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誼
【摘要】歷史教學方法豐富多樣,小組討論法是常用方法之一。小組討論法非常適合歷史學科的特點和規律,對提升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激化學生對學習歷史的動機,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有著積極的功效。
【關鍵詞】中學歷史 ? 討論法
新課改倡導啟發式、討論式和參與式的教學方式,對中學的歷史教學方法的指明方向,開辟道路。本文就歷史討論法相關理論以及其在中學歷史的教學具體運用進行討論。
一、歷史小組討論法的基本理論闡述
1.歷史小組討論式教學法的含義
歷史小組討論式教學法是指以教師為主導,在教師的引導、組織、參與下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對要解決的歷史問題展開討論,共同分享,互相批判對歷史問題的觀點,以此來實現歷史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2.歷史小組討論式教學法的特征
小組討論式的主要特征表現為交互性,對歷史問題,學生敢于表達自己觀點,敢于基于自身歷史知識否定、質疑或者肯定其他同學的觀點。討論過程不僅僅限于學生之間,也能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發生。歷史小組討論式教學法對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都要求比較高的要求。
3.采用小組討論式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教學需要分析。采用課堂歷史討論式教學法時,教師先要考慮一系列問題:教師和學生是否具備相當的歷史討論式教學法的知識和方法?教師是否能駕馭歷史討論課程并提供有效的指導? 要求討論的歷史問題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并具備成為課堂討論對象的價值性?教師應當盡可能全面地考慮上述問題,為課堂討論的開展做好充分準備。
(2)歷史課堂討論的內容務必要符合歷史課程標準,教師要根據教學三維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確定明確的學習目標,要有助于學生歷史認識、理解、應用能提升,有助于歷史教學目標(三維目標)的全面落實,要符合學生實際,膚淺的內容會使課堂討論流于形式,艱深的內容會使課堂討論失去生氣。
(3)歷史課堂討論的問題精挑細選。課堂討論的問題必須富有挑戰性、趣味性、啟發性、哲理性、探究性、批判性,能激發學生討論的動機。一般來說,歷史課堂討論的問題應具備如下特點:平中見奇,刺激興趣,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舉綱張目,享受樂趣,能幫助學生知識建構;深化認識,感受成功,能培育學生探究能力水平,符合教材的結構特點,能最大
(4)歷史課堂討論的方式要優化課化認識,感受成功,能培育學生探究能力。課堂討論所選擇的方式,要能與內容、時機掛上鉤,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符合教材的結構特點,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獲得最大的討論效益。為此,教師首先要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使自己具有創造性工作的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5)歷史課堂討論的過程要堅持民主性、全面性、有效性和鼓勵性的原則。①民主性是指教師要為課堂討論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民主氛圍,讓學生心情愉快、思維活躍、無拘束、無畏縮地表述自己的見解,尊重學生的智能、情感和志趣,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施展思辨才華。②全面性是指課堂討論必須全員參加,要面向全體學生,討論的內容、方式要照顧到各種學習水平的學,促進全員參與。③有效性是指教師要精心設計討論的問題,使學生各得其所,全面地、多角度地思考討論問題,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④鼓勵性是指在課堂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傾聽其意見,追蹤其思路,鼓勵其信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爭取最佳的討論效果。教師要做討論的示范,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起到引領學生思維的作用,讓學生體會到在教師引導下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以上理論,以《雅典民主政治》為例設計歷史討論法的教學案例分析
老師在設計“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教學方法時,準備采取小組討論的形式,將討論題目與教學主要內容結合起來,通過學生間的“爭鳴”和自己的點評總結,形成本課的主要知識框架和應重點掌握的內容。為此,老師在網絡上搜集大量與雅典民主政治有關視頻、圖片和文字材料,整理后裝訂成冊,在上課前發給小組成員為上課討論做好充分準備。老師還為每個小組設計一個四個討論題目,如“為什么古代雅典會形成民主政治”“古代雅典民主制度有哪些歷史影響”“如何正確評價雅典民主政治”“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比較”。老師在做好這些準備工作后,期待正式授課的來臨。
老師在對《雅典民主政治》相關問題的具體實施中,在討論中引導學生不要拘泥于教材的觀點,應該有自己的觀點、見解。如討論“為什么古代雅典會形成民主政治”主題時候,首先對課本的觀點進行總結從地理上是海洋文明,政治上是城邦政治、思想是人文主義;其次,拋出設問,除課本觀點外,還有哪些原因。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并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積極思考而得出,亞非文明對古代雅典政治的起到不可或缺的影響。
老師在討論結束后,引導學生積極總結反思。討論中學生的主體性有沒有得到充分得我發揮?小組討論的每個學生有沒有都參與討論過程?討論中有沒有體現民主原則?
案例解讀
1.案例分析
老師在準備“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授課內容時,因其內容的單一性和基礎性,選用小組討論法作為主要授課方法的做法是合理的。老師希望借助“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的形式,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體地位,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其做法值得提倡。老師借助網絡準備了豐富的討論材料,說明其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和分析,準備的問題也符合教學三維目標中的“知識與能力”要求。老師在正式授課時,精心做好課堂導入,盡快地讓學生對討論內容產生興趣,增強學生參與討論的動機。
2.案例拓展
這則案例是老師課前準備的相關內容,重要的教學活動內容尚未展開,偶發多變的歷史課堂需做好相關的教學情況預案,處理突發事件。此外,王老師在組織小組討論時,需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做好分組工作,做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針對不同的討論意見,要予以同樣的尊重,切忌為了完工作壓制不同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