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卉 刑虎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文藝思想;創新;融入性
作者簡介:葛曉卉(1994—)女,漢族,山東省青州市人,藝術學碩士,單位:濰坊理工學院,研究方向:廣播電視;
邢 虎(1998-)男,漢族,山東省鄒平市人,大學本科,海南大學應用科技學院俄語(商務俄語方向)專業。
文藝思想的融入性通俗來講就是其思想的適用性和實用性,融入性是習近平文藝思想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表現。將文藝思想融入在我國社會主義文教事業的發展中,指明了文藝發展的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育人的重要目標,也是培養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的有效途徑。習近平總書記結合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問題,以馬克思主義文藝德育理論為基石,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文藝育德思想,將文藝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的融入在一起。習近平指出“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表明文藝蘊含著思想感化和道德教育等元素,具有“以文化人”的作用,能引導廣大民眾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異曲同工。習近平強調“推動文藝創新,必須有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藝術載體的創作源頭上植入道德要求和標準。藝術工作者只有創作出有思想、有筋骨的優秀藝術作品才能體現出社會的真善美,達到文藝鑄魂的功能。文藝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這取決于文藝“美不美”和文藝載體與思想政治教育“配不配”,在新時代用文藝育德就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于文藝創作中,提高文藝作品的社會審美標準,增強了其藝術性與教育性的粘合度。
藝術教育。藝術學科原來是文學學科下的一級學科,2011年藝術學科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新的學科門類,包含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藝術學理等5個一級學科。這表明了藝術學科的發展勢頭正猛和人民對于文藝作品和文藝人才的渴求更為迫切,藝術學科的構建也完善了我國教育體系,使藝術教育的落地有了頂層設計的指引和國家政策的扶持。
高等藝術院校是培養文藝人才的主要陣地,建設一批高素質、精專業、有責任的教師隊伍對藝術教育同等重要。藝術教育一般延續“師傅帶徒弟”的模式,教師對學生的人格塑造、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深遠影響,所以教師不僅傳授專業知識,還有完成藝術教育的樹人功能。教師們借助校園宣傳欄、文體活動等多種活潑生動的表達載體,增強專業教學和思想引導的吸引力,提高學生學習立德樹人和藝術實踐的積極性,用正確和先進的思想武裝學生頭腦,才能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文藝作品。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培養為人民創作的藝術工作者。在高等藝術教育中把握習近平文藝思想的人民藝術觀,就是要讓受教育者明白“文藝為了誰”的問題。將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自覺融入到藝術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鼓勵學生深入生活,主動走進人民群眾。可以結合課堂開展采風和田野調查,從中獲取藝術創作的源泉,這也保證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將習近平文藝思想作為我國的藝術教育的實踐的路徑,必須認識到高等教育的核心價值取向,使其文藝思想與大學的育人規律有機融入,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教育模式。高等藝術教育要堅定自身的育人目標,堅決用習近平文藝思想去促進學校藝術教育的健全發展,為中國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補充和智力支持。
文學創作。文學作為歷史最為悠久的一種藝術形態,見證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變遷,其本身的內容和形式也更加多元化,這也使文學樣式成為其他藝術載體的改編素材和思想理論的靈感來源。新時期以“兩微一端”為代表傳播媒介的多樣化,吸取廣泛的閱讀流量,削弱了文學作品的受眾基礎。另外,生活節奏的快速化,社會風氣的浮躁化,長篇大論的文字難以讓讀者靜下心來閱讀。文學作品表達的文字形式與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頗有脫節,這迫使文學創作逐漸被邊緣化。
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作品,首先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習近平強調:“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這就要求文藝工作者結合的技術變革和媒體環境,對藝術作品的內涵和外延改版升級。在文學創作中想要重煥活力,必須以時代為背景并反映時代,尋求文學作品與其它藝術形式的結合點。從文學作品中衍生出影視劇IP改編,煥發了文學創作的市場活力和主流影響力。
新時代的文藝思想從文學創作實踐中的理論和觀點獲取價值導向,飽含著對中國傳統文學的熱愛和自信。習近平本身就喜歡將文學中的典故運用到講話和會議當中,以此來啟迪民智,為傳統文學作品站臺。習近平文藝功能論與中國古典文學的價值論一脈相承。“文以載道學說”起源于周敦頤的《周子通書.文辭》,該學說取之文學作品,用之文學創作,成為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價值意義的衡量標準。“文以載道”就是文學創作者力圖讓文學作品包含思想道德內容,引領讀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習近平文藝思想提倡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為時代發聲,為人民發聲。這其中就包含文藝的道德內容,認為文藝是引導人民向上向善的道德標準和精神力量,發揮文藝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新時代,習近平文思想對“道”賦予了新的含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文藝所承載的道。
影視創作。中國影視產業進入新世紀發展勢頭正猛,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主要依靠國家對影視產業扶持的政策、中化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影視創作人才的專業素養。影視創作已經成為文藝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從而擴大了國內經濟內需,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同時健全了我國的文化產業體系。當前中國電影產業正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的目標邁進,這就需要為影視產業提供邁開步子的創新動力。
堅定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創造性的運用在影視劇的創作中,拓寬影視劇的類型。2019年最為火爆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大膽得塑造出了丑萌、面露兇色、眼神大而邪惡有神的魔童形象,顛覆了觀眾以往對哪吒一身正氣的認識。影視創作者創造性借助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現代文化的融合,為觀眾帶來一個全新和生動的少年哪吒不認命的感人故事,將這部國產動畫送入中國電影票房的前三。
作為影視生產主體的傳統電影制片廠大約有30余家,它們都曾推動了“中國十七年電影”和改革開放后(截止1990年末)的國產電影事業的發展,當下大多數傳統電影制片廠在影視創作上進退維谷。這就需要傳統電影制片廠酒瓶裝新酒,在故事的題材和敘事方面尋找新的結合點。由峨眉電影制片廠創作的影片《十八洞村》在敘事模式大膽創新,避免主旋律影片的說教模式,而是緊緊抓住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表達扶貧先扶志的影片主題,票房和口碑得到雙豐收,這也讓其他傳統電影制片廠看到了曙光。此外,傳統電影制片廠帶有國企性質,干部隊伍逐漸老化,應及時革新影視人才創作隊伍,用富有活力的年輕人為影視產業注入新的技術和新的思想。影視作品具備商業性和藝術性,所以在影視創作中將文藝作品創造性轉化為商品,才能實現文化產業的變現。
習近平文藝思想與時俱進,體現著創新性的特點,這也使其思想永葆活力。在影視創作當中,首先要講創造性和創新性,只有通過創新,才能消除影視創作中的導致影視產業停滯不前的問題。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創造性的運用在影視劇的創作中,拓寬影視劇的類型。
參考文獻
[1]孫雅艷,郭立冬.習近平文藝鑄魂思想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1):72-74.
[2]陳潮光,吳愛邦.以習近平文藝思想引領高等藝術院校教育實踐[J].西北美術,2018(02):29-32.
[3]峻冰,楊繼芳.傳統電影制片廠的文化方向與重生之道——讀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與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想到的[J]電影評介,2018(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