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梓雅
關鍵詞:烏合之眾;關鍵意見領袖;消費者集群化;傳播;營銷
前些年,每個微信用戶應該都有一個共同的微信好友——“微商”。隨著消費者消費觀念的升級和理性化,從“微商”“代購”到“微博大V”,再到“直播間主播”“抖音網紅”,如今的消費市場已進入到網紅“帶貨”的新階段。筆者認為,“網紅”一詞過于寬泛且褒貶不一,因此借用營銷學上的“KOL”概念更為貼切。
關鍵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簡稱KOL)通常被定義為:擁有更多、更準確的產品信息,且為相關群體所接受或信任,并對該群體的購買行為有較大影響力的人。與傳播學所研究的“意見領袖”概念不同的是,關鍵意見領袖通常是某行業或者領域里的權威人士,他們不依賴自身活躍度也容易在信息傳播過程中被識別出來。
“Oh my god!”,“太好看了吧,買它!”相信大家對于“口紅一哥”李佳琦并不陌生。他在直播中打敗馬云,5分鐘賣光了15000支口紅,這個紀錄至今沒人能打破。2017年12月李佳琦入駐抖音,兩個月的時間漲粉1300萬。從月入3000元的“柜哥”,到年入千萬的超強“帶貨”KOL,李佳琦僅僅用了2年。
以李佳琦為例的KOL身邊聚集了大批的“剁手黨”,試色視頻加上獨具特色的推廣口號,使得這些人自動聚集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將被推薦的產品庫存席卷一空,商品售后評論區隨處可見“我是看李佳琦視頻種草的”等表達。根據消費者的購買反饋來看,對于這種洗腦式的“帶貨”現象,大家褒貶不一。更多的人認為:“跟風買了一大堆東西,但沒有幾樣是真正適合自己的。但每次點開視頻,又忍不住想買買買!”
那么,這種消費者群體是出于何種心理聚集起來的呢?又是什么原因讓人在理智與沖動之間搖擺不定,并最終沖動消費的呢?
勒龐認為:“聚集成群的人,他們的感情和思想全部采取同一個方向,他們自覺的個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種集體心理?!痹诩w心理中,個人的才智和個性被削弱,無意識的品質占據主導。他筆下的“集體”與“消費者集群”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同之處在于,“消費者集群化”更傾向于消費者積極主動地尋找并加入群體。
群體接受信息并采取行動。KOL對某類產品較之群體中的其他人有著更為長期和深入的介入,因此對產品更了解,有更廣的信息來源、更多的知識和更豐富的經驗?!敖涷瀻缀跏俏ㄒ荒軌蜃屨胬碓谌罕娦闹欣喂躺挠袖N手段?!毕M者雖然有各種購買意愿,但卻由于缺乏經驗而不能使其堅定,因此很容易接受KOL的暗示甚至明顯的推銷。
“他們采取勒龐所說的‘斷言‘反復強調‘感染等方式方法, 將營銷者個體的聲音轉換為消費者的聲音?!焙啙嵱辛Φ馁u貨文案,以最接地氣的口頭禪,瞬間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同時還能讓粉絲們產生場景化聯想,這是消費欲望進入群眾頭腦的最可靠辦法之一。“拿破侖曾經說過,極為重要的修辭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重復。”洗腦式的重復使斷言在頭腦中生根,并最終使人們把它當作已經證實的真理接受下來。最終消費者被產品“圈粉”,并在潛意識下付諸購買行動。
消費者主動融入相似群體。每個品牌總會有他相應的網絡社區官方賬號,例如微信、微博、抖音、小紅書等。隨著大數據的普及,算法推薦將受眾包裹在“信息繭房”中,擁有類似品味的消費者可以輕易找到自己的小群體,由此,“抱團”交流的集群化便開始了。
當消費者加入了消費集群后,他們便擺脫個體的孤獨和無助,并在其中獲得安全感。在相互肯定和贊美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另外,消費者若對產品的質量、使用方法等存在不確定,則更會促使他們尋求集體的幫助,并且一旦消費品出現問題之后,集體聲音的威力總是大于個體的聲音,個體消費者可以躲在群體身后,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KOL充當群體領袖?!爸灰幸恍┥锞奂谝黄?,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都會本能地讓自己處在一個頭領的統治下,一群人就像溫順的羊群,沒了頭羊就會不知所措?!弊孠OL具備群體領袖能力的特征,除了上述的經驗豐富之外,還有以下兩點:
第一是人際溝通能力強:他們較常人具有更強的社交能力和溝通技巧,積極在各類活動中高談闊論、結交朋友,因此更為合群,對他人有強大的感染力,成為群體的輿論中心和信息發布中心,李佳琦的文案出口成章,每個字都直戳人心,仿佛不買下這個產品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損失。
第二是觀念開放:他們嗅覺敏銳,接受新事物快,緊跟時尚、流行趨勢的變化,總是優先使用大量新產品,是營銷學上新產品的早期使用者。李佳琦在測評口紅時會將色號對應推薦給適合的明星,將每款產品印上明星標簽,利用“明星效應”提升時尚度和影響力。成名之后,他還與當紅明星隔空互動、合作直播,實現共贏。
至此,在KOL的刺激下,消費者完成了集群化,并處于自愿被領導地位。消費者集群中的夸張、暗示、傳染等又進一步促使消費者二次消費、多次消費。集群的存在也為營銷者提供便利,根據消費者的集中反饋,營銷者可以更精準地傳播商品信息。
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指出,當前人們已經從物的消費轉向了符號的消費。當人們購買物品的時候,第一眼注意的不是它的保質期、性能和功效,而更多的是它的品牌,即“符號”。符號越來越多地領導著人們的消費取向,符號也更多的成為各個階層劃分自己等級的標志。
如今,消費者追求的時尚被大大符號化,人們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個性,無法準確定位真實的自我需求。在同一個消費者集群中,人們對同樣的商品表現出喜好,認為必須擁有某樣東西才能證明自己的某種獨特身份,這也正好滿足了勒龐筆下的“群體”的特征:聚集成群的人感情和思想全部采取同一個方向,自覺的個性消失,形成一種集體心理;在同一個群體中,所有人都有著共同的感情和目標。
辨別消費者集群后,或者說將消費者標簽化后,就應該有針對性地開展傳播和營銷。
口碑式營銷。由于群體易受暗示和傳染,所以受眾更會選擇有口皆碑的產品,以電視劇、電影和綜藝節目為例,很多觀眾是被社交平臺上的“安利”所說服的。如果再加上病毒式傳播,例如頻繁登上微博熱搜榜,朋友圈的刷屏等等,觀眾會更快跟風加入,即使尚未融入集群,但也會使該產品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付出足夠的注意力,成為潛在的消費用戶。
信仰式營銷。消費者集群化的一個結果就是粉絲團體的形成,例如“果粉”是蘋果粉絲的代稱,“米粉”是小米的追捧者,這些忠實粉絲活躍于線上線下,并組織和動員其他用戶,成為一定意義上的意見領袖。勒龐筆下,將其描述為宗教信仰式的感情。他們失去了批判的理性,在崇拜和服從中,像狂熱的信徒一樣積極“傳教”,隨時準備為自己的情懷和信仰“赴湯蹈火”。
領袖營銷。勒龐在書中指出,消費者集群領導必須具備以下特征。首先,有一定的名望(名望可以來自財產、職業和社會地位等)。其次,領導者必須成功,也就是被神話成不凡的人。例如,書中以拿破侖為例,他因為反復在戰爭中取勝而被神化。如今,各個領域的KOL就是當前消費者集群的領袖,蕓蕓眾生總是愿意聽從意志堅強的人,“聚集成群的人會喪失自己的意志,本能地轉向一個具備他們所沒有的品質的人?!?/p>
除了被動接受外,消費者可以是主動的受眾,而且主動的受眾心理活動要更為復雜。受眾會選擇性地接觸和接受,消費者集群化只是一個思考的切入點,對于龐大而復雜的消費者,還有很多不確定性供我們思考和研究。
就如《烏合之眾》受到的批判一樣,我們并不能一味低估消費者的思考能力。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如今不少消費者已經練就了辨別廣告的“火眼金睛”,要真正長期地說服受眾,最根本上還是要提升產品質量,并保持真誠的服務態度,切勿為了短期的利益,丟失長期的消費者人群。
參考文獻
[1]勒龐著.馮克利譯.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2]鮑德里亞著.劉成富,全志鋼譯.消費社會[M]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3]童飛波,李楚楚.從“烏合之眾”看消費者集群化[J]新聞研究導刊,2018,9(20):82-83.
[4]李旭,徐永式,繩鵬.關鍵人和關鍵意見領袖[J]企業管理,2005(0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