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梅
摘 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培養,既是教學改革的需求,也是學生自身學習發展的需求,通過德育培養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積極有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應該根據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親子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本文淺析了親子閱讀中培養學生德育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親子閱讀;實施策略;發展
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德育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如何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方法促進學生良好道德修養及學習習慣的養成,成為當前語文教師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而要實現良好道德修養的養成,作為教師首先要改變傳統觀念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主體作用的發揮,使學生能夠進行主動學習,進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文闡述了培養學生德育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些措施和方法,希望起到積極作用。
一、小學高學段親子閱讀的德育價值
1.有利于良好思維能力的發展。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還較為感性,因此,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親子閱讀培養學生的德育價值,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促使學生多角度的看待問題,有利于良好思維能力的發展。
2.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德育價值的培養,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使學生逐漸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小學高學段親子閱讀中德育培養的策略分析
在開展親子閱讀活動指導的過程中,要實現德育培養除了教學方法的合理設計外,還應該注重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特征,結合不同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學生的生活環境、認知水平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
1.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年齡特點推薦閱讀內容。小學生有其獨特的認知規律和性格特點,因此教師在向家長推薦課外讀物的過程中,應該注重閱讀材料或書目不僅要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同時還應該盡可能滿足和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現實需求。在進行推薦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握住學生記憶力處于黃金期的這一特點,通過朗讀、背記等閱讀材料的推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例如,可以向家長推薦《小學生閱讀朗讀讀本》、《唐詩三百首》等。
2.注重探究性閱讀內容的選取。在向家長推薦親子內容時,不能將眼光僅放在傳統的語文知識學習上,還應該注重閱讀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去體驗、去總結、去感悟,進而通過有效的閱讀讓學生感悟到語文學習的魅力,從而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語文學習,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例如,教師向學生講授“賣火柴的小女孩”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設問的方式進一步引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提出:“為什么小女孩有著如此悲慘的身世,文章中最后出現的幸福、微笑、美麗等字眼,又是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呢?”通過這一系列的設問,學生就會“精讀”或“重讀”一遍文章,最終掌握文章的核心思想。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同時在精神層面上使學生獲得了足夠的體驗,拉近了文本與學生的距離,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3.注重親子閱讀方法的指導。由于親子閱讀活動需要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參與,因此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作為教師首先應該指導家長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提高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進而有效發揮親子閱讀的積極作。在傳統的教育教學中,由于家長日常接觸這方面的知識較少,很難組織有趣的閱讀活動,進而使學生的閱讀缺少好的閱讀環境,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向家長給出親子閱讀活動的方法,如教師可以指導家長根據閱讀的材料進行角色閱讀,進而幫助學生理解和體會閱讀材料的內容,或指導家長采用特色游戲的方式來提高閱讀的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難看出,在開展親子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要有好的閱讀資料,同時還應該有好的教學閱讀方法,只有這兩者相互結合,才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和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發揮親子閱讀的德育教育作用。
4.注重貼近實際生活及多樣性。教師在進行親子閱讀讀物推薦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生活背景,通過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使閱讀更能融入學生的內心。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可以推薦一些通俗易懂且有利于學生良好習慣和品德素養養成的閱讀資料,進而充分發揮德育教育的作用,如《中華文化承傳》類的書目或閱讀材料。其次,閱讀方式的多樣性直接關系到閱讀的質量與效果,因此在日常的親子閱讀中應該具有針對性,應該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能力特征。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以適應不同能力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最終促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如常見的游戲教學等手段,就可以將語文知識變得直觀、生動、形象。
三、結束語
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指導和開展親子閱讀活動,有利于學生的學習,通過親子閱讀活動的開展,使閱讀教學變得更加有趣及有效,同時家長與學生通過親子閱讀形成了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不僅學到了閱讀資料中的知識,同時也進一步影響和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使學生及家長都取得了良好的收獲。因此,作為教師在指導親子閱讀的活動中,一定要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放在首位,同時在指導過程中積極發揮親子閱讀的德育作用,在傳授給學生相應的學習技巧和方法的同時,實現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好的養成,為學生后續的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田芳.小學語文教師實踐性知識生成策略的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0.
[2]吳艷.沐浴著新課標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17).
[3]楊洪玲.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施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13):40-41.
[4]毛進林.情感教育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解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