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茵
摘 要:充分調動學生情感體驗,是為了創造出具有自主、互助氛圍的美術課堂,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一個良性循環的學習環境中快速成長。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三種能力:增加閱讀,豐富情感體驗;學習品鑒,感受情感多維;深入生活,拓展情感深度;深入生活,拓展情感深度。使學生在增進情感途中,學會了美術表達、學會創作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習美術的熱情,提高繪畫表達能力,也提高了創作意識。
關鍵詞:情感體驗;情感深度;情感表達;美術課堂
藝術向來是感性的,它不像數學那么精確,它是隨時隨地有感而發的。作為一名小學美術老師,我時時叩問自己,應如何將這美的藝術傳達到學生的內心?它是這么溫柔的一門學科,從來不偏愛某一個孩子。只要你有感觸,只要你有筆和紙,便隨時可以分享“美術”。但在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偏科”的學生,他們喜歡這個課題,不喜歡那個課題,所以即使是同一個學生,在興趣導向的影響下所創作的作品也是良莠不齊的。是什么導致學生興趣的動蕩呢?為了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經過幾次的教學研究后,總結出以下幾點對策:
一、增加閱讀,豐富情感體驗
相比繪畫的技巧,我更關注學生的感受。一張畫是否動人,并不在于完美的構圖、流暢的線條或者精彩的用色,更在于學生們下筆前,腦海里那些靈動的故事。從他們的表情里,你是可以看到的,也許他們由于繪畫不夠嫻熟等等問題,無法詳盡地表述,但在那些稚拙的畫面里,你總可以找到諸如此類的感動。這大概才是學習美術之于學生的意義,也是教師在教學中成功引導的例證。我們不該大肆鼓勵學生將直線畫得盡可能直,將圓畫得盡可能圓,以此來求得“美觀”和“合理”,這畢竟是機械的、沒有情感的,藝術何嘗不是在感性世界里的探索,也許鼓勵他在“亂”中找到美,還能成就一代“梵高”呢!
我曾在同一個班教授過三課時《有趣的生肖郵票》一課,探索學生的情感對于繪畫的推動力。第一課時,簡單地講述了十二生肖,并分小組指定學生繪畫生肖,學生們陷入困惑,“老師,我不會畫。”“老師,我能臨摹書本的生肖嗎?”他們毫無想法,也抓不住生肖的特點,最終畫得較完整的那幾張作品都是學生從書本里找出幾張圖拼拼湊湊勉強成畫的,學生能做到最大限度的創作就是臨摹;第二課時,我聲情并茂地講解了其中幾個生肖的故事,并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生肖進行繪畫,于是我發現,學生們大部分都以我講述的生肖進行繪畫,但在此基礎上有了自己的看法,在繪畫出生肖性格之余,還有了自己的聯想。可見學生對課上講述的生肖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體會,他們創作的出發點是情感使然;第三課時前夕,我讓同學們搜集其他生肖故事于本課進行分享,同學們都繪聲繪色地講述,課堂氣氛熱烈。當大家都了解完全部生肖故事后,第三次進行繪畫時,就是另一種場面:“老師,我可以將幾種生肖融合在一個畫面中嗎?我想表達一個故事情節。”“老師,可以用剪紙的形式來表現嗎?”“老師,我有一個很好的想法...”學生們都表現出了巨大的創作動力,不僅能很好地表現畫面內容,而且內容之豐富出乎意料。他們不僅能很好地表現生肖性格,描繪生動有趣的畫面故事,更能用自己喜歡的媒介進行創作,形式多樣。
二、學習品鑒,感受情感多維
學習名畫表達情感的繪畫方式,是通往自主創作的必經之路。因此,不管是哪個學段,鑒賞課是最難攻克也是最應該攻克的課題,它往往放在每一冊的開篇,可見其地位。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認識中國畫》一課,這一課的內容非常豐富,就國畫三大科目、畫法、文房四寶、墨分五色、詩書畫印等內容融合在一課中,如何向學生有效地普及這么密集的知識點讓我對教學有了新的感悟。鑒賞課對學生來說一種“枯燥”的課,為了打破枯燥,可以巧用書本插圖。
課中《韓熙載夜宴圖》區別于本章其他繪畫作品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的故事性,顧閎中受皇命于韓熙載家中求實南唐官員韓熙載紙醉金迷的歌舞生活,畫面前后連貫、節奏緊湊且情節起伏,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使人仿佛身臨其境,以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勾起了學生鑒賞國畫作品的興趣,元代詩人畫家的《墨梅圖》是典型的詩書畫印一體的名作,一支遺世獨立的墨梅,剛強堅毅的模樣,我們不僅感受到了畫中墨梅的清新高雅,也體會到畫者不媚俗的高尚情操。
三、聯想體會,專注情感表達
印象派畫家莫奈的《睡蓮》神秘朦朧,水光花影,斑駁閃耀,不由得讓人想起“接天蓮葉無窮碧,印日蓮花別樣紅。”的詩句,站在畫前,似有微風撲面,宛如能聞到荷花清香。但細品印象派的畫作,皆是不求形似,專求神似的。
刻意追求形似,這樣的問題在小學中高學段尤為突出,越是“摳形體”,畫面就越是生硬,畫面越是生硬,學生就越是無從下筆,從而失了興趣。但這也不意味著教師在指導和評價學生作品時只求神似,形體不準確就可以放任。而是,如果學生的作品中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那就應弱化形體,以幫助學生表達情感為前提去完成作品。
四、總結
以上這些研究對策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去之后,學生在課堂表現中更加專注,在繪畫創作中展示了極高的熱情,表現主題的切入點也更加多樣化。他們在接觸到課題之前會展開大量的資料收集,接觸課題后會積極地聯想和拓展,甚至還學會了交流與合作,他們熱衷于傾訴自己的想法也不斷地汲取他人的想法來豐富自己的畫面。這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繪畫的表達,也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同時使美術課堂形成一個自主、互助、有愛的氛圍,學生在這樣一個良性向上的環境中得到了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