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社會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教育改革已經逐步被社會所關注,新時期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育已經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以學生邏輯思維、空間幾何思維為基礎的主干學科。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由于每個學生的個人興趣、學習能力以及接受能力不同,部分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不佳,跟不上整體的教學進度,成績不理想,成為了中學數學的學困生。如何幫助這一部分學困生脫離數學學習困難的現狀,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重點考慮的事情。本文分析了當前中學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升了一些關于轉化數學學困生的策略建議,希望對廣大教師工作者有所益處。
【關鍵詞】中學 ?數學 ?學困生 ?轉化策略
【基金項目】課題:數學學困生心理問題成因及轉化教育研究,課題編號:GS【2019】GHB1338。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7-0011-02
1.引言
中學階段是一個從啟蒙到深入研究的關鍵過渡階段。中學時期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果,養成的學科素養對個人后續的發展至關重要。中學數學注重針對性的對學生的空間、幾何、代數等方面邏輯思維進行鍛煉與培育,是個人綜合素養的重要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由于數學符號化、數字化明顯,學習門檻較高,部分中學學生無法很好的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無法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成為了數學的學困生,嚴重影響了個人綜合素質發展以及學習成績。這部分學生亟需教師的特別關注和幫助,從而盡早脫離學困生的窘境。以下將詳細分析中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并給出對應的轉化策略,以期望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2.當前背景下初中數學創新教育研究的現狀分析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很多學校在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掌握方面都在積極不斷地探索,對于初中數學課堂,很多學校為了升學率也是煞費苦心。但是,雖然當前教育是素質教育,但是由于中考高考的存在,這使得很多學校不得不把教學的重心仍然放在學生的升學、測試方面。課堂的設置仍然采用傳統的“一言堂”“滿堂灌”等形式,只重視學生在數學計算能力、做題能力等方面的培養,這就使得很多初中數學課堂仍然是以教師教為主,學生學為輔,以教師為課堂中心,這樣的課堂往往是枯燥乏味而缺乏創新的。同時,教師在采用一刀切的同時,往往容易忽略學生的主體差異性,使得基礎好的同學得不到提升 ,基礎差的同學越來越差,對于數學的學習往往容易失去學習興趣。中高考的壓力與當前很多學校的實際教學環境使得很多學生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很難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專業素養不夠,一方面會導致其教學能力不足,無法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也會導致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不好,在意識上無法有效支持高質量的初中數學創新教學的開展。
3.造成中學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3.1外界因素導致學困生形成
當今這個互聯網型社會,信息量爆炸,各種微博、網頁信息五花八門,學生在這個時代是很容易接觸到各種混亂的信息的,而且獲取信息的途徑又極其簡便,這就導致了中學生會很容易受到各種良莠不齊的外界因素的影響,這為學生無法靜下心來專注學習提供了基本的條件和環境。而另一方面,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身心仍然處于正在發展的階段,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正確的是非觀仍然處于正在形成的時期,這個時候如果外界不進行正確的引導,學生就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從而誤入歧途。當然學生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覺醒自我意識,開始追求個人的價值。但是由于他們才與社會全面接觸,個人的價值體系、個人的判斷能力還不健全,極易受到當今各種誘惑力極大的事物的影響,甚至沉迷其中。這種種方面的因素共同的作用,導致了學生最終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分散了學習的注意力和精力,從而促進了學困生的形成。
3.2 數學學科的特性導致學困生形成
除了外界因素的影響,還有一個原因在于數學這一學科的獨特性。數學基礎是否牢靠,會直接影響學生后續學習中的接受程度、理解能力以及最終的學習成效。作為三大基礎課程之一,數學這一學科地位特殊,這是因為數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它還是一門技術型的應用工具。眾所周知,數學這門學科與語文、英語存在很大的區別,數學是一門綜合性十分強的科目,數學這一學科,大多數的定義、定理以及公式等知識點都非常抽象,而學生的實際特點,對于他們來說比較難理解和掌握,也無法很好地靈活應用相應的知識與概念。它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計算能力,科學素養等等要求十分高。語文和英語一方面屬于語言類學科,在教學過程中以及生活中能夠實際應用,相關內容、組成大多容易具象化。而數學符號化、數據化程度高,內容、組成抽象、晦澀,學生很難真正理解和掌握。這種數學自身的學習門檻,也最終會促進學困生的形成。
3.3 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自身原因導致學困生形成
由于數學的特殊性,教師的教學方式就非常關鍵。如果教師的教學方式不能有效地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數學理論、定理,那么學生很難自學掌握。而當前的教師的教學過程還是存在著不少問題,教育者也多是將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進行單純的解讀,沒有從根本上了解學生的理解不足之處。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哪里出現一點問題,就會導致整個學習進度的落后。此外,學生自身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也是促進學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4.初中數學采用分層教學的重要意義
4.1 有利于對學生實施因材施教
好的學生一定是離不開教師的正確指導的。好的教學模式是一定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的。同時,教師的正確指導的基礎是離不開對于學生的了解與適合的。所以教師應該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的優秀教學模式。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有利于教師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在結合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同時,為學生制定適合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案。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能夠做到循循善誘,不斷鼓勵,不斷引導的作用,讓學生由被動轉變為主動,積極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對于成績比較突出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為學生設置比較有挑戰性的問題或者任務,積極引導學生不斷創新、不斷突破自己。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就已經對學生進行了因材施教。
4.2 有利于體現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精神
分層教學是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探索出來的教學模式。對于當前的中學數學來說,要想充分做好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先行工作,就必須轉變當前只重視學科分數,而忽略了培養學生思想、綜合素養的追求片面的教育觀念。我們應該樹立起全面發展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在以人為本的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教育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體現靈活性、豐富性等特點。讓學生感受到教育者的尊重與引導。只有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他們才會尊重課堂教學,才會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學科知識。只有學生體驗到了充分的尊重與自由才能更好地激發自身潛能,促進自身積極健康,努力成長進步。這種對傳統的單方面的灌輸式教育的有效優化,必定能夠全面加強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工作的互動和協同發展。
5.如何轉化中學數學學困生的策略建議
5.1引進多元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想要轉化學困生,首先要讓他們有動力、愿意花費精力來突破學習的困境。這就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興趣是一個人主動學習的最佳動力。而要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取各種手段,提升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只有通過多媒體、計算機等先進技術和教育工具,讓數學教學過程變得生動形象,學生才能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才會對數學感興趣,才有轉化學困生的基礎。通過提高學生的興趣,有效的課堂引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者還可以通過與學生進行互動,引導學生進入到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分組配合或者上臺演講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膽量,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5.2 提升教師能力,提升教學質量
教師是學生與知識之間的傳輸媒介,教師的素養或能力,決定了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將核心素養培養與當前的中學數學教學相結合,教師必須提高自身教學水平與個人素養。當前教學過程中,雖然一直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無論何時都沒有忽略教師的重要作用。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引導者,起到聯系教材、知識和學生學習吸收的重要連接過渡作用。特別是對于數學來說,由于存在一定的學習門檻,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作用更為明顯。因此,我們要重視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讓數學的教學過程變得更為高效、易懂和生動。如此才能讓學生想學和學好數學。
5.3 引進科學的評價體制
其實在初級階段,學困生只是對數學中的一個小點沒有掌握。如果這個時候教師通過一個科學的評價體系,實時獲得這個信息,就能及時針對此問題進行特別輔導,從而大大降低學困生的形成幾率。教育者應該將學生視為可發展的人,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而對于已經形成的學困生而言,一個科學全面的評價機制更為重要。我們只有明白學生到底哪里沒學好,沒掌握,才能對癥下藥。因此,一個科學、全面的考核評價體系至關重要。
6.總結
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中學數學教育者應該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教育方式,引進先進教學方法,助力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以及個性化發展。因此,中學數學的教育尤為重要。教育者應該嚴格按照新課改的要求,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結合先進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思維能力,保證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于中學數學的學困生而言,如若對他們不進行針對性幫扶,那么學困生會越陷越深。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者應該緊跟時代趨勢,不斷創新教學,轉變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積極提升初中數學創新教學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思考能力。我們應該深入分析學困生形成原因,并針對性的進行各方面的努力和改進,從而有效轉化中學數學學困生。
參考文獻:
[1]秦曉勇.淺談中學數學教學中對學困生的轉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3):147.
[2]劉強.中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轉化原則[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0):158.
[3]黃浩.中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和轉化策略[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15(08):48-49.
[4]馬毅剛.中學數學學困生學習轉型論[J].成才之路,2015(01):100.
[5]徐澤紅.初中數學復習課中問題變式有效應用的實踐研究[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12).
[6]李英.精編習題,優化過程,實現有效復習——談初中數學復習課的有效教學[J].考試周刊,2013(1).
作者簡介:
唐浩達,男,高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為中學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