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霞
摘 要:高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主要方式是依賴于教材所選的文章,所以教師要通過課文的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能力。針對高中閱讀的理解,教師可以通過將文章劃分為不同角度的理解進行專項的訓練。則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學設計把較困難的閱讀文章分成專項訓練進行練習,更有效的進行語文的閱讀理解。因此,為有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本文將通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進行探索,分別從提升學生整合能力,品讀能力,思考能力三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
教師可以設計將閱讀分成三個方向角度的賞析理解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構建一個相對完善的閱讀框架。借用高中語文閱讀中的統領的概括性問題,側重栽培學生閱讀時的總體把握能力。針對閱讀中的詞句段落的深刻理解,升華學生對閱讀的品讀審美基調。再分析閱讀中文章主旨的深入挖掘,潛移默化的豐富起閱讀時的思考和探索能力。通過對語文閱讀的多項能力共同發展,最終得到總體能力提升。
一、閱讀中問題概括理解,增強學生整合能力
高中的閱讀概括問題包括全文的概括理解,或者是對某一事物人物的具體性概況。教師要通過對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進行深入的解讀,讓學生在課內閱讀的練習掌握中,對閱讀的脈絡做到清楚的把握,增強學生的整合水平能力。[1]
例如課文《小狗包弟》的閱讀中,文章自然段略多,敘述的內容情感也有過渡變化。這就重點考察學生閱讀時,通過把握文章線索進行全面的文字概況。教材中首先敘述了的是一位藝術家和他的狗,藝術家和狗的在經歷特殊時期被雙雙死亡的事情,之后簡述自己家的狗“包弟”的來歷,通過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現如它會站立起來用兩個前手作揖討糖果吃可愛極了,在家人閉上房門睡覺后的清晨它也會在門口等著的表現。突出與我們一家人都很親密。后來抄四舊時期一家人膽戰心驚送走小狗包弟,讓其被解剖。最后小狗包弟的離開死亡留給作者長久的心理悲痛與不安。文章通過對作者曾經養過的一條狗的經歷讓人感到惋惜的命運,側面的說明那個時期的社會動蕩不安與人性的錯誤扭曲。教師要培養學生建立概括的回答模式,弄清閱讀文章時出現的關鍵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整個發生過程。簡潔的概括文章故事內容,切記長篇大論的復述原文。
二、閱讀中問題鑒賞理解,提升學生品讀能力
高中語文的閱讀作者通常會使用很多修辭手法與特定的寫作手法,這些都是文章的亮點需要學生進行鑒賞和理解。通過閱讀提升學生品讀文章的能力。
例如《荷塘月色》的閱讀中,閱讀時可以發現文章采用了大量的辭藻堆砌修飾。在閱讀前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標記出自己認為很有觸動的語句,讓學生自主解讀賞析。如“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此句。作者對荷葉的描寫是說葉子像舞步翩翩的跳舞的女子的裙子一般,在淡淡在月光下。因為夜晚難以看清顏色,所以在月色中觀賞到的荷葉,主要是欣賞它在夜晚自然舒展的形態。再比如“微風過處...渺茫的歌聲似的”一句中,運用了通感的寫作手法,縷縷清香是嗅覺上的感受,但作者卻把它比作是歌聲,這是一種個體對待外界的認知感知的交通融匯與絕美升華.借助手法表現營造出一種陶醉美景之中的情境。“靜靜地瀉在...籠著輕紗的夢。”通過一個動詞瀉字,巧妙地將氛圍化靜為動,用明凈的文字給人一種觀賞到夜晚月光那種流動感,“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中的“浮”字同樣表現了霧氣淡淡,朦朧動人的狀態。葉子花在月下霧的籠罩下,荷塘更宛如仙境。
三、閱讀中問題深層理解,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高中語文教材閱讀中選取了很多包含了作者的強烈的深層感情的文章,教師要通過講解深層感情來訓練學生自主思考能力,一次來提升語文閱讀的學習。[2]
例如《記念劉和珍君》中,刻畫最深刻的就是那句真的猛士是“哀痛者和幸福者”,魯迅先生為什么這樣寫由此引發學生思考與討論,指引學生理解真的猛士必須勇敢面對面對黑暗的現實,才會激發社會變革的斗志,才會推翻陰暗的現實而首當其沖。哀痛者是因為憂國憂民;幸福者是因為奮然前行,并以此為幸福。又為何詳寫劉和珍遇害場面?多次說明劉和珍“始終微笑的”,這都是為了突出敵人的兇殘。刻畫頭腦中一直留存劉的面容,不想相信真的死亡的特別悲痛之情。借助悲憤之情,爆發作者對反動派的批判。還可以引發學生討論文章開頭交代時間有什么目的?用“中華民國”紀元,包含了強烈的嘲諷憤慨之情。人民受壓迫的時局不僅沒有改變,甚至演出了從未見過的丑陋。當局殺到了手無寸鐵的女大學生上。可見“中華民國”不是人民的國家。交待了悼念的背景,又鮮明的表達了魯迅強烈的憎恨,打下了全文的鋪墊。
教師通過對高中閱讀理解的實踐探究,旨在幫助學生對閱讀的學習更加深刻。閱讀要首先明確主旨進行簡潔準確的概括,精髓語言論述能力。之后注重文章細節運用的寫作手法的妙處,內部提升學生看待美的意識。最后深入閱讀中進行剖析理解,挖掘深層次的感情,感化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讓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有明顯的改善。
參考文獻:
[1]劉真英.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新一代2019年第14期
[2]馮毅.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讀寫算2018年第25期