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紅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在當前的小學教育當中教師需要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和改進,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落實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目標。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其認知范圍以及認知能力較弱,對部分知識無法有效地進行分析和理解,所以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學習。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8-00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8.042
小學階段,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主要是依靠教師的引領和指導進行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引領和指導主要是通過課堂的提問來實現,以此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激發學生探求真理的興趣。然而,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的課堂提問還存在一些問題,無法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阻礙了學生的發展與進步,教師要進行恰當的課堂提問,促進學生的學習和進步。因此,教師需要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適時適度的提問,開展有效的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想象力以及創造力,以此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提問停留在表面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堂中的提問主要以教師提問為主,以此幫助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探討,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還停留于表面,缺乏有效的互動。具體表現為:(1)雖然大部分教師都意識到課堂提問的重要性,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但是部分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并沒給予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自我思考,導致學生回答問題只是停留于表面,對問題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2)課堂提問是圍繞教學內容而開展的多種形式設疑,并且是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以交流、互動的形式進行。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都是教師提問較多,學生提問較少,忽略了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甚至無視了學生疑問和提問,導致課堂提問失去其實質的意義;(3)課堂提問的目的異化,主要表現在教師認為課堂提問必須圍繞教材進行,所以提問的方式以及問題的回答都必須服務于教材內容,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教師的提問目的只是為了完成教案,學生的回答只是為了配合教師完成教案預設的手段,使得課堂提問失去其應有的作用。
(二)忽略問題的評價
部分教師忽略了問題的評價,主要表現為:(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圍繞教學內容進行提問,但是部分教師忽視了學生答案的評價,當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只注重學生的回答,并不注重學生回答思路的準確性,甚至忽視學生的回答,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習態度;(2)對于學生的提出的問題,部分教師只是簡單處理,主要采用三種方法,一種是教師會拒絕回答,面對學生的疑問,他們會加以否認。還有重復敷衍的問題,部分教師在面對學生的回答時,只是把問題簡單重復一遍;或者直接告訴學生答案,這樣處理問題的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課堂提問缺乏靈活性
課堂提問缺乏靈活性是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中較為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問題設計不當,一方面是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嚴重偏離了教學的主題,另一方面是設計的問題難度不合理,不是太簡單就是太難;(2)提問次數過多,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會呈現出“滿堂問”的情形,并且在眾多的問題中鮮少有較大思考價值的問題;(3)提問的形式較為單一,部分教師在課堂提問中通常是單句直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直截了當地向學生提出問題,問題直線指向所需要的答案結果,學生可以直接作答。這樣的形式節奏簡明,目標清晰,能夠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但是這樣的提問形式沒有鋪設也沒有變化,使得學生的思路沒有得到很好的啟發,缺乏問題的趣味性,同時也容易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從而使得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中激發興趣及其啟智性等方面存在不足。
二、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
(一)課堂提問要抓住關鍵
在課堂教學中設置有效的問題是一門藝術,因為提問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認知困難。在課堂中通過合理地設置問題,能夠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并且滿足學生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欲望,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準確地把握課堂提問的時機,通過抓著關鍵性問題,向學生提問從而展開教學,解決學生閱讀文本時所遇到的問題。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在閱讀文本時通常文章中會有一至兩個以上能夠揭示文章中心、寫作意圖以及概況文章主旨的關鍵詞或關鍵句子。教師可以在課堂提問時,以關鍵詞或者關鍵句子入手,以點帶面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突破閱讀教學的逐段講解的局限性。
比如,在學習《慈母情深》一課時,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重點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攥”等詞語,這些詞語寫成了母親工作的辛苦以及環境的惡劣,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深厚的慈母情懷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感激崇敬的心情,教師可以從這些關鍵詞語入手,以多形式的提問引導學的進行反復品味和理解,如“哪句話說明了‘我想的失魂落魄”“‘我要錢買書時,鼻子為什么酸了”等問題。
(二)課堂提問要注重細節處理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往往一個細節問題的處理就能夠引發學生思想的共鳴,教師如果能夠在提問教學中注重細節處理,并且精心設計問題,便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從而化平淡為鮮活,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在閱讀文本時,注重對文本中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內心世界的處理,通過設置問題來引領學生掌握和理解文本表達的主要特點,使得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更加形象化和具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