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強
摘要: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等問題。針對現狀,迫切需要社會,學校,政府等拿出切實行動來支持留守兒童。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對策
一、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
(一)教育上過分依賴于學校
在教育上重智輕德,重身輕心。學校、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不夠,缺乏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在理論和實踐上的指導,使得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找不到正確的方向,農村家長過分依賴學校,認為自身能力有限,只要把孩子交到學校就放心,削弱甚至放棄自身應盡的教育職責。另外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身體好、學習好才是最重要的,忽視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智育上,又過分關心分數,分數代表一切,忽視孩子智力開發和創造力的培養。這種不健全的教育觀念更加使得留守兒童在成長中出現的心理、行為習慣等系列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占據了一定比例
留守兒童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習興趣不大,基礎知識不扎實,自我約束力差,缺乏進取心,學習成績與非留守兒童相比普遍偏低.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不在身邊,對留守兒童學習方面的幫助和監督大大減少,使孩子在學習方面處于一種無人過問的狀況。學好了,沒人夸;學壞了,無人罵。漸漸使孩子對學習產生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學習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為開始出現偏差。通過走訪學校的班主任,做了一個統計留守兒童中成績優秀的不足5%,且70%以上的成績中等或偏下,有25%學習成績較差。留守兒童在全校學困生中的比例占80%以上。
(三)監護中存在的問題多
留守兒童一般由爺爺奶奶照顧,由于監護人對孩子的學習介入很少,尤其是祖輩作為一個特殊的監護群體,這些人普遍年齡大、身體差,教育觀念陳舊,加之他們還要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管理上弊端較多。家庭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初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兒童。
從上面的簡單說明我們可以看到,出現在農村留守兒童身上的問題很多,也很嚴重,已經不是個別人的問題了,而是關系到一個人數達2300多萬的群體的問題了,而且這個群體還在不斷壯大。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他們身上出現的問題,使他們在平等、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二、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建議
(一)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
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已經把寄宿制建設納入學校基本建設的規劃,作為一項民心工程與和諧工程,在財力、人力、物力上加大投入,擴大寄宿規模,改善住宿條件,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寄宿便利,使他們能夠無條件地申請寄宿,使寄宿學校變成留守兒童的家園。作為我鎮學校就在鎮實驗小學實行寄宿制,并且從2019年開始,我縣小學推出了課后延時服務。這樣可以較好解決留守兒童心理無人疏導、學習無人輔導、校外活動無人指導及往返學校安全等問題。
(二)加強學校工作,關注留守兒童
針對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普遍偏差的現狀,有計劃地著重開展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幫扶活動。同時學校是兒童教育的主要陣地,又聚集大量教育人才資源。對于農村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學校除了知識的傳授和學業的管理外,要給他們更多的心靈關懷。學校要爭取配備心理老師,通過開設心理健康的教育課,對留守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輔導,為他們創造平等和諧的心理交流的環境,要豐富課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兒童參加文明健康的活動,讓他們融入集體之中,消除他們的孤獨感和自卑感;重視辦好農村家長學校,定期與留守兒童外出的父母、臨時監護人聯系溝通,指導他們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建立關愛幫扶制度,在學校確立重要幫扶對象,配備幫扶教師,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設置“親情電話”,向留守孩子及家長和臨時監護人公布班主任與任課教師的電話號碼,加強學生、家長、監護人和教師四者之間的聯系。
(三)學校要以班級為單位,建立“留守兒童”成長記錄檔案。學生一入學班主任老師應對全部留守兒童的生活、思想、學習和家庭教育情況進行調查摸底,逐一登記造冊,建立了反映其進步與不足的成長記錄檔案,并實行動態跟蹤、及時歸檔、分類管理、信息共享的工作程序。根據檔案記錄情況,定期進行分析,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成長脈搏,有的放矢地作好工作。可以清楚地知道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的基本情況以及留守兒童在外父母的去處和聯系辦法。在此基礎上實現學校與臨時監護人、法定監護人和社會的密切配合,根據每個留守兒童不同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
農民工及其子女是一個特殊的龐大的群體,打工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當前農村和城市義務教育中的難點之一。作為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不僅關系到留守兒童自身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到廣大農村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穩定,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社會、學校要為千千萬萬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創造條件,要充分協調和發動政府、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力量,共同關注并切實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更好地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構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麗麗.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監護制度研究[J].法制博覽.2015,(24):215,214.
[2]吳宇新.農村留守兒童監護現狀及法律問題研究[J].職工法律天地.2018,(4):269.
[3]劉詩波,鄭顯亮,胡宏新.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功能補償探索——以江西A縣B小學的實踐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