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科
【摘要】現代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更加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旨在為其以后的成長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基于此,本文對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進行了簡單概述,進而提出相應的培養策略,以期加大培養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力度。
【關鍵詞】思想政治;核心素養;培養對策
作為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影響到其未來成長。但是,我國大多數高中學校并未重視這一內容,加之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當前的思想政治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難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對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養對策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能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
1.政治認同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由很多內容構成,政治認同是最為關鍵的一項,其與學生的成長具有直接關系,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促進學生健康發展,還與國家發展具有緊密聯系,有利于政治文明的不斷前行。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通過對思想政治教材的研究可以發現,必修二的內容是以政治認同為核心的,如第一單元的“公民的政治生活”“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等。在開展這些教學活動時,教師一方面要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另一方面要提升其政治認同素養,推動學生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2.理性精神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多種新媒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幫助。但需要注意的是,互聯網是把“雙刃劍”,既有很多方便學生學習的資料,也存在很多負面信息,如淫穢圖片、暴力視頻等,若意志不堅定的學生接觸到這些信息,將會對其價值觀造成較大的影響。特別是高中生,他們正處在思維理念發展的重要階段,價值觀對其具有更大的影響。但大量實踐研究表明,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很多高中生并未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對社會產生不正確的看法。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培養學生理性精神素養,使其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良好的辯證能力,從而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3.法治意識
法治意識是指公民利用特定的手段,如參與法治教育、開展法治實踐活動等,加強對法治的了解程度,產生準確的認知,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理解、認同、信任、支持并捍衛法治的良好理念。我國公民由很多不同類型的成員構成,其中,高中生是其中較為關鍵的一部分,對國家和社會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只有保證學生具有健康的法治意識,才會促使其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進而加快我國法制化建設的步伐。但通過調查發現,對于現代高中生來說,受教育、社會環境的影響,其法治意識不是很健康,依然具有較大的缺陷,如對法律知識了解程度較低等。這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還會危害社會的發展。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加強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使其在學習與生活中能夠有效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利。
4.公共參與
我國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很重視和諧社會的建設,想要實現這一目標,所有公民都需要參與進來,利用國家賦予的權利,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是我國未來發展的建設者,直接關系到社會發展的情況,因而也要主動參與公共活動,行使自己所具有的權利,履行相關義務。但當前,大部分高中生并未重視這一內容,未能主動參與公共活動,即便參與進來,也無法發揮出自身最大的價值,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社會的發展。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提升其公共參與意識,使其掌握良好的參與方法、了解公共參與原則,進而主動參與社會公共活動,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出最大的力量。
二、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1.趣味性的課堂導入
大量實踐表明,大多數學生并未有效參與高中政治教學活動。在高中政治課堂上,一部分學生會學習其他學科,還有一部分學生會看與學習無關的書籍,或與其他學生聊天、打鬧等,不僅不利于自身的學習,還影響他人的學習,嚴重干擾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采用趣味性的課堂導入方法,加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度,使學生其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入教學活動中,以構建高效的思想政治課堂,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一課為例,在開展正式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一些優秀的歷史故事,如“孔融讓梨”“屈原跳河”等小故事,通過這些小故事的講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學生主動參與進來,進而使學生通過對這一課程的學習,加深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增強愛國主義情操,從而逐漸形成理性精神素養。
2.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
(1)構建情景模式
由上述介紹可知,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由很多內容構成,而不論是哪種素養,均是抽象化的概念,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小,會使整個教學活動非常枯燥與乏味,因此教學效果不理想。所以,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養,教師需要采取趣味化的教學方法,而構建情景模式就是不錯的選擇。以“民主管理:共創幸福家園”一課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建居委會選舉的情景,選擇出幾名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扮演“競選人”,其他學生作為“投票人”。“競選人”根據教師前期給出的選舉目標,創作出競選稿,并在全班學生面前對競選稿進行閱讀;“投票人”根據“競選人”的演講,投出自己的一票。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在學習到相關政治知識的同時,了解自己作為公民所具備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從而培養法治意識、公民參與等素養。
(2)小組討論
在培養學生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合作彌補自己的劣勢,進而從多方面出發,加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理解,以形成相應的核心素養。以“我國的宗教政策”一課為例,在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4~6人的學習小組,每個小組中均包含一名學習成績良好的學生,由其對整個討論活動進行管理。之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如“作為高中生,我們可以信教嗎?為什么?”“我們身邊都存在哪些宗教活動或政策?”等。最后,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小組討論活動,以得出相應的結論。在整個討論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逐漸培養其法治意識與素養。
(3)分層教學法
高中生受到自身特點、思維理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學習能力存在一定差異。教師若針對所有學生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與內容,既無法滿足學習能力較強學生的需求,又會使部分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無法學習到相應的知識點,不論對于哪種類型的學生,都不利于其核心素養的培養。所以,為了加強對學生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必須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與內容,即分層教學法。
以“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一課為例,在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其劃分成三種類型,并針對每種類型的特點,采用相應的教學策略。①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更多課外教學資料或案例,讓學生通過這些資料或案例的學習,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更深層次地了解公民的監督權利,從而形成法治意識與公共參與素養。②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應以教材資料為主,并加入一些簡單的擴展資料,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③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應以詳細講解教材知識點為主,使學生簡單具備核心素養即可。
3.課后教學評估
為了加強對學生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還應優化課后教學評估體系。評估內容不僅包括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應包含教學表現方面的內容,如參與積極性、課堂表現、與教師的配合情況等。以“我國的宗教政策”小組討論教學為例,教學評估內容包括小組討論的參與情況、得到結論的準確性等。教師應通過全方位的評估,挖掘出教學活動中存在的缺陷,并予以改進,從而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包含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及公共參與等多方面素養,這些素養均關系到學生的成長與社會發展。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采取趣味性的課堂導入手段,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案,并科學地對教學活動進行評估,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黃婷.高中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政治認同”培養策略研究[J].高考,2019,19(17):2.
任仙.高中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理性精神”培養策略研究[J].高考,2019,01(17):4.
陳海龍.基于學科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實踐原則[J].考試周刊,2019,1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