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超

【摘 要】 目的:分析老年危重癥患者心衰發病特征及相關危險因素。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老年危重癥患者中選取400例,起止時間是2017年3月~2019年12月。按照是否心衰分為2個小組:心衰組200例,無心衰組200例。回顧分析患者的一般資料,由高年資醫生采用統一標準進行查閱記錄,對比心衰組和無心衰組的資料,總結心力衰竭的特點和危險因素。結果:心衰組和無心衰組患者在年齡、冠心病、瓣膜性心臟病、糖尿病、腎功能不全、急診手術上差異顯著(P<0.05)。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冠心病、瓣膜性心臟病、糖尿病、腎功能不全、急診手術是老年危重癥患者心衰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老年危重癥患者心衰發病危險因素多,積極治療基礎疾病、改善腎功能、減少急診手術,可以降低心衰發病風險。
【關鍵詞】危重癥;心衰;發病特征;危險因素;基礎疾病
【中圖分類號】R69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129-01
心衰是各種原因導致心臟泵血功能受損,心排出量不滿足身體的代謝要求,從而表現出呼吸困難、活動受限、體液潴留等癥狀。在ICU病房內,老年危重癥患者容易發生心力衰竭,不僅影響正常的治療,還會提高死亡率[1]。明確老年危重癥患者的發病特征和危險因素,能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基于此,文中選取400例患者作為對象,現將資料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基本信息
在我院收治的老年危重癥病例中選取400例,起止時間是2017年3月~2019年12月。按照是否心衰分為2個小組:心衰組200例,包括男性117例(58.5%)、女性83例(41.5%);年齡位于42-87歲,平均(77.3±6.2)歲。無心衰組200例,包括男性125例(62.5%)、女性75例(37.5%);年齡位于41-89歲,平均(72.8±5.9)歲。
1.2納排標準
(1)診斷標準:依據《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2],經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確診。(2)納入要求:年齡大于60歲,ICU入住時間超過3天;知曉本次研究,依從性較好。(3)排除的患者有:病歷資料不全;精神病史或認知障礙;合并嚴重肢體疾病等。
1.3方法
回顧分析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既往病史、相關危險因素等。由高年資醫生采用統一標準進行查閱記錄,對比心衰組和無心衰組的資料,總結心力衰竭的特點。
1.4統計學處理
利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計數類資料以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類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危險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心衰發病的單因素分析
結果顯示,心衰組和無心衰組患者在年齡、冠心病、瓣膜性心臟病、糖尿病、腎功能不全、急診手術上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心衰發病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冠心病、瓣膜性心臟病、糖尿病、腎功能不全、急診手術是老年危重癥患者心衰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1
3 討論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成人群體中心衰患病率為0.9%,且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70歲以上患病率超過10%[3]。在發病原因上,心肌病變、心臟負荷過重、心室前負荷不足是基本病因,誘發因素包括感染、心律失常、情緒激動、體力消耗、用藥不當等。老年危重癥患者中,心衰的特點是僅有少數患者左室射血分數低于40%,多數患者的左室收縮功能正常;男性所占比例更高;患者心衰發病突然,且合并基礎疾病[4]。由此可見,左室收縮功能正常的高齡、男性患者,應該引起足夠重視,積極防治心衰,保護生命安全。
為了探究心衰的危險因素,文章以400例老年危重癥患者為對象,結果顯示心衰組和無心衰組患者在年齡、冠心病、瓣膜性心臟病、糖尿病、腎功能不全、急診手術上差異顯著,且冠心病、瓣膜性心臟病、糖尿病、腎功能不全、急診手術是獨立危險因素。①冠心病、瓣膜性心臟病等心臟疾病,是心衰的主要病因;②糖尿病會導致心肌病變,且好發于中老年人群;③腎功能不全患者發生心衰后,對心衰治療的敏感性降低,因此預后較差;④急診手術會產生應激反應,因手術準備不充分而增加手術風險,也是心衰的發生原因之一[5]。
本次研究的不足之處,一是患者的資料來源于病例記錄,入選患者的代表性存在局限;二是部分心衰患者沒有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提供的心衰特征證據有限。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完善。綜上,老年危重癥患者心衰發病危險因素多,積極治療基礎疾病、改善腎功能、減少急診手術,可以降低心衰發病風險。
參考文獻
[1] 翟書敬.危重癥患者心力衰竭特征及危險因素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2):48.
[2]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2):98-122.
[3] 任怡輝,郭杏花,賀小武,等.2009—2018年登封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特征趨勢及院內死亡危險因素分析[J].海南醫學,2019,30(18):2322-2326.
[4] 張鵬,劉曉明,許抗抗,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發生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分析[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19,37(5):480-484.
[5] 湯會.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流行病學特點及影響其預后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外醫療,2017,36(2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