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義
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科目,同時還能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等,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作為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改變思維,應用科學的閱讀教學法對學生展開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也是語文教師當前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革新思維;展開訓練;教授方法
閱讀教學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形成小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基礎,也是母語教學的主要載體。可以說,閱讀教學比重大、用時多,任務重,其教學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可是令人遺憾的是,我們花費如此多的時間進行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前的教學效果卻不甚理想。幾年前,某個小語教研室對小學語文閱讀課的“課堂教學效率”作了專題調查。他們到不同學校隨機選擇三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讓他們在規(guī)定課文的教學之前和教學之后完成同一份檢測試卷。任課老師不知道試卷的內容,完全按照常態(tài)進行該課的教學。調查的結果是:表中的數(shù)據(jù)讓我們異常清晰地看到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低下。我們的語文老師也滿腹疑問,自己每天辛辛苦苦地備課,認認真真地上課,全身心地投入付出,為什么會得到這樣的結果?閱讀教學效率的低下,究竟是何原因?要想上好一堂課,無非要思考三個問題: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得怎樣。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我認為教學內容(即教什么)更為重要。一堂語文課,如果教學內容有問題,那么不管這位老師教得如何精彩,這堂語文課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
一、在閱讀中生活
(一)在閱讀中觀察生活
文學作品是生活的濃縮與投影,教師要想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就需要引導學生透過文學作品來觀察生活和品味生活,將實際生活與文學作品相聯(lián)系,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生活化。例如,在《葡萄溝》一文中,作者通過自己對新疆吐魯番葡萄溝不同月份景色的觀察與描寫,向讀者展示了葡萄溝的美景和美食,使沒有去過葡萄溝的人,不禁對這個地方心生神往。然而,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景色和特產,尤其是農村地區(qū),隨著季節(jié)的交替與氣候的變更,也為我們帶來了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瓜熟蒂落、銀裝素裹等美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仿照文章的思路和結構,從文學的角度對家鄉(xiāng)的美景和特產進行細致的觀察與描述,將閱讀教學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生活化和本土化。
(二)在閱讀中演繹生活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課文都是通過身邊的小事反映現(xiàn)實生活與真實情感,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采用情境教學法,根據(jù)文章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熟悉且真實的教學情境,從而拉近語文與現(xiàn)實的距離,實現(xiàn)生活化閱讀教學。例如,在《祖父的園子》一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如下方式開展情境教學:首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其次,讓學生根據(jù)文章內容自主作畫,通過畫作體現(xiàn)自身對文章的理解,深挖文章內涵;最后,讓學生以《我家的菜園》為題,口頭作文,升華文章的主旨。通過情境教學,實現(xiàn)由課文內容到生活實際的過渡,使學生在閱讀中演繹生活,在生活中品味閱讀。
二、傳授給學生閱讀學習的方法
要想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質量,作為新時代語文教師,就要精準地把握教材,不要把教材當成傳統(tǒng)的教科書,在教材的條條框框中進行教學,而要學會在教學中活用教材、用活教材。比如,為了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在了解了教材內容后,根據(jù)寫作手法和描寫對象的不同,把課文分為寫景狀物類、寫人記事類、古詩、說明文、含有哲理的課文等等。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jù)不同類型的課文,把不同的閱讀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用適當?shù)姆椒ㄈラ喿x相應的課文,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同時也能讓學生掌握閱讀學習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閱讀“寫景狀物”類的文章時,就要引導學生先讀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再根據(jù)課文的內容掌握課文的寫作順序。同時,在讀課文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明白作者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最后,根據(jù)內容使學生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句子、詞語、段落,了解文章的情感和主旨,也就是中心思想,同時對課文的重點詞、句、段反復朗讀去體味感情,這樣才算真正掌握了、學透了。再比如,在引導學生閱讀學習“寫人記事”類的文章時,首先我讓學生通讀課文,讓他們通過閱讀看看課文中通過什么事寫了什么人。然后,讓學生再讀課文,把握課文的敘述順序,掌握課文的寫作脈絡和寫作線條。第三,還是閱讀,讓他們在閱讀中,從詞、句、段中想想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語言、外貌、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特點,來進行敘事的,突出中心點。最后,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抓住課文的情感和思想,掌握課文或文章的中心思想,就算完成了對文本的閱讀、學習。綜上所述,要想讓學生熱愛語文、學好語文,培養(yǎng)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和興趣是主要的途徑。希望我們一線的語文教師能夠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在課堂教學中大膽創(chuàng)新,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把語文閱讀教學當成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契機,從而開啟更多更好的教學思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為語文教學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研究[J].王文榮. 才智.2019(24).
[2]提高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李英.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