素養,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為學生以后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慧,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實施[J].基礎教育論壇,2020(11):36-37.
[2]張福鑫,“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實施[J].名師在線,2019(01):45-46.
[3]黃曉紅.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8(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