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提升英漢互譯水平不僅需要靠單詞、語法規(guī)則的積累,還需結合對英語母語國家文化背景的了解,主動尋找中英文化差異,提高語言能力。本文結合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只理解字面意思、中英互譯能力欠佳等具體問題,探討了提高中學生翻譯能力的兩種途徑:為學生介紹英漢的差異,進行英漢的比較教學,盡早建立中外語言、文化對比學習的觀念。同時還要提升學生中英雙語的能力,引導學生查閱如《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等較權威的英漢雙解詞典,以期優(yōu)化高中英語翻譯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英語;翻譯教學;比較;雙語字典
【作者簡介】何玲玲,甘肅省天水市第一中學。
語言學科的實用性多體現在跨文化交流中,面對日益增強的全球化趨勢,高中生在英語學習中應重視實戰(zhàn)演練,提高英漢互譯水平,從而自信地面對跨文化交流。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將文化意識素養(yǎng)共分為三級。不管是哪一級要求,都需要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英語描述中外文化現象,這就無可避免會涉及中英文互譯。所以在進行高中教學時,除要教會學生基本的聽說讀寫之外,還要用恰當的方式訓練學生的翻譯能力。
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高中英語翻譯教學,提出以下兩點可供參考的途徑:
第一,在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多為學生介紹英漢的差異,進行漢英的比較教學,盡早建立中外語言、文化對比學習的觀念。
“注意安全!TAKE CARE!”和“小心落水FALLING TO WATER CAREAFULLY!” 原文自然沒有問題,但英譯有嚴重的語用失誤,即其表達完全不符合英語習慣。“TAKE CARE!”是告別語,意思為“保重”,用再此處難道奉勸各位要“落水”且“小心地落水”不成?這樣的譯文不論是誤解原文還是誤譯本身,都是對譯入語的“施暴” 。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高中學生類似這種有嚴重語用語言失誤的情況較常見,而之所以有這樣的問題主要還是沒有意識到中英文化、語言的差異。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這方面的訓練,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中英文化比較意識,提高翻譯水平。
在人教版選修8 Unit4的教學時,筆者讓學生翻譯了Fateful Meetings里的一句話。以下是幾位學生的譯文:
原文:Come overere, capin, and buy me flowers off a poor girl.
A 翻譯:來這邊叭,上校。可以為貧苦的女孩買一枝花嗎?
B 翻譯:來這兒,戴帽子的男人,買點可憐女孩的花兒吧。
C 翻譯:過來,戴上帽子,從我這個苦命的姑娘手里買一束花吧。
綜合分析下來,筆者認為A翻譯的最傳神、最到位。賣花女因文化程度所限,所說的英文有語法和單詞的錯誤,而A同學通過將常用的語氣助詞“吧”譯為“叭”,將有語法錯誤的buy me flowers off a poor girl翻譯成漢語意思也不是很通順的“可以為貧苦的女孩買一枝花嗎”,達到了翻譯的動態(tài)對等。可并非所有學生都如此。B學生將captain 翻譯成了“戴帽子的男人”, 筆者問他為何這樣譯,他說因為cap是帽子的意思,于是便將capin譯成了戴帽子的男人。
類似誤解原文、誤譯的現象比比皆是。在高中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多為學生介紹英漢的差異,進行漢英的比較教學,盡早建立中外語言、文化對比學習的觀念,可以讓學生的翻譯能力有較大的改變。
第二,提升學生中英雙語的能力,規(guī)范學生的英語表達,可引導學生查閱如《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等較權威的英漢雙解詞典。
在筆者平時的教學中,發(fā)現學生的中英文能力急需加強。如將“從句”寫成“存句”,將depressed翻譯成“意欲”等,不一而足。中文的水平會制約英語的發(fā)展,英語的提高也反過來可以更好地促進漢語提升。但是高中學生的學習任務普遍比較繁重,在英語教學當中,怎樣提升中英雙語能力,實現語言學習的相互促進?可借鑒的做法就是讓學生學會查閱權威字典,如《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學生通過查閱字典,既可了解到一個英文單詞的真正意義,也可領略語言大家翻譯出來的中文釋義,日積月累,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對于雙語的駕馭能力均可得到加強。
筆者在學生剛步入高一時建議學生買了《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讓學生每天堅持查幾個單詞,先看本單詞的英文,再自己試著翻譯成漢語,然后將自己翻譯的結果和詞典上面的翻譯進行對比。堅持了兩年后,專門以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了《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在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上所起的作用。
調查問卷發(fā)放54份,收回54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
1.只有極少數的同學(1.85%)認為翻譯能力的提升應在進入大學以后;近一半的同學認為在初中階段就應該提高翻譯能力,有三分之一多的同學認為在小學階段就應該開始,還有9.26%的人認為應該在高中階段開始,其他的兩位同學認為很小的時候就應該開始。這說明大多數同學還是比較重視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普遍認為應較早開始英語翻譯能力提升。
2.從調查問卷可知,有11.11%的學生認為這本詞典對英語學習沒什么用處。有27.78%的同學認為剛開始沒用現在有用,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本詞典對于英語學習很有用。還有20.37%的同學認為本詞典對于英語學習一直有用。
3.本調查結果顯示,7.41%的學生認為本詞典對提升自己的翻譯能力有用;約四分之一的學生認為英英解釋能更好地理解英語單詞的意義;還有38.89%的學生認為本詞典可以幫助他們幫助增加詞匯量。綜合而言,本詞典在學生提升翻譯能力上有一定作用。
是否重視翻譯學習對學生的英語成績起到一定的影響,重視翻譯學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英語成績。(傅妍2011:37)
然而目前高中生在翻譯過程中遇到了較多的問題。學生并不重視參考書與字典的作用。(傅妍2011:13)筆者通過自己的實際教學,總結出了一條可以借鑒的辦法:利用好雙語詞典,每天堅持查幾個單詞,先看本單詞的英文,再自己試著翻譯成漢語,然后將自己翻譯的結果和詞典上面的翻譯進行對比。這樣可以進行反思,并取得進步,對于詞語的理解也將更進一步,但高中生要學習很多門課程,時間緊,壓力大,如何讓他們在積累詞匯夯實基礎的同時提高翻譯能力?筆者經過自己的嘗試與思考,認為通過利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回想一下,我本人本科階段才意識到這個問題,且很長時間才養(yǎng)成遇到“簡單”詞匯查詞典、誦讀義項、仔細學習的習慣。 (費健博 2013(10):95.)其實,等到本科階段才意識到查詞典的不只是費健博一人,就筆者所教的這個班級而言,他們剛到高一的時候,大多數同學對于查字典學習英語單詞比較陌生,也比較抵觸,很難堅持下來。經過兩年的培訓,逐漸有了好轉。為了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引導他們盡早培養(yǎng)查閱雙語詞典的習慣,可以較好地提高他們的雙語能力。
當然,除借助《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等雙語詞典外,學生也可多了解外國的文化,通過查閱各種學習網站,訂閱英文雜志、Chinadaily手機報,關注“語言與翻譯”“翻譯教學與研究”等微信公眾號,或多看英文電影等方式提升雙語水平。
總之,學生要能夠運用所學英語描述中外文化現象,更進一步的用所學英語講述中國故事,以促進自身翻譯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朱德華.淺析跨文化交際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 2019(20):195.
[2]費健博.口譯學習詞匯篇:一詞多義與語境[J].北京:英語世界, 2013(10):94-96.
[3]傅妍.高中階段英語翻譯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