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個沿海欠發達城市,近年來,日照的發展速度居于山東省前列,但是從總體上來看,由于底子薄、基礎弱、起步晚等問題,在前期并未對海岸帶的開發和保護予以足夠的重視,導致開發利用程度不高。為進一步提升日照海岸帶保護和開發利用水平,亟需從科學編制海岸帶保護與利用規劃,推進海岸帶分類整治與利用,進一步加強海岸帶生態環境整治與修復,細化海岸帶功能分區,建立多元化海岸帶綜合管理投入機制等方面規范日照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秩序,優化提升海岸帶品質。
關鍵詞:日照市;海岸帶;保護;開發利用
日照市海岸線全長168.5km,擁有64km黃金海岸線,日照海岸水清浪穩,灘平沙細,是我國沿海不可多得的避暑度假療養勝地。目前,日照海岸帶已成為日照市發展最具活力的中心區域,是多功能、現代化海岸帶,隨著國家海洋發展戰略的大力推進,日照海岸帶的發展前景可期。但是目前日照市海岸帶生態保護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海岸帶開發利用水平總體不高,為進一步提升日照海岸帶保護和開發利用水平,必須結合日照海岸帶實際,精準施策,優化提升海岸帶的品質和功能。
一、科學編制海岸帶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
到目前為止,日照市海岸帶保護與利用規劃還沒有編制完成,在海岸帶開發過程中,產業規劃與項目規劃、城鄉建設規劃、環保規劃之間存在沖突現象,導致有些規劃不好操作,實施困難。因此,要根據國土空間規劃,在海岸帶規劃上做到“多規合一”,將土地發展利用規劃、項目規劃、產業規劃、環保規劃等多項相關規劃統籌融合,使海岸帶的保護與利用僅靠多規融合的“一張圖”管控,而不再受其他規劃不必要的干擾,最終實現海陸生態、社會和經濟統籌發展。一是科學劃定海岸帶范圍。按照法律法規和相關技術規范的要求,綜合考慮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市民生活、行政管理等方面,依法科學劃定海岸帶范圍;二是制定出臺海岸建筑臨海距離、高度、建筑風貌等控制性規定;三是優化提升濱海步道、汽車道和自行車道“三道”的功能,制定綠色出行、城市慢行系統建設規劃;四是規劃沿海防護林建設,構筑生態綠色屏障;五是科學編制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構建海岸帶產業、城鎮、生態良好互動格局。
二、推進海岸帶分類整治與利用
日照海岸帶的開發利用形式較為單一,沒有很好地根據海岸段的具體特點加以開發利用,分類整治和利用特點不明顯。因此,要根據海岸帶現有情況,調查摸清各海岸段不同的功能類型、近期和遠期生態保護和開發利用目標方向,將日照市海岸帶分為保護岸段、建設岸段、港口岸段、旅游岸段、漁業岸段和其他岸段等六類功能岸段。按照不同功能岸段對開發和保護的不同要求,抓住重點岸段、區域,以項目為抓手進行開發與保護,推出一批有日照特點的帶動力強的海岸帶開發與保護項目。總體上,在日照海岸帶北部區域岸段,由于具有原生態的海灘、濕地、礁石等景觀,因此,在這塊區域應該加強生態保護,禁止不適宜生態保護的開發項目;日照港所在的港口岸段,應根據臨港產業園區所需,集中集約開發利用,在利用的同時要加強本岸段生態環境的保護。對在海岸帶范圍內的亂搭亂建等行為要依法嚴厲打擊,使水產養殖更加規范有序。一是清理整治違法建筑。要依據屬地管理原則依法清除海岸帶范圍內的違法建筑;二是加快打造現代漁業示范區。日照市沿海漁業養殖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適合大規模漁業養殖。要優化漁業養殖布局,實行標準化、規模化、規范化養殖模式,把紅旗現代漁業園區、朝陽現代漁業園區、瑞灃現代漁業園區等漁業養殖園區打造成高標準的現代漁業示范工程;三是加強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組織專門人員將海岸帶范圍內的公共服務設施的在建、使用、損毀等具體情況調查摸排清楚,按照不同情況,該設置的及時設置,已損毀的要及時修復,對存在的設施安全隱患及時加以處理。加快推進沿海汽車道、自行車道、步行道全面貫通,實現慢行系統全覆蓋。
三、進一步推進海岸帶生態環境整治與修復
當前,臨海工業生產、居民生活帶來的陸源污染和海水養殖、海上溢油等帶來的近海污染仍然較嚴重,海岸帶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因此,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海岸帶綜合管理體系建設,完善海洋監管制度和執法體系,強化海岸帶災害防御體系建設,建立海洋工程災害風險評估機制,定期開展環境風險排查整治,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制度,責任到人,加強生態紅線區的嚴格管控,落實主體責任,形成獎優罰劣的海洋生態補償機制,確保生態保護紅線不觸碰、不越線。實施“綠化提升、岸線修復、濕地保護、資源養護、河道治理”五大工程,推動海岸帶生態環境質量穩定提升。一是綠化提升工程。將海岸帶適宜造林的區域及時造林綠化,提升綠化標準,擴大海岸帶美化綠化的面積;加大日照港區綠化美化的力度,使港區的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根本改善,打造綠色生態港區;二是岸線修復工程。全力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以海龍灣、龍山灣、太陽海岸等海岸帶整治修復工程為重點,及時修復海岸侵蝕等對海岸造成破壞的岸段,組織專門人員對海龍灣到森林公園一線岸段的沙灘、礁石、海島等岸線自然資源開展精細化摸排,掌握其現狀。根據掌握的情況分類整治修復,恢復海岸生態功能,打造最美沿海景觀帶;三是濕地保護工程。全面落實《日照市濕地保護修復工作方案》,嚴格實施濱海濕地面積總量管控制度,以兩城河口、傅疃河口、繡針河口等濕地生態修復項目為重點,加強濕地保護修復的力度,恢復濕地自然功能,著力提升兩城河口、傅疃河口濕地公園建設水平;四是資源養護工程。實施綠色養海行動,嚴格執行伏季休漁制度,科學組織實施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優化增殖放流品種,確保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加強入海河流環境監管整治力度,減少總氮等污染物總量;五是深入落實河長制,定期開展河道問題排查和綜合治理,清理沿河垃圾堆放點、違法魚塘、非法排污口,取締非法采砂、取土。
四、加強海岸帶功能分區和海岸帶空間管制
日照海岸帶開發利用形式相對粗放,綜合效益不高。不合理的開發海岸帶資源導致部分岸段損毀嚴重,造成其生態功能的下降明顯。有些岸段有超前開發或者多占少用的情況,粗放式、低效益的開發方式極大浪費了日照市優質海岸帶資源,減少了公眾親海空間。近年來,日照市海洋經濟獲得一定的發展,但是與沿海其他城市相比,結構不合理,發展的速度和效益也不高。要進一步提高海岸帶功能,必須根據海岸帶各岸段的優勢和劣勢,考慮開發強度、環境承受度等多種因素,按照陸海統籌的原則以及提高保護類和保留類海岸帶功能區占比的要求,對陸域和海域分別劃定功能區。其中,陸域可分為城鎮建設用地、臨港工業用地、港口用地、生態用地、旅游用地、保護區用地以及其他用地;海域可分為港口建設區、工業與城鎮建設區、養殖區、漁業基礎設施用海區、旅游娛樂區、海洋保護區、種質資源保護區、重要河口生態區和其他用海區。根據海岸線分類、海岸帶功能區分類等要求,將海岸帶劃分為重點開發區、限制性保護利用區和生態保護區三類,實行差別化管控,從而實現對海岸帶的科學開發保護。
五、建立多元化海岸帶綜合管理投入機制
當前,日照市還未建立長效穩定的海岸帶綜合管理投入機制,對海岸帶保護和開發利用的投入主要依靠市政府的財政投入,市場化投入的力度不夠,這就導致開發和保護的力度有限。另外,對海岸帶的投入在短期內難以見到好的回報和收益,因此,社會資本進入的積極性不高,導致日照市海岸帶保護和利用推進緩慢。此外,隨著國家和山東省對海洋發展的政策效應的顯現,沿海城市對海洋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向上海、青島等大型沿海城市擁有許多海洋高校和科研機構,聚集了一大批海洋人才,對日照市的海洋人才、技術等抽離效應明顯,致使對日照市海洋科技、海岸帶等涉海方面的研究不足,海洋產業發展緩慢,制約了海岸帶的發展進程。一是健全投入機制,保障政府有足額的財政資金投入對海岸帶的開發和保護上,在此基礎上,積極對接國家、省有關政策,爭取上級獎補扶持資金。拓寬融資渠道,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多元化投入,鼓勵和吸引社會資金對海岸帶的投入,形成長效穩定的海岸帶保護開發投入機制;二是創新人才政策,加大力度引進海洋科技類人才和項目,創新海岸帶保護和利用的方式,建設海岸帶保護利用示范區;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努力提高公眾的生態文明意識以及參與海岸帶監督管理的能力,推動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的科學化、制度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梅生,崔旭.海岸線保護與利用探析——以遼寧省大連市為例[J].中國土地,2012(7).
[2]潘新春,楊亮.實行海岸線分類保護 維護海岸帶生態功能——《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解讀[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7(6).
[3]王琰,田艷.日照市海岸帶保護與利用初探[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7(12).
[4] 張川,王旭飛,李瑋華.基于控制性規劃的海岸帶空間保護與利用的探索——以寧波市象山港濱海旅游區為例[J].活力城鄉美好人居——2019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5詳細規劃),2019(10).
[5]王舒鴻,郭越,李逸超,宋馬林.城市海岸帶環境管理模式優化研究——以青島市膠州灣為例[J].中國環境管理,2019(4).
[6]李迅.海岸帶空間規劃和管理研究——以濱海城市龍海市為例[D].廈門:廈門大學碩士論文,2014.
[7]由晨璇.尊重自然屬性的城市濱海空間規劃策略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4.
[8]李春平.浙江樂清灣海岸帶地區資源開發與產業布局[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0.
[9]李軍.海陸資源開發模式研究——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為例[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碩士論文,2011.
[10]李知默.海南省海岸帶主體功能區劃分技術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碩士論文,2012.
作者簡介:任緒保(1978—),男,山東臨沂人,中共日照市委黨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