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應娥
摘 要:生物是初中學生的必修科目,而實驗教學是生物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將實驗教學法運用在生物課堂中,這對于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理解重難點知識、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有重要意義。教師要重視生活性實驗,鼓勵開展小組合作實驗和探究性實驗,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關鍵詞:生物;實驗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性實驗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25-0114-02
初中生物是涉及生命起源及過程的有趣學科,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可以很好地將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然而,由于傳統教育方式的局限性,部分學生在生物學習中并未將知識融會貫通,學習效率比較低。隨著新課改的實行,實驗教學方法在生物教學中得到眾多教師的認可,該教學法可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從而引導學生充分掌握理論知識,為學生的高中生物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本文針對教師在生物課堂應用實驗教學法的意義和措施進行探討。
一、在生物教學中運用實驗教學法的意義
在實驗教學法下,借助各實驗器材、藥品試劑等,教師通過給予學生充分指導,幫助學生分析與探究生物問題,促進學生操作能力與實踐能力的提升。
1.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部分教師受傳統教育方式影響,在生物教學中以灌輸的形式進行講解,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未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與探究能力。這使學生不能真正參與到課堂中,學習主動性受到影響,教學效果難以得到有效保證。而運用實驗教學法進行教學,教師既能夠創新教學方式,又能夠加強師生互動,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表達自己獨有的想法與見解,從而轉變學生在課堂上的被動地位。
2.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重難點知識
生物課包含較多抽象、復雜的知識點,單純的授課并不能讓學生全部消化與吸收。此外,青少年學生的思維發展正處于逐步完善的階段,教師單純的講解往往難以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而教師結合實驗教學的方法進行教學,則能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主觀察與分析獲取知識,這不僅能激發出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還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重難點知識。
3.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青少年學生思維處于活躍階段,對未知事物的探索興趣濃厚,教師在生物課堂中應當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實驗教學法進行教學,這樣可以改變課堂中沉悶無趣的氛圍,還可以帶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課堂充滿活力,教師的教學效率自然能夠得到有效提高。
二、應用實驗教學法的具體措施
1.結合生活實際展開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推進,多數教師已意識到生物教學應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青少年學生正處于對新鮮事物抱有濃烈興趣的階段,因此教師在生物課堂中為學生講解理論基礎知識后,應當結合生活素材,如常見的動植物等展開實驗教學。生活中很多事物與生物有緊密聯系,教師結合生活運用實驗教學法,可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的學習氛圍,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提高。因此,結合生活展開實驗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開闊思路,發散思維。
例如,在蘇教版七年級生物“苔蘚植物與蕨類植物”的觀察實驗中,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區分所學的兩種植物類型,教師在展開課程教學之前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驗活動,帶領學生到植物園或是學校周邊,尋找一些蕨類植物與苔蘚植物,通過實物觀察和講解等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兩者的區別。此外,教師還可以布置“你找到的苔蘚植物與蕨類植物”任務,讓學生根據教材說明、圖片采集苔蘚類植物與蕨類植物,并制成標本。而后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讓學生上臺介紹自己所采集制作的標本,分享自己探究所得與課外活動感想等,最后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這樣不僅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
2.展開小組合作實驗,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由于生物實驗一般較為復雜,且步驟繁多,如果學生在進行實驗時采取獨自完成的方式,一方面學校的儀器設備無法滿足每位學生的需求,一方面學生獨自實驗可能會過度占用課堂時間。這不僅會影響教師教學的進度,也會使學生因不能夠及時完成實驗而產生焦慮的情緒,最終導致整體學習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每位學生的特點和學習成績進行合理分組,這樣既可以節省學校的實驗器材,又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同時還能夠有效減少學生實驗時間。而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逐漸培養并提高團隊協作能力,使生物學習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如在蘇教版七年級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教學中,教師展開教學時可以將優等生、后進生互相穿插組成小組,并讓各小組分別負責不同的實驗步驟,同時在每個小組中選出一名代表負責記錄實驗過程與實驗結果。在觀察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演示實驗中,教師可以讓各小組以抓鬮的方式,分別負責脫去葉片葉綠素步驟、在葉片滴加碘液觀察步驟、總結觀察結果步驟等,讓小組討論“光合作用會產生什么物質,是不是淀粉”,并分析各自在負責實驗步驟中觀察所得現象,最后得出結論,匯總后向教師匯報。這樣的合作實驗方式不僅能夠讓全體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實驗過程中,還能夠讓學生在實驗中發揮各自的特長。在學生合作實驗過程中,大家彼此協助,互相交流,使班級內的學習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和融洽,也使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得到提高。
3.設置探究性生物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課堂實驗的重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其通過整合資源、合理規劃流程來發現事物的本質和原理,所以該教學方法更加重視實驗的過程。因此,教師展開實驗教學時,不應過度干涉學生的思路,可以在學生進行實驗前與進行實驗時給予必要的引導,提高學生自主思考與分析問題的能力。通常學生對動手實驗的過程會抱有極大的興趣,教師可借助學生這一普遍的心理,設置探究性的生物實驗,并以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生物實驗探究,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還能夠讓學生有足夠的獨立思考與分析問題的空間。學生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展開生物探究性實驗,既可以提高動手能力,又能夠增強創新能力。
例如,對于蘇教版七年級生物實驗“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教師可為學生準備好實驗對象、實驗器材(培養皿、黑紙、硬板紙、紗布、燒杯等),課前播放鼠婦的簡介視頻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并提出問題:“大家根據剛才的視頻思考一下,光會對鼠婦造成影響嗎?若是有影響,那會是什么影響呢?”而后學生帶著問題,使用現有的實驗器材來設計實施生物實驗。教師在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可以進行有效引導:“當你們將黑紙覆蓋在器皿上的時候,是代表著什么環境?除了現有的實驗方法,大家還有其他實驗方法可以探究光對鼠婦的影響嗎?是否也與環境有關呢?”教師以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實驗,可以帶動學生積極思考與分析,還可以延伸一些課外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結束語
總之,實驗是生物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科學、合理的實驗教學不僅可以增加生物課堂的趣味性,還能激發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開展實驗,要積極展開小組合作實驗,要適當設置探究性實驗,從而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素養,把生物教學提高到一個新層次和新境界。
參考文獻:
[1]白海俠.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狀及其改進[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7(09).
[2]張教軍.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天津教育,2019(24).
[3]林媛媛.應用微視頻改進初中生物實驗教學[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