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菲 翟玉萱 佟歐 梁建坤 史智慧
關鍵詞:理工類;課程思政;評價模式
“培養什么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我國當代高等教育事業面臨的根本問題,也是實現教育強國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高等教育的課程思政工作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高校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為達到這一目標,高等教育要逐漸實現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轉變,打破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隔絕的“孤島效應”,在各學科通識課程、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全方位實現“教書”與“育人”的協同與統一。
近年來,很多學者對教師普遍認為課時緊、內容難、任務重,思政元素融合難度高的理工類課程思政建設從教學內容、教學設計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王慧等針對傳統數學分析課程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評價機制三個方面探討了數學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的途徑。潘鶴林等針對化工原理的課程思政教學,從教師培養、教學內容改革等方面進行探索,為理工科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邵煜提出理工類專業課應挖掘更多的精神養料,培養學生的專業情懷,結合課程具體內容進行系統化的課程思政教育。
通過不斷的研究與實踐,高校教育工作者逐漸明確了理工類專業課的課程思政建設要在堅持專業知識系統性、科學性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在原理、方法、知識背后隱藏的倫理道德與人文素養等思政元素,建設專業知識與思政育人深度融合的新時代理工類專業課程。
然而,理工類專業課具有很強的知識性與專業性,使其在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的評價上存在很多困難。理工類課程思政建設既要保障專業知識的教學質量,又要兼顧思政育人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學管理人員以價值觀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為目標,全面、科學地制定適用于理工類課程思政建設的評價模式。
課程評價是課程質量保障的基礎。通過課程評價能引導課程建設的方向,及時發現課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提高課程思政建設質量提供保障。理工科課程思政建設應以價值引領知識教育為根本,以一流課程建設為契機,以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引領,從思政融合度、師德師風、教學效果三個維度構建理工類課程思政評價模式。
思政融合度是對課程的教學大綱、教案和教學課件等教師組織教學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教學文件的評價。教學大綱是一門課程教學內容、體系的總體指南,是課程建設的根本依據。課程思政建設必須先從教學大綱的修訂開始,明確課程要實現的思政育人目標和任務,以專業知識為載體,將職業素養與責任意識教育、創新能力與愛國情懷培養植入課程教學體系。在教案中更應結合專業知識,將思政元素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等多方面進行精心設計,為課程思政達到既定目標提供重要保障。教學案例的選取是否與思政元素能夠巧妙的融合,教學環節的設計是否實現了思政教育與知識教育的統一,教學方法是否會讓學生在對專業知識有更清晰理解的基礎上也深刻感受到潤物無聲的德育教育。這些課程頂層設計是否科學合理,對課程思政建設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組織答辯、專家打分、邀請思政專業教師評議等多種方式對課程思政的融合度進行定性、定量的評價。
師德師風是對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自我素質的評價。高校教師在課堂的言行中更應率先垂范,積極傳播正向的價值觀和理念。要將思政育人落實在課堂的細微之處,將每一次充分的課前準備、將對學生的耐心答疑、將對課堂的守時等這些細節,看作是在常規教學中潛移默化的課程思政,更是對學生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最直接的培養和教育。可以通過在優化學生評教的指標體系,將日常教學的師德師風細節納入問卷調查,也可以通過授課教師的自我評價,促進教師查擺問題,尋找差距。
教學效果是對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的最直接的評價。在以成果為導向的課程思政建設中,在保障專業知識教學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做到專業知識與思政育人相互協同、彼此促進,是開展專業課課程思政的重要目的,更是評價課程思政建設效果的重要依據。教學效果的評價可以從學生成績、課堂參與度、專業能力提升等多維度,通過成績分析、問卷調查、學生專業課感悟、督導點評等多種方式進行定性、定量的評價。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理工類課程專業教師不僅僅要進行專業知識的傳授和能力培養,更要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對學生的價值塑造。只有建立科學、全面,適用于理工類課程特點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才能助推高校的育人課題快速走出孤島,保障課程思政建設的成果落地,讓教師實現從教書到育人的角色轉變,做到思想上傳道、知識上授業,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廖春艷, 趙艷輝, 唐偉國.“課程思政”視野下《數學分析》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 科技視界, 259(01):137-139.
[2]潘鶴林,黃婕,吳艷陽,劉玉蘭,朱憶天.理工科專業基礎核心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以化工原理課程為例[J].大學化學,2019,34(11):113-120.
[3]邵煜.高校理工類專業課程融入課程思政理論的探索——以《數據結構》課程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9(03):256.
[4]吳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基礎”課教學探究[J].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2017(04).
[5]柴月姣.關于高校課程建設問題的探討[J].山西教育(管理), 1998(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